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突厥铁骑突然包围了乌城(在今内蒙古乌审旗或陕西定边县),李元吉被任命为统兵元帅前往救援。与此同时李世民却得到线人密报:太子将在为元吉饯行的宴会上谋杀自己,自己的爱将尉迟敬德等人则将由李元吉编入部队,在战场上秘密处决。
于是就发生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事件之后,突厥不仅出兵大举进犯,而且,在遭遇了尉迟敬德的抵抗和拦截后,颉利可汗仍然抵达渭水之北。当时朝野为之震惊,京师戒严与太宗登基几乎同时发生。
形势的紧迫已容不得李渊父子慢条斯理地讲究礼仪规则,击退突厥的希望只能被寄托在一贯英勇善战的李世民身上。当时猛将尉迟敬德的防线都被攻破,长安城内也没有多少兵力,临危之际唐太宗却靠着他的勇敢和智慧,击退了突厥。
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派了一名亲信进入长安打探虚实耀武扬威。这名使者宣称,可汗率领的百万雄师已经全部到位。唐太宗则毫不客气地痛斥来人,扣留了来人,然后冒险率长孙无忌、房玄龄、段志玄等六骑,到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南岸,隔河大骂东突厥背信弃义,突厥的各路酋长远远看见大唐天子骑在马上,英姿飒爽,闲庭信步般走来,无不感到震撼,纷纷下马向这位虚龄二十九岁的年轻皇帝行突厥大礼,弄得他们的可汗十分尴尬。颉利可汗等自知理亏又因为侧翼遭袭,大将被扣押,因此与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签定和平条约。此事也为李世民提了一个醒,因此从他即位开始就着手准备灭东突厥。
长安解围了,大唐得救了,各族人民也避免了一场战争灾难。这是太宗皇帝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事实上,当时就有大臣拦马劝阻。李世民却说:“这是我深思熟虑的决定。突厥胆敢来犯,无非欺负我们国有内乱且朕初即位,想必无力反抗。因此,只要镇定自若,强虏一定不战而走。”
突厥撤退时,很多人都觉得应该乘胜追击,可是李世民却不同意。他说:“我虽然已经在突厥的退路上埋伏了军队,消灭他们易如反掌。然而,一旦开战,双方都会有伤亡。不能解决问题,反倒结下仇恨。现在国家尚未安定,百姓尚未富裕,还是清静为好。至于突厥汗国,不过乌合之众。等到他们分崩离析时,再一网打尽不迟。
原来,唐太宗打的是政治战、心理战。贞观三年(629)十一月,战争全面展开。不到半年,大唐军队即大获全胜。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都被收入唐帝国版图,颉利可汗则成为俘虏,东突厥从此灭亡。
消息传来,太上皇李渊非常高兴。他说:“当年,汉高祖被困于匈奴。今天,我儿子灭掉了突厥。我可是选对了接班人啊!”于是,他召集王公贵族设宴凌烟阁。酒过三巡,太上皇自弹琵琶,唐太宗翩然起舞,欢声笑语通宵达旦。
更让太宗满意的是,原本由突厥人统治的北方各族酋长一致推举他为“天可汗”,亦即各族人民的“总皇帝”。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因此他笑容满面谦虚地说:“我是大唐天子,还可以再做可汗的事吗?”
因此,在贞观四年(630)二月,也就是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后来一直在国内厉行节约,百姓休养生息,社会秩序稳定,唐的经济和人口逐步增长。
壮丽辉煌的大唐盛世正是一个制度创新的时代。这一创新始于开皇年间,成于贞观之治,是几代人共同缔造的。隋炀帝打通了南北,唐太宗融合了胡汉,魏徵等人建立了新政治,他们一起创造了新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