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安全与健康最重要。
今天,我在这里说一说“如何保持安全距离,让孩子远离潜在的危险”。
日前,参加爱人单位哥们组织的聚会,刚坐下喝了口茶水,好友金明便又提起了我曾跟他说过的“关于孩子安全距离”的事情。他很认真地向另一位朋友重复着我的观点,并坦承这知识产权是我的。他还说,他对此十分认同,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向其他朋友分享。拿他的话说就是,“好东西一定要多分享,好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没有想到,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他居然还记得这么清楚。现在,孩子们都已长大,我的女儿已上高二,金明的女儿也已经上高一了。仔细想一想,那次跟他谈及安全距离的时候,孩子还小,应该在小学3、4年级的样子。时间真快,转眼间已过去5、6年了啊。
那时,也是一次聚会,微醺时我们聊到了孩子的教育。我对他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学习工作相比较,安全与健康毫无疑问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不可能总在孩子的身边,为她们提供必要的保护,那么,我们就应当尽早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她们能够较好地实现自我保护。”
他们纷纷表示赞同。一说到孩子的教育,我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何况还喝了点酒。于是,我就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重点讲了一下:如何让孩子学会在冲突中把握和保持安全距离。
我的观点是:应该教会孩子能够对环境安全的预判。如果冲突中有大孩子或者甚至是大人,那么,与对方至少要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
还记得,那一天我下班回家稍早,刚进小区大门,老远就看到女儿正与几个小伙伴玩耍。我已看见女儿,女儿玩得很开心很投入,并未发现我。
反正闲来无事,我决定干脆就远远地观察女儿尽情玩耍的状态,不去打搅她的兴致。
然而,没过一会儿,有一个小女孩哭了起来,其他小朋友也就停下奔跑的脚步,稀疏的围在一起,好像在理论些什么。
“孩子应该学着去处理问题与冲突。”我想。于是,我依然远远地静观其变。我相信女儿自己会处理好这些问题的。
那小女孩的哭声,招来了一个大人,是小女孩的爸爸。我们这是部队大院,大人们大都是同事或朋友。我认得他,他叫相东,已经转业离开部队很多年。
他还未走近,便听见他大声的问询,颇带有几分斥责。女儿她们并没有害怕,也没有离开。我隐约听见女儿回应的声音。僵持一会之后,相东将他的女儿带回家去了。于是,我也慢慢地很自然地走向女儿。
回家的路上,我问女儿刚才发生的事情。女儿说:“可欣自己不小心弄疼了手,哭了,还诬赖是紫依干的呢。我就替紫依分辨,凡事都要讲道理嘛!”
我对女儿点了点头头,并向她伸出大拇指,给她一个大大的赞。我又问:“那可欣的爸爸都跟你们说了些啥子呀?我看他好像很凶的样子,你不害怕吗?”
“我才不怕呢。哼!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是谁家的孩子,我又没做什么坏事,当然不怕他,就告诉他了。”女儿有几分得意,她接着说,“他还装着很凶的样子,说要打我们呢。我大声警告他说’你敢!?’哼,他当然不敢啦!”
听着女儿的叙述,我的心突然悬了起来:是啊,这里是部队家属院,相互之间大都熟悉,大人也就只是吓唬一下小孩子罢了。但如果是在外面,那可就说不清楚了啊!
我停下脚步,十分正式地对女儿说:“你今天敢于为小朋友主持公道,很好!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保持。”我稍作停顿,又说,“不过,你想过没有,你们离得那么近,如果他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而是一把逮到你,然后捂住你的嘴巴,你挣不脱,也喊不出来,怎么办?”
女儿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她犹豫着不知如何回答。
我接着说:“有一点,希望你用心记住。今后不论与谁发生冲突,切记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至少得有两米远吧!”
女儿问:“我记住了,不过为什么呀?”
我先给她示范了一下两米是多远,然后再慢慢向她解释:“为什么要保持超过两米的距离呢?主要是,要防止第一时间被对方(坏人)一把抓住,这样就会有跑开,并大声求救的机会,就会更加安全。记住了吗?”
女儿再次点头,表示已经记住并完全理解。
安全,不是不发生问题冲突,更不是回避矛盾冲突,而是要在面对和处理矛盾冲突时,学会准确判断安全形势,想办法为自己留下更多的退路,以便远离危险,争取更多外部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