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很忙,你不晓得吗,我这可是日理万机,你赶快说,说了我好办我的事……”
“你这个思路不对,我觉得应该这样……”
“我们决定了的事情,需要你发表个什么意见,虽然与你们有关,那又怎样,你按照要求做就是了,难道我们决定什么事情还要跟你们商量吗,笑话……”
当Y说学会聊天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听众的时候,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几句话。
两天前,以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为话题,我跟Y又掐起来了。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从认识那天起,我跟她的对话就是这样一直掐过来的。
当然,两年前,她还是一个初中孩子,自然掐不过我,就算掐得过我,她也会给我留些面子,毕竟我是一个长者。
这些年来,因为所谓的忙,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满足于以后的知识积累,早已落后于时代。所以,我只跟孩子们掐,只有他们不会发现我的浅薄,甚至会把我的浅薄当做善辩。
在孩子们面前,一直在用所谓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欺负他们,自然每次我都是胜利者。
颇像鲁迅《风筝》一文中的“我”。
02
有人说,教师最大的职业病,不是肩周炎,不是咽喉炎,而是好为人师,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总喜欢指手画脚一番。
我想这是对的。因为我也是这样一个人。
之所以会患上这个病,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论长幼,论力气,论人生阅历,他们都是比不上我们的,自然很多时候,是由我们说了算。
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自以为是的习气。
很多时候,我们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更急于否定别人的话,殊不知,那时候的我们,就像一个小丑,在唱着自己的独角戏。
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我们不知道,也懒得想。
很多时候,好好的聊天环境,都被我搞得一塌糊涂,大家不欢而散。
Z说,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爱讲一些所谓的大道理,其实这些大道理,大家早就知道了,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复述者,而且是一个蹩脚的复述者。
于是,我经常把天聊死,大家就这样尬在那里。
03
W说,越是有学养的人,就越是谦卑,越能俯下身子聆听别人的意见。
那是前年的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余映潮老师和黄厚江老师带给我们的直接感受。他们总是俯下身子去聆听每一个学生发言。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我曾把这句话引做自己的人生格言,只可惜更多的时候我都只是在说说而已,从来没有落到实处。
更多的时候,我都是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就像我在《不忘初心,默默修行》中写的那样,很多时候,同事们给我面子,没有当面怼我,而我却从未懂得大家的仁慈,一个劲地继续胡说八道。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着实可笑。
在老家有一句俗语说:“满坛子水不响,半坛子水响叮当”,其实说的就是我这种人,整天在那里叽叽歪歪,整天瞎BB。
殊不知自己说的都是错的。
04
年前,应邀参加了首届学生的一个聚会。去之前妻叮嘱我说,他们不再是当年的孩子,他们早已拥有多彩的人生,我不能在拿当年面对学生的那一套来应对他们。
诚然,除了吃饭,我们还聊了很多。聊起了当年我们相处的情景,也聊起了现在每个人的近况。
因为身份的转变,说话时远比当年随意得多。
说实话,他们一直是我的遗憾,一个不懂事的大孩子带着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子,一起野蛮成长,这个过程势必冲突不断。
当年的我,因为的年轻的缘故,更因为急功近利,对他们有太多的苛责,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从来没有认真听听他们的意见。
川川说,有些孩子一直在怨我。
我理解他们的埋怨,因为我一直要求他们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却从来没有问问他们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加之,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过于简单粗暴,自然会产生怨怼。
随着年岁渐长,他们也许会理解我,但当年我对他们的伤害,却是怎么都补不回来了。
05
不可否认,这些年,因为一些媒体和喷子的缘故,我们的职业被妖魔化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仿佛我们这个有着寒暑假的群体中,每个人都拿着高额的工资,整天无所事事,整天课堂上不讲,下课后我们每个人都开补习班认真讲,收着高额的补习费。就连我班上也有家长在群里说我们是眼镜蛇。
几年前一位家长说,你们学校的开支,不就是买几支粉笔,干嘛还要学生交钱(那时候还没有两免一补,学生上学还要交杂费。)
几年前,我总认为其他行业轻松,就我们最累。别人说了,我还不信。
直到去年暑假的时候,跟一位驻村的朋友帮了几天忙才发现,他们的工作丝毫不比我们轻松。
别人认为我们有寒暑假,殊不知我们的寒暑假还有很多工作安排;别人都认为我们工作轻松,却不知道我们都是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别人都认为我们上课不讲下可讲,却没看见很多老师加班加点,免费上课,只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这就像我对别人的臆测大多都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之所以会这样,只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听听我们的意见。
06
这些年,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距离家人越来越远,交流越来越少。
父母在老家,劳作了一生,始终闲不住,拼命劳作,我总在苛责着他们,认为他们是找罪受。
从别人口中我才得知,父母的所有辛劳,只是为了给我们减轻负担。母亲总说,趁现在还动得了,自己多做一点,我们兄妹几个就会轻松一些。
只可惜这些话,母亲从未对我说过,因为我总以忙为借口,不好好和他们聊天。
因为工作的缘故,妻总在天南海北四处奔波,而我却从来没有好好跟她聊过天,直到她生病了才知道,因为劳累过度的缘故,她的身体早就垮了。
可是我,一直自我为中心,认为我才是最辛苦的。
每次回家,女儿总是在扮演着乖宝宝的角色,生怕自己做过的错失被我知道,我百思不得其解。
学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说,那是因为我和女儿缺少交流,她以为表现得乖一点,我就会多陪她一些。
不由得泪珠滚落。
07
记得小时候,老师是这样诠释“聪明”的“聪”的——
有耳有眼有口有心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在说,在想,却忘了,这个字中,耳朵占了一半,也就说,聪明的人应该拿一半的智慧去聆听别人。
以心为地,以眼为天,倚靠在耳朵收获的信息上,再说出来,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远比作一个优秀的演说家更重要。
从明天起,认真聆听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