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疑惑。诸葛亮率大军深入不毛,讨伐孟获之时,大将赵云、马岱、张嶷、马忠等大将尽皆随征,就连驻守汉中要地的魏延也一同调用。此时,蜀汉国防守御之力已然直线下降,而且时间跨度长达八个月之久(建兴三年(225年)春出征,到九月返回成都),如此良机,为何曹魏、东吴不趁机攻打蜀国呢?
那么,诸葛亮南征时,曹魏、东吴都在干什么呢?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南征刚刚出发,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便兵发召陵(今河南郾城东),打通讨虏渠,已做好征伐权的准备工作。同年八月,大军进入淮南;十月,已调集各路大军数十万,兵至广陵(今江苏扬州)故城,一切就绪,准备渡江。怎奈,天气转寒,江面结冰,战船难以进入江中,而孙权也早已做好各项防御工作,静待曹魏之敌。见此,曹丕大叹,有此天堑,难以攻克也。无奈之下,曹丕只得无功而返。
而这时,诸葛亮却已南征胜利,顺利返回成都。曹丕闻报后,懊悔万分。同样,在当年的八个月时间中,孙权正在全力防御曹丕来犯。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曹丕,却是恰如其分。本想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攻灭东吴,再趁诸葛亮南征之时,以大胜之师攻伐蜀中,完成老子曹操未尽遗志。但是,曹丕也不想想,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自己可有胜过老子之处?老子有生之日,都没有成功,自己一样都比不了老子,反而还想一举统一天下,这不明摆着异想天开吗。
且当时,尚书蒋济极力劝谏曹丕伐吴,奈何其就是不从,纯粹的蛮干瞎干。也不想想兵发有云:“正奇结合才是取胜之道,出奇不意更是取胜精髓。”那有缓缓进军,连续准备七八个月之久,不明显的结敌人充分准备的时间和机会吗。明显的未战,败象已显。
此外,同年鲜卑轲比能部,再次侵扰魏境并州,并州刺史梁习率军将其击退。由此可见,曹魏当年局势也是多事之秋,并分不出多余的力量来征伐蜀汉,也给了蜀汉一次难得的喘息之机。
同时,驻守汉中的王平,同样采取的是魏延的防御战略,就算曹丕来犯,也不是一月两月就能攻克的,那时诸葛亮同样有时间可以及时回防。
所以,魏国攻蜀的所有机会已经失去。
那么,连连大胜的东吴又为什么不趁机攻打蜀汉呢?
一方面,江州有李严(刘备托孤的领兵重臣)镇守,并已扼守各处关隘,孙权并无可趁之机。
另一方面,孙权先是同刘备夷陵大战,接着又应对曹魏三路大军入寇,国力耗损已是极其严重,已处于国力疲惫、军队厌战的不良局面,同样非常需要生养休息。
三方面,孙刘又是刚刚结盟,在没有太大实际利益的情况下,自然没有必要撕破脸皮。
四方面,虽然孙权接连连大胜曹丕,诸葛亮也取得南征胜利,但是两国实力依然弱于魏国,只有孙刘联盟保持三国鼎立,才对东吴和蜀汉最为有利。
五方面,主要还是魏吴两军僵持,无暇分身故。
因此,诸葛南征之时,孙权就更加不会趁虚而入。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