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连旧事(上)

作者: 巴根草 | 来源:发表于2021-12-24 17:41 被阅读0次

    这里说的特务连,不是陆军那个军种、不是步兵那个兵种的特务连,而是火箭军这个军种、而是工程兵这个兵种的特务连。说是旧事,其实也不算怎么怎么旧,距今也就将近五十年而已。

    我结束新兵连生活以后,被分配到安装连。在一个紧挨一个的木制铺板上睡了一夜,在席地而蹲的饭场上,吃了一顿晚饭一顿早饭后,就被一辆急驶而来的三人摩托车,晃晃悠悠,一路颠簸,拉到了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印象中,开摩托车的是个高个头老兵。姓啥名谁,早已淡去。

    只记得,摩托车在一片平地缓缓停下,老兵说到了,下车。这时候,我才注意到,眼前的平地上,一两百人,全都蹲在地上,手里端着一个碗,扒了几口饭后,才从放在地面上的碗里,夹起一点点叫作菜的东西,飞快地放在唇齿之间,有滋有味地咀嚼着。

    我一直被送到一栋活动板房侧门口,老兵对谁说了一声什么,我都忘记了,好像是在交接吧。然后老兵对我说,我们是隔壁邻居。我怎么回答人家的,也都忘记了。只记得我一直在东张西望,望来望去,越看越失望。难道这,就是特务连?那么,练兵场在哪里?我要跟谁,学习擒敌拳和捕俘拳呢?眼前的兵营,跟电影里看到的兵营,简直一天一地啊!

    我所在的活动板房里,是特务连测绘排。说是排,其实就两个班。说是两个班,应该叫一班和二班才对,怎么叫三四班呢?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原先,测绘排跟警卫排是一个排,名叫警测排,一班二班做警卫工作,三班四班做测绘工作。

    那时,我所在的军种,名叫第二炮兵,现在叫火箭军。而我所在的团,则是一个工程部队,说白了,就是挖山洞盖营房和架桥铺路的。这个部队的特务连,则是一个给团司令部、政治处做辅助和保障工作的,执行特殊任务的群体,而不是我当时认知范围之内的带有传奇色彩、神秘意味的特务连。

    特务连一百多号人,来自广东、广西、北京、山东、河北、四川、贵州、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区直辖市。入伍前,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少部分即使是初中毕业生,也是其中的姣姣者。而高中毕业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就算是高学历啦。其稀罕程度,大致等同于眼下的硕士研究生毕业。

    那时候,时兴外行领导内行,给文化相对比较高的当领导的,是文化低的最好是文盲,才算最新潮的最符合形势要求的的标准配置。我记得,连队指导员,湖北武汉人,高中毕业生的学历,含金量大概率是全连最高的。而连长,广西人,文化程度比较低一些。这两个人搭配在一起,领导着这个连队,无论怎么想,都找不出来能说得通的原因。

    我在特务连服完三年义务兵役后,还没完全转过来向呢,就被领导们给赶回家了。尽管如此,我也丝毫没有感觉后悔过。因为,我不喜欢那个环境。或者说,那个环境不是我的菜。

    对三年特务连工作经历,印象最深刻的,其实就两样,一是吃饭,二是站岗。

    当时的特务连伙食费,每人每天四毛五分钱,定量供应的主食标准是每人每月四十五斤,其中,大部分是小米、玉米糁子(玉米渣)等粗粮,细粮是大米和白面,只占小部分。大致每个月,能吃上一顿炒猪肉片。所谓猪肉片,仅仅只是极其少量的配角,主角则是大白菜、白萝卜或胡萝卜片等,最后,分到每个兵碗里的猪肉片,已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了。我记得某北京兵曾说过,这就叫,一只小猪崽儿,跑进一大片胡萝卜地里,用放大镜,找个老大半天,还不见得找得着找不着呢。

    要是炊事班里,有自己的老乡,要是轮流到炊事班帮厨的,有自己的老乡,那就可以走走后门,那就可以享受享受特殊待遇了。比如,在打饭的时候,分到碗里的二米饭(大米和小米混合蒸成的),大米就多一些,小米就少一些。比如,分菜的时候,盛到碗里的猪肉片、猪肉丝、猪肉丁,就会多那么一点点。比如,过年过节吃饺子,领回来的饺子馅,肉就多一点点,配料就会少一点点。

    那时也是有反腐机制的。可是你有关门计他有跳墙法。按规定,负责分菜的人,只能低头分菜,不准抬头看人。但是,鉴别领菜领饭的人,是不是老乡,有的用碗沿或盘沿,朝盛菜大盆边沿敲一下,有的则是连敲两下。这样,负责分菜的人,就可以给领菜人适度照顾了。当然也有泄密事件发生,一旦被分菜人的领导在事前或事中识破,这个暗号立马作废,而重定暗号已经来不及,祈求照顾的人,只能暗暗叫苦。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务连旧事(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tr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