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说一个叫苏享茂的程序员自杀了,有人议论说,他明明可以不死。可是,我们都没有死过,有谁能知道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我想起了曾经一个叫丽的女人的故事,慢慢吟诵起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题记
周末回家,一个消息令我失声叫了起来,“怎么可能?”
是啊,怎么可能呢?丽怎么可能死了呢?她怎么可能从亮的身边跑开,留下一岁多的女儿,跳水自杀了呢?
1
丽和亮,还有我,是同班同学,我们都住在同一条胡同里。丽的辈分比我们大,我喊丽“二姨”,亮喊丽“二姑”,当然,我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纯粹就是因为我妈和他们同姓,而他俩因为没出五服,所以在当时的农村,算是一家子。
某个夏天的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庄稼都蔫蔫的,收拢着叶片,低垂着头,无精打采,人们都在家里歇晌,除了池塘边大柳树上的蝉拼命嘶叫着“热啊,热啊”之外,田野里几乎没有一点动静。
丽那天中午去菜园里拔菜,因为从小就没有了母亲,父亲在外地的煤窑上班,所以丽姐妹三人都跟着奶奶生活,大约奶奶也没有告诉她炎热的中午不能外出吧,丽有点中暑,加上池塘边因为经常有人取水,湿滑湿滑的,所以拔了菜踉踉跄跄去池塘洗手的丽,一不留神,“滋溜”一下就滑进了池塘里。夏季丰沛的雨水让池塘深不见底,挣扎了半天的丽终于还是被池塘吞没了。
也许缘分真的就是天注定吧,如果亮那天不是正好去池塘边饮牛,把丽救了上来,那么丽也许就命丧黄泉了,也就没有了后面的纠缠不清的故事了。但是,偏偏那天,亮就是去饮牛了,偏偏那天亮就是把丽救了上来,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让人唏嘘的爱恨情仇。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535/12478b20e166764d.jpg)
2
年少时候的我大约属于迟钝的孩子吧,所以当我后知后觉地听到关于丽和亮的风言风语之时,他俩早就退学多日了。
那个年代,偏僻的农村少有娱乐,所以,任何一丁点的稍微带点色彩的故事,都能被渲染的五彩斑斓。
丽和亮的事情像风一样在寂静的小山村里流传,掀起了滔天浪波。
结了婚的女人们,三五个聚成一堆,手上飞针走线,或者纳个鞋底,或者补个衣裳,可是无论手上忙活什么,嘴上也不耽误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丽和亮的风流韵事,活灵活现的仿佛那些都是她们亲眼所见。
年轻的女孩会聚集在一起,低声低气地亲热地议论着什么,一会儿又故作娇羞地捂着嘴巴“吃吃”地笑,不知道是故意还是不留神,丽和亮的名字时不时就从她们嘴里曳出来,好像那是一个永远也谈论不完的话题。
她们说,丽的身子早就不干净了,亮把她从池塘救上来的那天,就对她又揉又搓了。
她们说,丽就是一个不知羞耻的货色,小小年纪,就知道干那个。更有甚者,把一些细节都描绘的淋漓尽致,香艳无比。
有人证实说,自己亲眼所见,天还没黑,丽和亮就在河边的沙滩上,白花花的身子啊……啊呸呸呸呸呸,说话的人仿佛沾上了什么脏东西一样。
3
丽的家人终于开始行动了。
丽年迈的奶奶,扭着三寸金莲,在胡同口,哭天抢地,涕泪横流。“造孽啊,你个杀千刀的啊,她是你姑啊,没出五服的姑啊。”后来老太太哭累了,坐在地上,有气无力,边抽泣边咒骂,“老天爷啊,你睁睁眼吧,打雷劈死他们吧!”
