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云中小懒
政策下来了,国家鼓励知青下乡改造。军区大院里的小伙子小姑娘们都想趁着这个机会下乡为国家奉献力量。
罗永军是大院里罗首长的儿子,高高壮壮,浓眉大眼,帅气逼人。他托人选了永宁乡为改造的地点。
孟小非是罗永军的忠实小弟,打小儿跟在罗永军屁股后面混的,有个有能力的大哥罩着,日子过得如鱼得水。所以他坚定不移地跟着大哥填了永宁乡,想着跟着罗哥的日子,不会苦到哪里去。
他们两本是秘密行事的,说好谁也不泄露出去的。却不知怎的被丁家知道了,丁家可一直盯着一片大好前程的罗家呢,想要跟他们联姻,用姻亲关系赢得同盟。
这不,一打听到罗家小子要去永宁乡,便也托着关系帮自家孩子丁静给填了永宁乡。
说到丁静,大院里没一个不说好的,这姑娘不仅生的漂亮,细皮嫩肉的,白的放光,还能歌善舞,就是有点娇气,但不妨碍大院里很多小伙子都是爱慕她,偏偏罗永君对她不屑一顾。
丁静还就跟他杠上了,从小就是被人捧着长大的小公主怎么忍得了别人的忽视。罗永军偏看不上她,她偏要往他面前凑去,征服他。
下乡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三人乘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来到了永宁乡。
来接待他们的是乡长龙德,看着眼前的两男一女,男的俊女的美。倒是看着蛮舒服的,但哪是种田的好手啊,村长这可苦了脸了,这哪是给他招了干活的助手啊,怕是祖宗哎。
村长驾着村里唯一一辆驴车带着三个知青回了乡,绕着村里转了一圈,然后把他们带到了知青点,除了这三个知青,还有别城的一个知青叫汐记时。
这汐记时长的可跟前三个知青不一样了,憨厚老实,膀大腰粗,一看就是干农活的好手。
村长把大队里分发给知青的粮食交给了这几个知己便走了,并嘱托他们明天就要早起开始干活。
正是农忙时大家都在田里忙活着,这四个知青也跟着去了田里。村里人看着这四个陌生人,指指点点的。不知道能不能干活,别是帮了倒忙。
特别是娇小白嫩的丁静更是受到了瞩目,很多未婚的小伙子都在干活的间隙偷偷地看上两眼。
另外长相出众的罗永军也受到了很多家里有适龄姑娘的大娘的注目,小姑娘们更是窃窃私语。
一天下来,除了汐记时,其他知青们都累得不行,特别是丁静揉着胳膊直喊着要回家,直言受不了这样的苦日子。
而罗永军则是出乎大家的意料,看着不像干活的,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捉虾。
孟小非作为小弟,一直跟在罗永军后面看着大哥忙这忙那一点也含糊,也不敢偷懒,累是累了点,但也挺满足。
和城里的生活比起来,村里要干活的日子真不是很好受的。丁静第二天便写了封信给家里面,托家里找找关系,让她早点返程。
孟小非和罗永军也给家中寄去了家书。却没有提到返程的事情,罗永军是想在永宁乡安顿下来,好好干点事情的,而孟小非则以罗永军为主。跟着大哥干,大哥有肉吃,他肯定也会有口汤喝。
汐记时则和这三个知青玩不到一块去,他很老实,但老实的有点过头了,每时每刻都在闷头干,这谁家的水少了他就给他家去挑点水,谁家没柴了,他也帮忙去砍柴。
一天下来没有他停下休息的时候。他总是不停的忙碌着,不是在这家,就是在那家。
虽然一直在帮人家干活,但是却没有落得好名声,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脑子不怎么灵活。不然怎么会一直帮别人干活呢?
