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25|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 拾光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8:50 被阅读23次

勇气读书会第二季第3天

阅读书目:李政涛《教育常识》47-48

阅读时长:一个半小时

勇气读书会第二季第3天

阅读体会:

课型

作者说:课型之“型”,“型”即“类型”,它意味着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维度形成有类型、有层次、有结构的体系。目的在于把那些星星点点、散漫无序、形式和内容迥异的一堂堂课整合起来,把“堂”变成“型”,把数量概念,点状概念的“堂”变成类型概念,整体概念的“型”。

我理解:课型就是一类课堂的逻辑整合,它有一系列的育人目标和价值,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有完整的评价标准。酷思熊阅读专注儿童哲学阅读,一个故事一种启迪,每个故事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就是课型;少年派网络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网络素养知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和手机使用习惯,这就是课型;阿福童财商课,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培养儿童对基础财商知识的理解,获得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获得生活技能等,这就是课型;生命教育,带孩子们看世界,开拓眼界,理解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课型。

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说:“教学生学”,最重要的“教”,是教会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习惯。将来离开教师之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甚至创造学习的方法。还是那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我理解:习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小学的教育教学,除了给孩子们教授一些基础知识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会在他们身上落地生根,会自我生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当孩子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时候,依然能自我学习,这就是好的教育。

教与学

作者说:教法一定是包含了“学法”的教法。没有“学法”的“教法”不是真正的教学,而只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教的方法的展示,是教师的独角戏,与学生无关。

我理解:作者已经在很多章节里面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是一体两面,是因果关系的存在,只有“教”没有“学”,那是老师的课程展示,只有“学”没有“教”,那是学生的自我学习,作为教师,一定早找到两者的节点,做好平衡。

帮助

作者说:教学就是“以教帮学”,教师无非是为帮助学生学而来的,教师的角色可以多种多样,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角色:帮助者。教师就是帮助学生的人。

我理解:在我带着孩子们参加互加课程学习之后,我对“帮助”“助学”就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不再是教学者,,我给学生举手上麦,或帮助主讲老师回收反馈,我的角色变成了助学者,变成了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虽然,角色变了,但依然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从更大层面上来说,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不是主导,而是帮助、辅助。


写在后面

今天是我在勇气读书会第二季打卡的第3天,突破自我,越读悦读!如果你读的也是《教育常识》,欢迎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

配齐村小课程,见证村小“齐迹”

相关文章

  • 教育常识25|教,是为了不教

    勇气读书会第二季第3天 阅读书目:李政涛《教育常识》47-48 阅读时长:一个半小时 阅读体会: 课型 作者说:课...

  • 教育常识|教,是为了不教

    姓名:白燕妮内蒙古托克托县明珠幼儿园 这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第90天 我阅读的书目是:《教育常识》 《教,是为了...

  • 教育常识Day Forty|教,是为了不教

    这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打卡第八十八天 阅读书目:《教育常识》 阅读章节:第七部分【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中的...

  • 030.自我教育,是永无止境的修行

    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教”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

  • 教育常识读后感

    从常识开始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常识?这是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

  • 教,是为了不教

    已经离开讲台一年半了,远离了教学,远离了学生,每天写着像八股文似的材料,心里没有半分愉悦。这期回到了与语文...

  • 教是为了不教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教是为了不教 刘佩杰 李士金 恽琳雁 李佳敏 刘杨 殷楚 摘 ...

  •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记得在刚跨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写工作计划呀,总结呀,也喜欢用这句话,...

  • 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 今天早上故意晚一点进班,想看看熊孩子们在干嘛。本以为他们会把教室闹个底朝天,但是结果却是让我大吃一惊...

  • 教是为了“不教”

    “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平常教学应把握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常识25|教,是为了不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jn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