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去北京培训,有幸聆听了江苏特级教师凌宗伟老师的讲座,由此认识了他,并加了微信好友。
凌老师说他有一个外号“凌扒皮”,起初并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外号,听了他讲座,我才隐约感觉,大抵因为他极具批判精神,常常敢于批判,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所以被大家冠以这样的外号。
凌老师在给我们讲座时,特地给大家准备了学案,是一篇教育大咖新近写的文章。那位教育大咖是我极其崇尚的教育家,他的教育著作我大多都有,而且本本必认真拜读。听到凌特的批判,我初始时内心是抵触的,甚至怀疑,这凌老师人品是不是有问题,怎么老说别人的坏话。但凌特所分析出文章的错漏之处,仔细想来,也确实存在。只是之前,我在阅读时只知一味相信,并没有意识到去理性辨析。
凌特的朋友圈,我是每天必看的。常常看到他在圈里嬉笑怒骂,批判某种教育现状,讽刺某位教育专家,我虽并不完全苟同,但那种理性辩证的思维,慢慢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面对网络,你足够理性吗?说了好多次“理性”,我们有必要把理性的概念厘清一下。
理性一词,在德文中是Vernunft,在英文中是Reasoning,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摆脱蒙昧和迷信、摆脱情绪、直面真理以及真理背后的逻辑。
理性精神的根基是逻辑学,以及通过逻辑来探究事物的基本思维方式。
由此可见,在理性的世界里,“逻辑”是一个关键词。
其实,我们也可以比较通俗地理解为,理性,就是讲逻辑。
那些讲逻辑的人,往往让我们佩服并敬畏,因为他们是这芸芸众生中,唯独清醒的少数几个人,可谓众人皆醉,唯其独醒。
面对网络,你足够理性吗?最近有一篇名为《撕掉教育专家伪善的道德外衣》的网文比较火,内容是批判张丽钧老师。张丽钧老师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她的头衔诸多,如:“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读者杂志签约作家”“百年中国语文人”“全国最美家庭得主”“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最美教师”。
作者网名为“竹笋蟲”,据说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在文中说:
看了张丽钧的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对教育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看不到深入细致地理性分析,更多是道德说教和简单说理,很容易误导教师、家长等读者。
竹笋蟲具体剖析了张丽钧老师的《门的悬念》一文: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为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管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着牙吗?)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被拆下来,把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旋转,灿烂的金色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幸福。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交给了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面对网络,你足够理性吗?
竹笋蟲的分析如下:
第一,玻璃材质的门可以说是安全性能最差的。也许故事中学校的门开始是比较薄的木门,所以经不住进进出出的学生你一脚我一脚地踢,教导主任想换成铁门,校长已经定做好玻璃门。然而如此看起来善解学生心理的校长忘了学校管理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安全第一。一般的玻璃门突出的特点是透明无色,可以让室外自然光线照进室内,不仅美观,也可以让室内更敞亮,可以节约用电。然而比起其他材质的门来说,安全问题就很突出了,容易破碎而伤人,即使钢化玻璃破碎成颗粒也很容易伤人。透明的玻璃门还容易被不注意走路的人撞上,也容易被喜欢蹦跳打闹的学生碰碎。遇到火灾更不仅无助于防火,还容易炸裂伤人,影响逃生应急。至于从防盗角度,也难以保障安全。在学生常进出的地方安装玻璃门,不符合校园安全标准要求,也难以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当然,有的学校也的确安装了玻璃门,只能说明这些学校的安全工作不到位,有关部门没有检查或者追究责任。一般的情况来说,都容易考虑到玻璃门的安全性能比较差。
第二,教导主任通过换不同的警示标语试图让学生不踢门,这是不合常理的。学生踢门成习惯,如果只是把“禁止踢门”换成“请爱护门”或者其他有趣的标语,就能让所有学生都不再踢门,显然想得太幼稚。如果几句标语就能规范行为,那教育也太简单了,根本不用教师和校长成天婆婆妈妈地说教。很难想象教导主任会不停地换各种标语来解决学生踢门的问题。
第三,教导主任和校长各干各的,没有商量讨论。当教导主任建议换成铁门时,校长竟然“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教导主任忙着不停地换标语,校长却偷偷叫人做了玻璃门,即便教导主任和校长的关系再差,也不至于在这样的事情上没有任何事先的沟通。只能说明作者似乎为了突出校长的智慧和善意,虚构这样的情节。
作者张丽钧总结说是因为校长的金贵信任,让学生学会珍惜与呵护,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而已。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假的,缺乏真实性基础,是作者坐在书堆里抠脑壳空想出来的。不仅不存在她所宣扬的结论,也很容易误导读者,甚至有读者会当真用玻璃门试试,让读者的思维缺乏全面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还被作为阅读题目考查学生,容易让本就懵懂的学生简单相信人性,无法学会思考现实问题。所以,这样的虚假的鸡汤文读多了,会降低智商的。然而,通过网络搜索,就会发现张丽钧制造了不少这样的胡乱编造的鸡汤文,以宣扬似是而非的道德为主。有个有意思的发现就是,凡是有校长出场故事里,校长总是智慧聪明的、善解人意的、高尚感人的、助人于艰难之际。
面对网络,你足够理性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竹笋蟲真不愧为法律工作者,确实能用逻辑来看待事情。他所分析的确实符合逻辑,而且能让人信服。当然,竹笋蟲的理性分析,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但对待他的观点,我们也须理性分析,不是么?
张丽钧老师,我在南京参加“三新作文研讨会”时,聆听过她的现场报告。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作家。她的公众号每日更新,我也是常常拜读她的大作。我想,她的作品更多应该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是允许有一些创造和艺术的手法的。竹笋蟲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真正让我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魅力,但在分析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考虑到张老师也是一个作家。难道作家的作品一定要完全真实吗?这倒是不尽然吧。
再看这题目“撕掉教育专家伪善的道德外衣”,这样的表述未免太偏激的一点,何谓“伪善”,我们百度一下:伪善意思是故意装出来的友善,虚伪的善意。难道文学作品中逻辑性不够强,就代表作家在生活中的善良是虚伪的?
面对网络,你足够理性吗?面对网络,你足够理性吗?也有足够清醒的人撰文提醒我们,分享给大家:
理性、理智是每个成熟网民都必备的品质。应该看到,我们面对的许多非官方网站本身已不具备传统媒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些网络平台为追求自身发展纷纷放权,弱化管理者功能,发布的信息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审查和验证,它们呈现的“是”与“非”,距离真相有多远,需要事实和时间来验证。所以,当每一个“头条”、“首发”在网络平台上博取眼球时,且不必忙着交付全然的信任,尤其是涉及带有消极影响的网络新闻,更不能在第一时间忙着定性和附和。所谓理性,是少些冲动,多些理智,少些负面情绪,多些正能量,多关注权威媒体的解读,多给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错误失当的网络舆论只会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二次伤害。就像洛杉矶国际机场免税店内发生的“中国游客掌掴店员事件”,从一开始一边倒地批评中国大妈,到有目击者站出来还原经过,再到质疑店员是否有意隐藏银行卡,事情还未结束,真相也有待发掘。
以此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