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天阴冷的日子里,我突然生病了。生病的唯一好处是可以收心,不再想着去交际,也暂时打消了看世界的念头,只能一个人在家,读读书,看看微信公众号,重新思考一些平时忙碌中忽略的问题。
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生似一场没有终点,没有休息的长跑。有时候,身体的活动暂时停止,但心还在气喘噓噓地奔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生活既缺乏安全感,又缺乏力量感,缺乏实在感。
人不管自己多么坚强,但是世界却不因为你的坚强,而让你摆脱生来具有的个体的孤单。这种个体的孤单,可能源自于语言的物质化、权力化和工具化。除了少数深刻的书本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下,很少出现直达内心,安抚灵魂的语言,人们都在谈论着俗套的小变化,眼前的得失和小确幸,再有就是刷新自我的存在感。除此之外,除了充当劳动的工具,受物质奴役,我们还能在心灵世界方面,面对面融洽和交流什么?我用心灵照明月,月光却在照沟渠。
人间的很多隔阂,以及由隔阂而扩大成的纷争甚至战争,根本上是由语言的无力和不完善引起。语言的缺陷容易引起误读。有话当然应该好好说,正确地说,但人们十有八九说不好话,不是言过其实,就是辞不达义,因为人是感性动物,常受欲望和情绪的操控,完全意义上的好好说话,要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语言在更多的时候,并不能精确地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的需求和感受,包括孤独、迷茫、无奈、恐惧、焦虑、不平、憎恶、爱恋、遗憾、感恩,也包括所有的痛苦和欢乐。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会随意地滥用语言,只想发声,不去期望发声对于解决心灵问题的效果。
当然,不少善于驾驭语言的人,他们可以用语言来争取实际的利益,在经济上赚得钵满盆满。但是对于心灵的沟通,语言依然没有达到它想要的目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人还会因言获罪,此所谓祸从口出。语言背后的意义,常常是关在黑箱中的猫,箱门一打开,常常滚出一只死猫。
而且,在很多的时候,在很多的场合,语言只能被人作为谋利的工具,但却无法被人作为消除隔阂与矛盾的利器。
我貌似是一个会运用语言的人,但又深知到目前为止,我是还不能算是一个语言的能手,只能用到这种程度为止,这跟情商没有太大关系。语言这个黑导游常引领着我,游历天宫和地狱,饱经人间苍桑,酸甜苦辣,在此过程中,人即使大难不死,或者死里逃生,也必被它折磨得死去活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