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道歉就是了,不要生气了!"
明明道歉了,却得不到原谅,道歉真的有用吗?

从小到大,长辈们都教我做错事了,就要道歉。仿佛道歉就可以解决纷争,为自己的错而负责。
虽然道歉比惩罚较为轻微,但"对不起"这三个字却难于启齿,每当要道歉时,我们总会心跳加速,内心忐忑不定。
心理学家指出,这是因为当我犯错时,内心会感到焦虑,不知道道歉能否修补已犯的过错。加上,即使我有错,也不只是我的错。对方或多或少都应该承担某部分的责任,倘若道歉,就好像把所有错都归咎于我。我就会处于一个较弱的位置。
其实,没有人可以从你身上拿到任何的好处,除非你愿意。所以,不要认为道歉就一定代表你做错了事。道歉是为你在身理上或心理上对某人造成的伤害而负责。

道歉不一定是因为你所做的事是错了,而是你所做的事对他人的影响。例如,你开车送一个受伤的人去医院,开车途中可能有一些不礼貌的行为,这为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不便。你也可以为他们道歉,而这个道歉不代表你所做的事是错误的,仅仅因为你所做的事为他们造成了不便,与事件的对错无关。
又例如,在我们装修自己的房子时,噪音可能会骚扰邻居,搬运物资时也可能会为附近的人带来不便。我们对他们道歉,不代表装修这事是错误的,而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对他们有所影响而道歉。
但道歉就一定能换来原谅吗?你有试过道歉后,对方更生气吗?

美国沟通专家约翰.卡多(John Kador)指出,"对不起"之所以有效,不在于怎样说,也不在于内心怎么想,而是过程中你有否展现出内疚感。
正如前文所说,道歉的前题是你的行为为对方带来了不便或者伤害,那么,在道歉时,你又是否真的能感受到对方的伤害?还是仅仅为了息事宁人?
心理治愈师Harriet Lerner (2017 )为我们提供了几个道歉时应注意的地方,让你的歉意更有效地传给对方:

第一,不要在对不起后面硬加个"尾巴"
道歉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很尴尬,我们习惯在道歉后面加个"尾巴",例如对不起啦,别生气了,我道歉就是⋯ ⋯虽然你是希望让道歉听起来轻松一点,但这样做却让人很抓狂。
听的人会觉得,我明明是受伤了,但你却说成我是小题大做似的,仿佛把问题归咎于我。这样很可能让关系变得更紧张。
第二,道歉时加是"但是"
最常见的是“对不起,但我不是故意的。”这样听起来像是在为自己开脱。你说出口的时候,可能是为了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苦衷,让他心里好受一点,不要因此而讨厌自己或破坏关系。但听的人却不是这种感觉,特别在情绪影响的情况下,本能的反应可能是:"不是故意?不是故意就可以这样吗?"
在同一个句子中,传递了正负二个互相矛盾的内容,听的人会难以抓到重点,到底你是道歉,还是辩解?心理学把这称之为"模糊讯息",这样道歉就没有那么的纯粹和真诚了。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於面部表情,倘若你道歉时,表情和语气却表现得不愿意或者无辜,同样会给人以上的感觉。
第三,有事没事都道歉

相对於有些人开不了口道歉,有些人则经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不管是哪一种,其实都是没自信的表现。前者因为内心不相信自己值得被尊重,总是担心道歉就代表输了;后者以"对不起"作为自己的盾牌,保护自己,道歉时并不真诚,因为他只是担心别人会讨厌自己。
先感受,再道歉。道歉时,简单直接就可以。既使真的事出有因,也不必急于当下解释,让对方消气后,等场面没那么僵时,再好好解释。倘若觉得这样直接的道歉方式让你觉得尴尬,不用担心,你越尴尬,对方越快消气。
如果道歉了,对方还是不愿意原谅自己,那怎么办呢?

道歉是你的选择,"要不要原谅你"则是对方的选择。有些人道歉后,反而给对方施加压力"我已经道歉了,你还不原谅我,想怎样?"
我们必须看清事实,不是所有的道歉都可以带来原谅,也不是所有的错都可以修补,和好如初并非理所当然。
原谅他人,不是一个是/否的决定,而是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能10%,30%,50%慢慢释怀,慢慢原谅一个人。
相反,如果是别人向你道歉,不要因为对方犯了以上的错误而认为他一定是存心狡辩。很可能,他是被内心的羞耻感压得不知所措,才找来不同的方法缓和一下气氛。当然,你也可以把这文章分享给他。
是否原谅对方,是你的选择。如果你觉得当下真的不能原谅他,那就先缓缓,以后再说。不必假装大方,但其实内心觉得委屈。
如果原谅对方,可以让你释怀,让你更幸福,那为何不放过自己,原谅对方呢?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