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推行周礼,难免走南闯北;走南闯北,难免长路漫漫;长路漫漫,难免无聊;无聊,特想聊。可无论孔子聊东、聊西,甚至生气发飙,子路都是“嗯”一下,毕竟他的学识、素养太低了。
“不行,必须改变!不变,闷死我也!”孔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干就干。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微风轻拂,山路坑洼,牛车晃荡,主仆慵懒。
“阿由,想做官嘛?”孔子挑个话头。
“想!”子路立马来精神。
“你知道怎样才能做官嘛?”
“不知道!”
“想知道嘛?”
“想!”
“那以后跟我学。”孔子嘴边漏出一丝微笑。
“好!”子路欣喜若狂。
从此,子路开启了保镖兼学生的双卡模式……
从哪教起呢?孔子辗转反侧。
“大鸡腿,真好吃!啧啧,肥而不腻!呵呵,夫子真以为,我啃窝窝头……”
这梦话,子路连说三夜。第一夜,孔子不信;第二夜,孔子半信;第三夜,孔子100%相信。原来,仲由不诚实。不诚实,怎与人交往呢?不诚实,怎立足社会呢?不诚实,怎做官呢?“对!就从诚实教起!”孔子暗下决心。
“阿由,起床!”
“嗯。”子路坐起,睡眼惺忪。
“开讲啦!”
“嗯。”子路依然迷糊。
“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路吓醒了。他以为,夫子知道了大鸡腿的秘密。细一想,夫子没理由知道啊。难道是,难道是说梦话的嘴巴,把吃鸡腿的嘴巴给卖了?他心神不定,木木地跟着孔子念。按《论语》,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早也念,晚也念。说来也神,念一念,谎话也念没了。孔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觉得孺子可教也。可好景不长,子路不念了,毕竟他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孔子知道要讲第二课了。
六月天,骄阳似火,车轮吱呀。山泉水,清凉解渴,瞬间消暑。
“阿由,你知道六种品德便会有六种弊病吗?”孔子说。
“不知!”子路已懂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
孔子让子路坐下,开讲“六言六弊”了。爱仁,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爱聪明,不爱学习,弊病是放荡而无根基;爱诚实,不爱学习,弊病是被利用被人害;爱直率,不爱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伤人;爱勇敢,不爱学习,弊病是瞎捣乱闯大祸;爱刚强,不爱学习,弊病是狂妄目中无人。
子路听来听去,只记得爱不爱。晕,又不是谈恋爱,什么爱不爱的。他赶紧拿个香瓜,堵住孔子的嘴,堵住孔子的长篇大论。按《论语》,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7·8)
孔子说那么多,其实是要子路好学。他也不负所望,学识素养大为提升。这不,今天走着走着,他突然向孔子请教何为“士”?看着他满脸的虔诚,孔子是一百个高兴啊,这个‘士’啊,就是要相互批评,和睦共处。朋友之间,要相互批评;兄弟之间,要和睦共处。子路点点头,觉得并不难,争取做个“士”。周代的阶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工、商。按《论语》,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之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13·28)
学“士”中,子路闹了笑话,走了弯路。按孔子的教诲,朋友之间,相互批评。他有时批评过火,搞得师兄弟关系很僵。孔子发现后,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做法,要他注意方法和尺度。
子路觉得“士”学得差不多了,想当君子了。
“怎样才是君子?”子路帮孔子端来洗脚水。
“呵呵,君子呀!”孔子泡着脚,温和地说,“修养自己,以使自己严肃认真地工作。”
“就这样嘛?”子路不解渴。
“修养自己,以使上层人物安乐。”孔子补充一句。
“就这样嘛?”子路依然不解渴。
“修养自己,以使万民安乐。”孔子一激动,脚一踢,洗脚水洒了一地。“修养自己,以使万民安乐,尧舜大概还没完全做到呢?”
“好,好,好。”子路吓得连说三个好。君子,有时指有德者(好品德),有时指有位者(当官的),有时兼指。按《论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
近来,不知咋回事,街头巷尾都在评论管仲。子路,知识涨了,胆儿也肥了,居然在孔子面前大论管子。当初,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抢先一步成为国君,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他斩草除根,杀了竞争对手公子纠。作为公子纠的追随者,召忽自杀,管仲没死。子路认为,管仲不仁。孔子立马纠正道,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盟会,停止诸侯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这就是管仲的仁。按《论语》,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顺便说下,孔子的核心主张,前期是礼,中期是仁,后期是道。礼,即周礼,周公制定的礼制、礼仪。仁,内涵丰富,主要是博爱和谐。博爱,指爱己也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谐,指个人身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阶层关系的和谐。在孔子心中,仁是非常高尚的,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但管仲达到了,因为他让阶层关系(主要指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诸侯与诸侯的关系)相对和谐了。后期,孔子觉得从政无望,主张也一虚再虚为道。这里的道,已然接近老子的道。
学问越大,追求越完美。时值中秋,子路望着圆月,想做完美之人。孔子嚼着月饼,聊起全人来。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艺,再用礼乐成就文采,该是全人了。呷了一口茶,孔子感慨道,现在的全人哪需要这样?看见利益,想想该不该得;看见危险,想想该不该付出生命;穷困久了,依然不忘当初的诺言;也就算是全人了。子路一边听,一边望月。突然,一片乌云飘过来,遮住了圆月。按《论语》,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无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4·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