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素手调羹
罗振宇在《奇葩说》曾提到: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实际上,无论哪个年代,说话,都是一门大艺术。会说话的人,工作更顺利,人际交往更和谐,找对象都更有优势。
甚至,在战争中,三寸不烂之舌,胜过千军万马。春秋时期,齐国侵犯鲁国,鲁国就是靠着柳下惠弟弟展喜的好口才,退却敌兵的。
01
齐孝公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儿子,但由于齐桓公晚年的内乱,齐国霸主地位已不复存在,由万国来朝变为诸侯离心,朝聘不再。
从小沐浴在父亲霸主光芒下成长的齐孝公,忍受不了人生的高开低走,不甘心一等大国的齐国,在自己手上变得低人一等。
于是,他向鲁国开战,耍一耍霸主威风,提醒中原各国,他齐国已经站起来了。
鲁国很惊慌,他们刚经历了饥荒,民不胜兵——这也是齐国挑他们捏的最主要原因。
打又打不过,不想直接举手投降的话,只得另辟蹊径,于是,鲁国找来了柳下惠的弟弟展喜,他博闻达理、颇有口辩,可以以国事相托。(柳下惠,柳下是他的采邑名,惠是谥号,展是他的氏,名是获,所以,当时代的人,称呼他为展获,我们后人才称他为柳下惠)。

展喜一琢磨,齐国这次讨伐鲁国,是想继续齐桓公的霸业,那便受齐桓公当初“尊王”纲领的制约,咱可以用先王的命令应对他。
展喜打下腹稿,又在心中反复排练,将细节一一推敲,言辞记得滚烂于心,确保万无一失后,带着鲁僖公准备的牲醴粟帛等犒师之物,去到了齐国军队。
02
展喜到了齐国营帐,先一路撒钱,交好那些重要将领,然后,在他们的引荐下,顺利见到了齐孝公。
展喜呈上犒军礼物,恭恭敬敬地对齐孝公说道:“寡君问君亲举玉趾,将辱临于敝邑,使下臣喜奉犒执事。”
齐孝公瞟一眼那堆满整个营帐的礼物,眼神移到展喜身上,淡淡道:“鲁国人听到寡人兴师,都吓破胆了吧!”
展喜不卑不亢地答道:“底下没有见识的平头老百姓或许害怕吧,但上层的君子,则全无惧意。”
齐孝公一撇嘴:“你们国家没有才智过人的文臣,也没有勇武有力的武将,况且正逢饥馑,野无青草,你们哪来的信心不害怕的?”齐孝公心里不屑,但也蛮好奇的。
展喜道:“您说的都对,但是,我国君子都相信,齐国是太公之后,又曾有桓公这么英明的君主,必然不会兴无义之师。”
接着,展喜先跟他忆个往昔:“昔年,周先王(这里是周成王)封太公(姜子牙)与齐,封我先君伯禽(周公旦的大儿子)于鲁,他让周公与太公歃血结盟,发誓说:‘世世子孙,共匡王室,无相害也。’这誓约现在还在我们档案管里好好保存着呢。桓公之所以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就是奉承先王的这个命令。”
然后,展喜拍个大马屁:“您继位九年,我们国家君臣,伸长脖子望向齐国:‘他差不多能修先霸主之业,使诸侯相亲相爱一家人吧。’”其时,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宋襄公没有立起来,中原诸国,是真的挺希望再出来一个霸主,为他们当家作主的,但齐孝公显然不符合他们对霸主的期望。
最后,展喜给齐孝公下了一剂猛药:“您若弃成王之命,违太公之誓,堕桓公之业,将我们友好邻国视为仇敌,那我们料定,您的霸业是肯定不能成功的。因此,我国人民丝毫不怕您的进攻。”
齐孝公默然半晌:趁人之危,即便战争胜利了,也赢不了人心,宋襄公的教训就在眼前。是他的称霸战略制定错误了,唉,这一仗打不得啊。总有一天,会让你们心服口服的!
于是,齐孝公就退兵走了。然后,鲁国立刻去向新认的大哥楚国告状:齐国欺负我,你可得为我做主呀。
嗯嗯,你打鲁国,就是打我楚国的脸。楚国联合鲁国,大军逼近齐国,将他们教训了一顿。
诶诶诶,说好的“世世子孙,共匡王室,无相害也”呢。鲁国切了一声:大国争霸,小国求生存,理念不一样,行事准则当然不一样。你们志向远大,要树立高大形象,我们又不需要。

03
展喜的好口才,退了齐国大军,让国家免受战火之苦。但他好口才的根本,是他的见识和智慧。
首先,他知道齐孝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想重振先业。
其次,他分析了国际形势,明白齐孝公的争霸战略是错误的。
最后,则是用利用语言的艺术,让齐孝公听完了他这个敌国大夫的话。
人家明明是来打他们的,他却去犒师,这个行动就很诡异,也是向齐国表明臣服的态度。他自己不先说话,等着齐孝公问话,然后,又用明显出乎齐孝公意料的回答,提起对方的好奇心。最后,层层剖析,有理有据,又完全是为对方着想,带给齐孝公共情体验,得到认同。
展喜就是这样,用语言包装自己的智慧,水到渠成地达成了目的。
真正会说话的人,都有大智慧!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