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戏》有感

作者: 小舒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07:10 被阅读0次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摘自鲁迅的《社戏》

何以如此?

主要是人的心境和情感随着年岁渐长和时间消逝,慢慢发生了变化。

那夜的豆真的只是好吃,那夜的戏真的那么吸引人吗?

看原文,好似也不尽然。

那夜的豆是“偷”的,小伙伴们吃的真是一个胆战心惊。“偷”的时候,各家摘一点;吃完了豆,毁尸灭迹,可发现盐和柴少了,八公公要知道的。这么看来,这豆吃的好像不怎么顺心。

再来看看那晚的戏,首先是近台没位了,只能远远的看罢,看不太清的。此外,还有不那么令人喜欢的土财主和他们的白蓬船,心里多少有点闹眼子。

他们最期待的无疑就是铁头老生翻筋斗,可晚上看客少,人家也懈了,自是没看到,反倒是最不喜欢的老旦坐定唱歌,进而草草终结了这场野外的戏。这样一分析,这戏看的也不那么尽如人意。

大家也就更疑惑了,那晚的经历好似不尽如人意,为何却给讯哥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好回忆?

试想一下,小时候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什么?

我思忖了一番,好似都与小伙伴有关,具体做什么事其实是次要的,主要有那么一群人陪着,那时那地的场景、氛围,一起的经历和心境才是最让人留恋的。

虽然豆是偷的,内心有所不安,可小伙伴们一起从“偷”豆,吃豆,抛豆荚,担心着被八公公发现后该如何应对,大家在一起的整个过程是如此的美好,令人动容。

虽然戏看的不怎么样,其实小伙伴们多半也看不懂戏,也就是喜欢台上那个热闹劲儿,戏台下面的吃食和豆浆,还有大伙儿的感同身受。

尤其是铁头老生翻跟斗的戏码在期待中破灭后,整个看戏的过程其实是迷迷瞪瞪的,又困又倦,戏子的脸渐渐稀奇,五官也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什么高低。

直至看到了一个花白胡子将红衫小丑绑在台柱子上用马鞭抽,大伙儿才又生了兴致。而后老旦坐定唱歌,兴致全无,大家的想法也是出去的一致,一起骂了一顿老旦,提前离场了。

虽然现在吃的豆,是八公公挑的最好的,也不用担心吃豆被发现,可自己一人吃豆还有什么意思。往后多年,人世变迁,少年的情怀和美好终究是回不去了。

忽而想起了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中的一句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当自己想要买桂花酒泛舟同游时,却再也找不到少年时的洒脱和无忧无虑的快乐了。

这句诗与迅哥儿的那番感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少年与中年、老年的情愫是不一样的。

年少时,除去可能要应付的作业,那会儿还是无忧无虑,“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状态。正因为心智尚未成熟,也就有极强的探索欲,求知欲以及满腔的豪情。这时候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多半是情感的驱动,也是最能感染人的。

中年时,家里,老人和小孩需要依附自己;屋外,社会上的一套生活准则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少年时的情絮早已被现实消磨的所剩无几,更没有多余的物质和精力去体验曾经的那份美好。

老年时,时间上得空了,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储蓄,待出发时,身体和精力却又回不去了。

这么看来,好些事情确实还是得趁早,那时候的体验和感觉真的不一样。

匆匆光阴,怎舍得,悉数放在等待里。

相关文章

  • 【小荷文苑第26期】永远的怀念——读《社戏》有感

    【学生佳作】 永远的怀念 ——读《社戏》有感 ...

  • 读鲁迅《社戏》有感

    小时候怕鲁迅,长大读懂了,才敬佩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精神,从此便喜欢上了读他的作品。 《社戏...

  • 2020-03-24

    了不起的“君式”课堂 ——读王君老师《社戏》课堂实录有感 我已有两年没有认真研读王君老...

  • 读《社戏》

    忆三次看戏,自己的亲身经历,前两次,好像我看戏一样,根本不知道在唱什么,只知道花花绿绿,打打闹闹,累,这就是颇深感...

  • 读《社戏》

    大师的文章处处是内容,略品一品,便感慨顿生。 “……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 再读《社戏》有感

    再读《社戏》产生不少共鸣,因常年在南宁生活少有回家乡,故而也被视为了城里人。 十多岁时恰逢堂姐结婚,难得找到了一个...

  • 讲《社戏》有感

    今天讲《社戏》第二自然段时,作者介绍说在桥坪村一家来了客人,就是公共的客人,当鲁迅和妈妈省亲回姥姥家时...

  • 《社戏》里的“乐土”世界

    这一学期,我又一次和学生重新走进鲁迅小说名篇《社戏》所描绘的“乐土”世界。 读《社戏》,需要静下心来读。整篇小说,...

  • 夜读《故乡》、《社戏》有感

    好久不读鲁迅的文章,突然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这失落中似乎还有一种澎湃。借着这股澎湃,拿出ipad,躺在床上读起《...

  • 《社戏》美点赏析

    《社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的农村画卷。读《社戏》,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风貌。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社戏》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nm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