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赤
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小孔子42岁,善礼,长外交。
一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夫子闲坐聊天。
夫子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谈谈理想。”
子路、冉有谈毕,夫子也要公西赤谈谈。
公西赤谦虚地说,我能力不够,但我愿意学。祭祀,或者诸侯盟会,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司仪。按《论语》,(公西赤)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1·26)
有志者,事竟成。公西赤,果真当上鲁国外交官,并出使齐国。按惯例,使者家属可获得小米补贴。该补贴多少呢?季氏宰冉有没底,于是向夫子请教。夫子说,六斗四升。冉有嫌少,请求多一点。夫子想了想,说,那就再给两斗四升。冉有还是嫌少,最后给了八十石。夫子知道后,不满地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肥马拉的车,穿着轻暖的皮袍,神气十足。古人云:君子只是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三桓掌门孟武伯,政见与孔子大不同。可他又慕礼贤的虚名,经常向孔子请教,那只能没话找话了,“公西赤,仁不仁?”孔子说,赤啊,穿着礼服,立于朝廷之中,可以叫他接待外宾,办理交涉。至于仁不仁,我就不得而知。按《论语》,(孟武伯问公西赤仁乎?)“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
大家都在夸,孔子是个圣人,孔子是个仁人。孔子立马纠正道,圣啊,仁啊,我哪配啊!我只是做事不厌倦,教导别人不疲劳,如此罢了。公西华刚好在场,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按《论语》,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听到就马上去做嘛?”子路、冉有先后问夫子。孔子回答截然相反,公西赤晕乎。最后,孔子道出玄机:冉求为人谦退,故激进他;仲由为人冒进,故打压他。
高柴
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虽然姓高,却是个矮子,“身长不盈五尺”。小孔子30岁,性愚笨,即柴也愚。(11·18)
高柴与子路,关系最好。费宰空缺时,季孙要子路总管推荐。第一时间,他想到了师弟高柴。可夫子却认为,这样做会害了高柴。子路就据理力争,说那地方,有百姓,有土地,又有粮食,干嘛非要读书才算做学问呢?孔子被气得手发颤,指着他说:“我最讨厌的,就是你这种人!伶牙俐齿的,死的说成活的,没的说成有的!”
后来,高柴在卫国谋得官职。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前太子蒯聩,控制了权臣孔悝,欲发动政变。作为孔悝邑宰的子路,一听主人被控制,便提着剑,飞奔入城。快入城时,碰到高柴。
“师哥,城门关了。”
“师弟,我去看看。”
“权力不在咱手中,就不要去受难了。”
“吃了他的俸禄,就不能躲避祸难。”
……
最后,高柴出城,子路进城。
鲁哀公十七年,哀公和齐平公会盟于蒙,孟武伯担任相礼。平公叩头,哀公作揖,齐国人发怒了。孟武伯说:“非天子,我们国君不叩头!”他随即向身旁的高柴询问:“诸侯会盟,谁执牛耳?”高柴答道:“鄫衍那次会盟,是吴国公子姑曹;发阳那次会盟,是卫国的石魋。”“哦!那这次,是我了!”孟武伯遂执牛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