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
鲁哀公十一年,齐国进犯鲁国。
季氏宰冉有,代表季孙率左军杀奔前线。管周父为御者,樊迟为车右。季孙看了看,摇了摇头,说:“樊须太嫩了!”“但他听令!”冉有解释道。
当时的战车,主要由4匹马拉动。中间2匹称两服,左右2匹称两骖,合称为驷。战车载甲士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边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甲首);中间是驾驭战车的御者,只随身携带护身短剑;右边持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参乘)。车右由大力士充当。
敌军从稷曲攻击,可鲁军却不敢过沟应战。樊迟对冉有说:“不是不敢,是不信您!请您三令五申,然后带头过沟!”冉有听从建议,军士果真过沟杀敌。
鲁国大捷。
在冉有推荐下,樊迟入读孔校:一者照顾孔子,二者提升学识。
聆听孝道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小孔子46岁。
一日,樊迟为孔子驾车。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考考小保镖。夫子拈着胡须说,孟懿子曾问我何为孝,我答道不要违背礼节。樊迟反问道,这是啥意思?见他不解,夫子呵呵一笑,说,父母在世时,按规定的礼节事奉他们;去世时,按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樊迟“哦”一下。看来,小保镖学识尚浅。按《论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5)
顺便说下,三桓的孟僖子,不谙礼仪;后外交受辱,便认真习礼。临死前,他把手下的大夫召集起来,告诫道:“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没有礼仪,就不能自立。我听说有个将要得志的人叫孔丘,他是聪明人的后代,而他的家族却在宋国灭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本来可以当国君,却让给了宋厉公。到了正考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命而做了上卿就更加恭敬。所以正考父的鼎铭说:‘一命低头,二命弯身,三命把腰深深弯下。沿着城墙跑,也没人欺负我。粥,稠的喝,稀的也喝。’他的恭敬,大抵如此。”
喘口气,孟僖子继续言道:“我国大夫臧孙纥说过:‘聪明人里具有明德的人,如果不能做国君,他的后代必然有显贵的。’现在恐怕会在孔丘身上吧!我死后,你们一定要把我儿子托付给孔丘。让他们侍奉孔丘而学习礼仪,以稳定他们的地位。”
孟懿子、南宫敬叔遵照遗嘱,以孔子为师。后来,孟懿子问孝于孔子。
初问农圃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樊迟驾着车,陪夫子春游。小麦绿油油的,长势甚是喜人。入乡随俗,樊迟问如何种庄稼?夫子如实回答,我不如老农民。经过一片菜地,樊迟又问如何种蔬菜?夫子如实回答,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走后,夫子大发牢骚:樊迟,真是小人!执政者讲究礼节,百姓就不敢不尊敬;执政者行为正当,百姓就不敢不服从;执政者诚恳信实,百姓就不敢不说真话。如果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背着小儿女来投奔,为啥还需要自己种庄稼呢?原来,夫子要樊迟,追求更高远。按《论语》,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3·4)
再问崇德
主人在哪,保镖就在哪。夫子在舞雩台下游逛,樊迟自然也陪在舞雩台下游逛。可能是对雩礼的敬畏,激发了他修身的意愿。他向夫子请教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德?如何消除别人的怨恨?如何辨别糊涂事?
今天,天气好,心情也好。夫子先夸下樊迟问得好。然后就向他缓缓道来,先付出,后收获,不就提升品德吗?批评自己,不批评别人,不就消除怨恨吗?生气了,便忘记自己,甚至忘记父母,不就糊涂吗?听得樊迟一乍一乍的。按《论语》,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12·21)
三问仁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保镖做三年,樊迟也敢问仁。夫子得意地说,平时态度端庄,工作严肃认真,为人办事忠诚。这几种品德,即使到国外,也不能废弃。按《论语》,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3·19)
第2天,樊迟又问仁。
夫子想都没想,吐出俩字“爱人”。樊迟继续问知。夫子依然俩字“知人”。看着保镖晕乎的样子,夫子进一步解释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处于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樊迟还是晕乎,出来刚好碰到子夏。他就把刚才的问答告诉子夏,问子夏这是啥意思?
子夏听完,张大嘴巴说,这句话,意义很丰富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皋陶提拔出来,坏人(不仁者)就难以存在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伊尹提拔出来,坏人(不仁者)就难以存在了。按《论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2·22)
顺便说下,乡,通假为“向”,先前,刚才。“举直”而“使枉者直”,属于仁;知道谁是直人而举他,属于智;所以“举直错诸枉”是仁智之事,刚好回答樊迟的问题。
第3天,樊迟又问仁知。
看来,樊迟应改名烦迟。不过,夫子老了,忘性大。每个问题都以为是新问题,那每次回答自然不同了。樊迟这次问知,夫子答道,全力满足百姓的合理需求,严肃对待但又不接近鬼神,这就是智慧。樊迟再问仁,夫子答道,先付出,再收获,这就是仁。按《论语》,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
新年伊始,春暖花开,我们要升职、升业绩,最好是日日升——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