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第二季第3天
阅读书目:李政涛《教育常识》47-48
阅读时长:一个半小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62422/d495eea7ffe8ba78.jpg)
阅读体会:
课型
作者说:课型之“型”,“型”即“类型”,它意味着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维度形成有类型、有层次、有结构的体系。目的在于把那些星星点点、散漫无序、形式和内容迥异的一堂堂课整合起来,把“堂”变成“型”,把数量概念,点状概念的“堂”变成类型概念,整体概念的“型”。
我理解:课型就是一类课堂的逻辑整合,它有一系列的育人目标和价值,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有完整的评价标准。酷思熊阅读专注儿童哲学阅读,一个故事一种启迪,每个故事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就是课型;少年派网络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网络素养知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和手机使用习惯,这就是课型;阿福童财商课,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培养儿童对基础财商知识的理解,获得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获得生活技能等,这就是课型;生命教育,带孩子们看世界,开拓眼界,理解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课型。
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说:“教学生学”,最重要的“教”,是教会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习惯。将来离开教师之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甚至创造学习的方法。还是那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我理解:习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小学的教育教学,除了给孩子们教授一些基础知识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会在他们身上落地生根,会自我生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当孩子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时候,依然能自我学习,这就是好的教育。
教与学
作者说:教法一定是包含了“学法”的教法。没有“学法”的“教法”不是真正的教学,而只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教的方法的展示,是教师的独角戏,与学生无关。
我理解:作者已经在很多章节里面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是一体两面,是因果关系的存在,只有“教”没有“学”,那是老师的课程展示,只有“学”没有“教”,那是学生的自我学习,作为教师,一定早找到两者的节点,做好平衡。
帮助
作者说:教学就是“以教帮学”,教师无非是为帮助学生学而来的,教师的角色可以多种多样,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角色:帮助者。教师就是帮助学生的人。
我理解:在我带着孩子们参加互加课程学习之后,我对“帮助”“助学”就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不再是教学者,,我给学生举手上麦,或帮助主讲老师回收反馈,我的角色变成了助学者,变成了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虽然,角色变了,但依然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从更大层面上来说,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不是主导,而是帮助、辅助。
写在后面
今天是我在勇气读书会第二季打卡的第3天,突破自我,越读悦读!如果你读的也是《教育常识》,欢迎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
配齐村小课程,见证村小“齐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