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54期“月”专题活动。
2012年的时候,因为在学校读书,没有办法在中秋节回家,湘湘叫我直接去她家就好。
她家我已经来过无数遍了。
路口就是一个土地公的小祠,每日香火不断,护佑着一方百姓。从这个小祠进去,就有一片相似的居民房,这一片居民房是当时本地重点地区拆迁,国家当时给这些拆迁户每家每户一套房,湘湘他们在这套房里住了二十年左右,这里邻里百姓亲如一家,湘湘她爸爸妈妈奶奶的性格都很好,这些年大家也都是互帮互助,有时候需要做什么时候,都是买好材料一起做,那天晚上要赏月,那天早上或者前天早上就要准备好供品了,湘湘妈妈在服装厂工作,平时事情也多,所以很多事情都喜欢跟邻居们商量一下,找个地方一起做,花了多少钱,大家再分摊一下就好了。
我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粿都做好了,微红的粿皮,看着就喜庆,还有软糯Q弹的质感,看着就很不错,这边跟我们家那边的区别就是这边用粿条煮熟,然后趁热加上各种粉,粿皮会比我们那边更有韧劲一些,其实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独属于当地的做粿的配方,只要好吃就行,别的都不会计较太多。
“叔叔阿姨,不好意思啊,打扰你们了。”
“哈哈哈,佳佳,你来啦!赶紧过来,打扰什么啊,人多才热闹啊!”阿姨直接拉我坐下。
"以后别说这种客气话,说了我要生气的,你们同学一场,是多难得的缘分啊,我们又是东道主,难道要放你一个人在宿舍啊!“叔叔也假装生气地说。
奶奶从后面拿出了柚子和月饼,叫我打开吃,湘湘则是在旁边开始煮起工夫茶。
那一瞬间,真的感觉很温暖。
我们都对“拜月亮”没有概念,所以我们就坐在一边,看着叔叔阿姨忙前忙后,“拜月娘”之前,每家每户都要拜一下祖先,然后吃完饭,洗完澡,再准备拜月娘。
晚上吃完饭,大概七点左右,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邻居们就在说可以准备拜啦。于是每家每户搬着一张大桌子出去,就在楼梯口,每层两户一起拜,大家把供品都摆上桌,插上香烛,就可以拜了。
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妈妈我在同学家里过节,妈妈很是感动,嘱咐我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感觉一阵酸涩。
说了几句,妈妈也要去准备拜月亮,就挂断了。
外面响起了《十五的月亮》,感觉大街小巷都是这样的声音,我的脑海里突然想起以前在家的时候的那些中秋节,我家在大路边,坐西朝东,每年的中秋节,吃完饭之后,月亮就会在村东面慢慢地出现,那个金黄的,圆圆的月亮,每一年见到,都会让人欢欣鼓舞。
我看了看外面的月亮,虽然很圆,很亮,可是还是不及我印象当中的那个中秋之月。
终于理解了那一句“月是故乡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