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有恶邻
古人云:人怕贱友,家怕恶邻。家如此,国亦如此。
在我们国家的东方就一直存在着一个这样恶邻——日本,这个恶邻我们搬不走也推不开。千百年来,中日两国之间有说不清的关系,说不清的恩怨,其中因果不过四字:一衣带水。
因为一衣带水,容易传播也容易影响;
一衣带水因为一衣带水,容易战争也容易侵略。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受中国如此大的影响,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尽数学去,却不知恩图报。
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一样给中国带来如此大的伤害,甲午海战、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磐竹难书。
(二)两场“改革”的较量
1894年即大清光绪二十年,翻开中华近代史的年表,也许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特殊的年份,根据我国的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这一年又叫甲午年。
正是在这一年,爆发了我们不想提却又不得不提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其为日清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在此之前,中日两国都先后开始了向西方学习了现代化的改革运动,在中国进行的我们称之为洋务运动,日本开展的则是明治维新。而中日甲午战争则成为了检验两国现代化运动成果的一次考核,甲午海战一役结果便知分晓,日本胜了,后来的陆战沿途的清军更是望风而逃,连迎战的勇气都没有。
李鸿章旗下的北洋水师可以说是大清洋务运动最大、最有标志性的成果,当时为世界排名第六(也有第七一说),亚洲第一。却依旧未能阻挡排名不如它的日本舰队,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所谓器不如人,只是一时搪塞的借口。
同为“学生”向西方学习,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甲午战败,清政府只得被迫割地、赔款、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背负沉重的外债国力日渐衰退,沦为西方列强刀俎之下的鱼肉。而日本则因此而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不断地进行对外扩张。
(三)被推到了悬崖边上的中国
中华文明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当中华民族遭遇到外辱,就会迸发出自强之光。甲午一战,中华民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没了退路。正因为没了退路才会去寻找出路。
战败之后,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东渡日本,开始了向日本的学习。其中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腾飞于世界”;弃医从文的鲁迅“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秋瑾“大好山河无主人”。还有陈天华,在写下《猛回头》这篇呼唤中国人精神的檄文之后跳海自尽,“恐同胞之不见听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以一己之死求国人之醒,求国之兴隆。
只有人的站立,才有一个民族的站立。
中日对抗甲午之后中国人才开始有着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因为对日作战的失败,给了国人以极大的震撼,或者说是震惊更为妥帖。在日本面前我们一直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千百年来我们都是日本学习的对象,在中国人眼中日本不过是东海之上的蛮夷小国。可这次却是老师败给了学生,而且是惨败。与之前败给英法不同,对日的失败带给了中国前所未有的震撼。失败到没了一丝丝的自尊与自信。不光是国力或者经济实力的悬殊,我们遭遇的更是一场精神上的大溃败。
那个岌岌可危的站在悬崖上的民族开始深入的反省,不只是从制度层面,还有思想与精神层面。
(五)精神之殇
甲午战争后,所有的国家都看到,堂堂中华,洋洋大清,不过是大而不强。甚至连清朝的属国朝鲜也做起了瓜分中国的美梦。朝鲜《独立新闻》1896年发表文章称:“但愿朝鲜也能打败清国,占领辽东和满洲,获得八亿元赔偿,朝鲜人应下大决心,争取数十年后占领辽东和满洲》”
我想在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国人看到曾经竟然有过这样一条新闻,会是怎样的心情,内心会不会为之一振,我们当年到底是羸弱到何种地步。
站起来的中国泱泱大国,大的不只是版图和人口,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民族精神,这样才不会被打散、不会被打倒。永远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侵略与压迫,这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血性,一个本不应该沉睡的民族沉睡了近百年,他是历史之殇,更是民族精神之殇。
(六) 崛起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从甲午之后,中国才开始步入现代国家,虽然在制度上,在生产力水平我们依旧落后,可是我们的人民开始觉醒,国家意识开始在人们的心理生根发芽,那种“民不知有国”的麻木状态开始改变。
无数的中华儿女开始投身于民族的复兴之路,康梁变法;戊戌六君子;孙中山、黄兴掀起革命:陈独秀、李大钊建立共产党;毛泽东、朱德开启农村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一个民族的崛起之路愈加清晰,一个民族的复兴愈加接近。
当我们回过首来,站在威海刘公岛,看那甲午海战时被击沉的战舰残骸,记录了一个民族最为不堪的历史,我们今日之辉煌正是从那段不堪中走来。最惨痛的沉沦造往往造就就最辉煌的崛起,这是我们民族的伤,也是我们民族崛起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