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论治学为己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06:00 被阅读0次

问题13:《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是说什么?

朱夫子答:这是对前面两个小节引出的结论。

就身与家、国和天下而言,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末;就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言,虽然道理是一样的,但厚薄是不一样的,不可以同样对待。所以,没有了格物致知以诚意正心而修身,则本必乱,而末不可治。不爱自己的亲人,不尊敬长辈,则应该厚待的而薄情,则不可能厚待他人的亲长,这是必然的。孟子说“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就是由此而来的。

问题14:治国平天下是天子诸侯的事,卿大夫以下可染指。大学之教,却把“明明德”作为普遍的要求,岂不是思出其位,犯非其分,怎么可以成为个人治学的学问呢?

朱夫子答:“明德”是上天赋予的,人人都可得到,不是某些人的私属之物。君子之心豁然大公,天下无一物不当爱,无一事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即使身处匹夫之贱位,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怎么不是分内的事呢?

况且《大学》是写给天子的嫡长子和众王子、公侯卿大夫的嫡子,以及国之俊秀们看的,这些人将来都要负起治理天下的责任,他们平时的教育怎么能不预先修身养性呢?怎么能不以天下为己任,从一开始就正本清源呢?

后世教学不明,为人君父者,思虑不长远,苟且只重当下,所以大治的时间少,动乱的时候多。败国之君、亡家之主,不断出现,真是可悲!

提这种问题的人,不以此自观,反而怀疑圣贤的教诲,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认为天下之事,对自己有利的才做,那么军事、钱粮、祭祀等各种公务都成了私事;如果做事只是为了博取名声,那么割股疗亲、庐墓之孝、弊车羸马,都是做给人看而已。

南轩先生张轼说:“为己者,无所为而然者也。” 可谓寓意深长,发前人之未发。读书人如果能以此每日反省,则在义利之间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乐德乐按:“无所为而然”,即当然而然,应该做的就做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义”。“有所为而然”,是有条件地去做,做事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简言之,“无所为而然”是行义,“有所为而然”是取利。

----《我读大学45

相关文章

  • 《论语》中的治学与为人

    学是什么?学是生命之学,是为己和成人之学。治学与为人密不可分。治学为为人提供基础,为人为治学提供目的与意义。 学对...

  • 论治学

    人生在世,有如黑夜点灯,天明了便吹灭。 民国是群星摧残的年代,有太多展开一个时代的大师,在各自的领域各领风骚。胡适...

  • #书目#宋以后学术代表书-摘自梁启超先生《读书指南》

    摘自梁启超先生《读书指南》 近思录 朱熹 江永注 朱子年谱 附朱子论学要语 程朱学派 《二程遗书》《朱子语类》 -...

  • 朱子的性格

    张拭是朱子的密友之一。 他这样评论朱子 “又虑元晦学行为人尊重。眼前多出己下,平时只是箴规他人,见他人不是处多,己...

  • 2018-07-21

    齐家先治学 创业先养性 荣不以炫耀 贫不以己悲

  • 2018-02-12

    论清学二题 太史公有言:“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一代政治学术非海上仙山、空中楼...

  • 朱子家训的影响力

    《朱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为方便大家查看,华语网为你准备了丰富的《朱子家训》资源,包括...

  • 论朱子格物

    明王守仁格物无成胜有成,自创一派心学,心学相当了得,几乎主导整个明后半期的兴衰,近代史一个叫东乡平八郎的家伙特崇...

  • 王阳明《传习录》下264——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

    264 原文直解 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朱子作效验说,如何?”先生曰:“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

  • 【传习录读书札记180】以“克己复礼”论阐发致良知之学

    《传习录下》第264条 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朱子作效验说,如何?”先生曰:“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子论治学为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ue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