丽的大姐带着三妹,在众人的轰笑声中,一语不发,冲进了亮的家里,大声咒骂着,把亮的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又恶狠狠地把亮的家砸了个稀巴烂。
丽的父亲从遥远的煤窑里回来,先是好声相劝,“你个傻孩子,她的救命之恩,我们想别的办法回报。”后来又苦口婆心,“他也不一定是好人,说不上是图你的户口呢,想跟着你吃国库公粮呢。”
那时的农村,还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就是一个亮闪闪的金字招牌,多少人垂涎欲滴,使出了浑身解数。有多少人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学,分配工作,脱掉那身农皮。甚至有漂亮的女孩,为了户口,嫁给了城里的傻子。
而丽的父亲,因为是煤窑的工人,几个孩子托了他的福,农转非,成了城镇户口。所以,如果丽结婚生子的话,她的孩子,按照当时的政策,一出生就是非农业户口,这一点就好像现在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家就住在罗马啊。
无论周围的世界如何变换,无论家里的人使出了什么招数,软硬兼施,丽都没有丝毫犹豫,就是认定了亮,完全可以用那首诗来形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
当丽又一次从家里托人给她找的工作单位跑回村子里找亮的时候,丽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她赶出了家门,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不许家里人和她有半点的联系。
于是,丽就住在了亮的家里,和亮天天在一起,再后来,他俩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就在女儿一岁左右的时候,丽跳水自杀了,就是在当年亮将她救出来的池塘。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丽走向死亡的呢?丽明明就是那么爱亮,爱的不顾一切,爱的死去活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去问我的母亲。
据我的母亲描述,亮的家里实在太穷了,丽去了以后,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即使仅有的那顿,也是以喝粥居多。丽的衣服一直没有添新的,还是她带过去的那些,到了冬天,冷得能掉下来耳朵,丽衣衫单薄,只能不停在阳光下蹦来跳去的取暖。
即便如此贫穷,丽好像对这些都没有在意,她好像在意的是别的。我母亲说,丽有一次,抱着娇小的女儿,瑟瑟发抖,在阳光下边跳边困惑地问,“大姐,你说我婆婆以前对我可好了,问寒问暖,什么都不舍得让我干,还光给我做好吃的,我从小没娘,就觉得她是我亲娘。怎么现在她就变了呢,整天看我不顺眼,我要是拿筷子去挑菜,她都要摔摔打打,吓得我都不敢吃菜,光喝粥。”
丽的婆婆,也就是亮的母亲,从年轻开始守寡,含辛茹苦把亮和亮的姐姐拉扯大,然后,盼望着亮的姐姐出嫁,盼望着亮娶了媳妇。亮的姐夫家并不富裕,所以,亮的姐姐还时常回娘家找点东西带回去,也曾经不止一次抱怨丽的傻。据说,亮的姐姐对于丽和家里断绝关系这件事,极度不满,她不止一次劝说丽回娘家好好求求娘家爹,因为如果她爹再把她认回去的话,丽的城镇户口就解决了,丽生的小女孩户口也是非农业户口了啊。亮的姐姐不止一次劝说丽回去和父亲和好,用她的话说,“我可没有私心,我这是为了俺侄女好。”
最后,所有的人,包括亮自己,都劝说丽回娘家去认个错,是啊,孩子都有了,还折腾啥呢?也许老人看在孩子的份上,就不生气了呢?如果老人接纳了她们,那么诱人的黄灿灿的城镇户口啊,再说,这本来就是她俩应该得到的啊。
在农村,家里老人不同意,小两口私奔了,生了孩子再回来,家里只好接纳的事情比比皆是。一般来说,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丽又一次让大家大跌眼镜。
丽执拗着,死活不松口答应回娘家。用她的话说,“我从跟了你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娘家。我离开的时候,当着他们的面发过誓,将来即使穷到要饭,也会空着他们家的门,绝对不会给他们家抹黑,因为我跟他们家没有半点关系了。我只要你,也只有你了。”
于是,丽嚎啕大哭,亮反而觉得不可思议。“别人家遇到这样的事,都是这样做的,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不行了?你不为大人着想,也该为孩子考虑考虑吧。你这个人,实在是太自私了。我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据说这是丽唯一一次的哭泣。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亮不再提让丽回娘家认错的事,丽也不再哭泣,平静了下来。丽的女儿过了一岁生日没多久,丽又一次成了村子里的议论对象。丽没任何预兆地就跳入了当年亮将她救出的池塘,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让她的死成了小村庄迷雾一样的存在。
丽死后一年,亮又娶妻了,于是,丽的女儿有了后妈。再后来,后妈又生了个男孩,亮于是成了“儿女双全”的男人。
村里的人有时会讨论起来丽的故事,那么难熬的日子都过来了,为什么日子变富了,连孩子都生了,眼看着过好日子了,她怎么就想不开,非要死呢?议论到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丽是个没福气的女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