在乡下的日子虽忙碌,却也过得很快。军区的信很快就回来了,丁静家中没有办法给办返城,让她再忍一忍。而罗家和孟家则是很欣慰,鼓励自己家的孩子,在农村踏踏实实地干事,好好锻炼锻炼自己。
罗永军一直很勤奋能干,在村民中获得了好的名声,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也对永宁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觉得背靠黄土地吃土地饭的日子,并不能发家致富,他琢磨了好几个点,想带着村民们一起走上富裕之路。
这不,这一天,罗永军拎着一壶酒,一条肉来到了村长家。
龙德看着这个小伙子,这一个月来,他的所言所行,可是入了他的眼儿,真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呀,对他也十分的客气,何况还拿着酒拿着肉,村长媳妇儿笑得眼睛都没了,忙照顾着男人们喝酒,自己再去弄两个小菜。
男人的事情很多都是酒桌上完成的,罗永军就深谙此理,他一边和村长喝着酒,一边聊到了他对永宁乡的看法。
首先是对永宁乡有现有成就做了一番夸奖,特别提到了能干的村长对永宁乡的贡献,然后说出了自己的一些能发家致富的想法。
村长听了酒也不喝了,只看着罗永军,觉得这个小伙子不愧是城里来的,读过书的知识分子啊,想法就是和他们这些刨土坑的不一样,有出息。
第二天村长就召集村委开了一个大会,让罗永军在大会上给大家汇报一下他的想法。这个吃大锅饭的年代,谁家不想兜里有两个钱。
罗永军提到,可以利用村里后山前那一片荒地,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再利用那些大的池塘,种些小鱼苗养鱼,可以是鲫鱼鲢鱼黑鱼青鱼等各种不同的鱼类。等鱼长大了,等鸡鸭猪长大了都可以卖钱。
他还提出说在养鸡养鹅养猪的那块荒地后面的山上可以种各种各样的果树,最常见的像是枇杷树、桔子树、梨树等,这些果树结了果实之后可以卖给县里的厂子也可以到市集去贩卖。
罗永军的口才一直不错,更何况是读过书的,跟农村里的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世人讲来更是头头是道。
他的建议不仅具有实践性,而且对永宁乡的地理情况,人员情况都做了分析,非常的具体。大家也很信服,大多数人都被他说服了,少数人还对这件事有点犹豫。
最后经过村委会的审议,讨论决定采用罗永军的建议,并且让他全权负责这些事情。
于是罗永军接下来的日子便忙碌了起来,他带着孟小非进城选猪仔、鸡仔,选鱼苗,各种地方跑,各种比较力图选到最合适最优良的苗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人对这件事大力支持,使得罗永军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很快,荒地后山池塘都被给利用起来了,苗种等也都选好了,池塘里的鱼苗也已经放进去了。
村长先是全村征集自己有意愿乡民去干活的,大家积极度很高,很多在家无所事事的妇女都去参加了,也有乡里养鸡养鱼的老手也参与了其中。
在这期间,县里的小学招老师,丁静通过出色的外貌以及舞蹈和唱歌的才能,成功选上了老师,离开了知青点,搬去了县里学校提供的住宿处。
在乡下呆了一个月,她冷眼见者罗永军对自己的冷淡,干活也不给自己搭把手,还没有同是知青的汐记时来的好相处,便也对他冷了下来。
能去县里当老师,离开乡下,这可是她求之不得的,现在她想着的就是家里能够找个由头把她调回城里去。
而汐记时则是主动承担了养猪这一职务,他老实力气大,每顿都给猪吃的很好,把猪养得肥壮壮的,村里人看着都很开心。
罗永军的建议得到了实践,到了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养的家畜也都到了收货的时候。鸡鸭鹅鱼都卖得很好,大家看这一张张大团圆进来,觉得今年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往年的时候过年村里只杀一头猪分到各家各户,而今年村里不但养鸡养鸭,养鹅养鱼,有了一大笔的收入,还自己养了猪。
村长便决定留下三头猪来宰掉分给辛苦了一年的村民们。到了杀猪那一天,很多小孩大人都来围观,这对村里人而言,可真是非常热闹的一件事情。
村里的灯火到很晚才熄灭,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却发现负责养猪的知青汐记时被发现死在了池塘里。
原来他昨天看着自己养了很久的猪,被杀掉了,心情不好过,晚上一个人也睡不着觉,便想着先去池塘里捞点鱼给大家减少点工作量。
没想到黑灯瞎火的一个不小心摔倒了,脚陷在烂泥里怎么也起不来。冬天的河水何止是一个冰凉呀,简直是寒的刺骨。
寒风呼啸淹没了汐记时本就不大的声音,他的生命同这个夜一起慢慢地在黑暗中消失。
对于乡民而言,这一年是富裕的一年,是丰收的一年,乡民们都过得非常的快乐。而养猪的知青汐记时,与他养的猪,却也都在这一年死掉了。
谁说好人有好报呢?老实人就这样死掉了,乡民们除了唏嘘感叹几声也无能为力。
永宁乡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罗永军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大院里罗家也写信来以他为荣。
丁静在半年后拖家里开了病假返城了,再也没有回来永宁乡了。听说很快嫁给了大院里一个追求她的小伙子。
一年半后,知青们也陆续返城了,罗永军和孟小非告别依依不舍的乡民,回城去了部队当兵。
就剩一个叫汐记时的老实知青永远留在了永宁乡的黄土地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