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氧化得黑茶(七.普洱茶.6)

作者: 耕而陶_茶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4:39 被阅读10次
    湿热氧化得黑茶(七.普洱茶.6)

        《尚书·牧誓》说,武王伐纣,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纣战于牧野,作《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周武王在参战誓词里面所说的诸侯盟国,分别是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史称牧誓八国,又因这八国都位于商王朝统治中心的西部而得名西土八国。这里的濮国位置我看到过的文献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约在今湖北郧县跟河南邓县一带,二是认为在湖南沅陵县,三是认为在武当、荆、巫诸山之中及河南西南部。总之,当时濮国的活动范围在江汉地区是无疑的。那时的濮人还没有定居在云南,他们是在春秋时受到楚国威胁才开始向西南转移的。《左传》上说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在楚国的军事压力下,濮人才大规模移居西南。而武王伐纣时他们还待在今天的江汉一带呢。

    湿热氧化得黑茶(七.普洱茶.6)

        濮族分布广阔,古时称为百濮,百濮言其多,故谓之百。《逸周书·王会解》说商周时代濮人屡次入贡,“商、产里、百濮以象齿、文犀、翠羽为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说“牧誓,左传之濮人,百濮,则在江汉之南”。唐代樊绰《蛮书》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扑子蛮”,就是"“濮人”。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里也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日‘扑子蛮’。”当代中国著名民族史学家方国瑜先生的《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也说“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布朗,即属于古濮人一支。

    湿热氧化得黑茶(七.普洱茶.6)

        现在有些出版发行的论述普洱茶的书中,为了强化云南产茶历史,引用了《华阳国志·巴志》的记录,错误地断定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已经有濮人在云南生产茶叶了,这是不对的。《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那些书引用了《华阳国志·巴志》中的文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这些文字只是叙述了在周武王伐纣时,得到巴蜀之师的援助及巴国的由来,与云南没半毛关系。

    上述文字在《华阳国志·巴志》中的下一段话是“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夔道,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很明显,这段话是讲“巴”的地理范围,再说来自巴地进贡的物产。这些物产里所包括的“茶”是指巴地所产的茶,不是云南的茶。

      巴,主要分布在今渝、鄂交界地带。相传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廪君为著名首领,后向川东(今属重庆市)扩展。参加武王克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春秋至战国与楚、邓、庸、蜀国交往频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灭于秦,以其地为巴郡。

      蜀,分布在今四川中部偏西。周武王时曾参加伐纣。西周中期后首领蚕丛,始称蜀王。春秋中期,由杜宇氏统治,建立蜀国,都于郫(今郫县)后,禅位开明氏。迁都今成都,传12世。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置蜀郡。

    可见,当时的巴、蜀领地并不包括云南在内,巴地所产的茶,与云南毫无关系。断定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云南已经有濮人生产茶叶了,这是不合适的。如果不掌握些历史常识,现在论述普洱茶的很多书籍会有意或无意地把读者给带偏了。

    湿热氧化得黑茶(七.普洱茶.6)

        1952年,云南茶叶研究所的前身佛海茶叶试验站在云南勐海县南糯山中发现三株野生大茶树,科学工作者把其中一棵已经枯死的树干锯断,从年轮推断出它已有八百多年的树龄。当地哈尼族人称它为“茶王树”。南糯山茶王树被专家鉴定为栽培型茶树。

    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张顺高先生和同事刘献荣前往勐海巴达大黑山考察,在勐海县巴达公社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九棵高大古老的茶树。其中一棵树龄在1700年以上,树高32.12米,胸径1.03米,上述发现于1963年在《茶叶通讯》上发表了考察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国内发现的树龄最大的野生大茶树,被冠以“野生型茶树王”称号。

    1991年,思茅地区茶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先生等人,在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发现了一棵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经专家考察论证,认为邦崴大茶树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树龄在千年左右。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原始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命名为“邦崴古茶树”。为了纪念这一发现,咱们国家的邮电部门在1997年4月8日发行了《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树,面值50分。另外三枚分别是"茶圣"(陆羽)、"茶器"(法门寺唐代鎏金银茶碾),"茶会"(明代文征明绘惠山茶会图)。

    湿热氧化得黑茶(七.普洱茶.6)

        巴达野生大茶树、邦崴古茶树、南糯茶王树,三者形成了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的完整序列。这些古茶树的发现,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们证实了在一千年前左右,西双版纳与思茅地区的人们已经开始对茶树进行驯化种植和采制。那里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古代濮人是现在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的先民,他们对于茶树的利用与栽培做出了重大贡献。

      布朗族人说茶叶的发明者是他们的老祖先艾愣,茶种就是艾愣给人类留下的。是他给茶起了名字“腊”,就是绿叶的意思。艾愣临终前给族人留下遗训:“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它们遇到灾难死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怕你们吃光用光;只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世用不尽。”。濮人后裔至今保持着爱茶、敬茶、种茶、制茶、饮茶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

    “普”是'濮'的同音异写,"普洱"即是“濮儿”。可以这样认为,普洱茶名称的来源,是由族名而地名,由地名而茶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湿热氧化得黑茶(七.普洱茶.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q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