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刘嘉琪老师的发言,在妈妈的行为,和老师的行为上,分别做到了分析,无论是老师还有妈妈,都有做得不够理性的层面。
这样的一种观察与剖析,很理性,很直接。
但是我想说的是,妈妈观察的是自己的一个孩子,老师要观察的是全体孩子。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老师,你能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这样那样的情况吗?
只有家长主动与老师交流,才能促使老师对孩子多加照顾,或者说多加注意。
~~
任江鹤老师的发言,侧重于孩子妈妈那方面,提出来三个要求:
一、要妈妈学会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放手。
二、妈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
三、妈妈不要再去查监控。
任老师的见解很有针对性,直接面对小阳的妈妈展开。
贾振才老师说到三个放开,实在很给力:放开眼光,放开焦虑,放开功利,与任老师的视觉达到完美一致性。
~~
梁娜茹老师,是我的本家,她的见解也是令人眼前一亮。
家校关系,在案例中也就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接纳。
家长接纳自己提出来的不满意,老师没有夸过小阳,或者说没有提问过小阳,这一点可以弥补。
在自己家里弥补,自己夸孩子,寻找孩子的有点夸孩子,这样孩子的心理上就会平衡很多。
其次是家校关系。
“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这句话如同哲理,很有味道,适合用于任何方面。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很重要,特别是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做到时刻了解, 时刻关注,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反馈给老师,才会最好。
~~
最后一位是王德举老师的发言。
王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没有看到鲜明的观点。
不过,王老师还是看到了妈妈对小阳的关注,也看到了妈妈对小阳老师的一份期待。
可是具体怎么做?
王老师却没有说出来。
我看他用到了让小阳妈妈在网上查找,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做法。
这样的一种建议,虽然说在现在网络环境下非常实用,却让人感觉着有一种笼统的行为,不太合适。
我们可以给他推荐一些什么论坛,推荐一些什么书本,推荐一些什么讲座,这样的具体化一些应该会更好。
~~
这样的孩子,在我们每个教室里都有,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怎么样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样面对这样孩子的家长?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最难的是改变自己,唯有让小阳的妈妈认可的观点,才能真正触动他的心灵,就像我们都知道读书重要,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需要改变的契机和决心的。
今天发言的老师虽少,碰撞的思维却丰富多彩,几位发言的老师,不照样也精彩到不忍离群,发言到九点半,所以说这也是一种精彩。
~~
家长关注孩子是其本性,老师关注孩子是是理性。
二者都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关注,这需要家长与老师都要不断地学习。
家长活成孩子钦佩的样子,老师活成孩子梦想的样子。
家校共同配合,才是孩子心中的世界,也是孩子看到的未来世界的样子。
只有综合起来,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希望下一次的讨论活动,能够有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