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叛逆少年三国时有个人叫周处,他在义兴非常出名。当然他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恶名。因为他个子比较高,从小就死了父亲,没有读书的机会,人很野蛮,动辄就用拳头打人,老百姓都害怕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再加上周处,这三者一起危害百姓,当地称之为“三大祸害”。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希望三个祸害通过内战互相残杀。于是周处立即杀了猛虎,又下河去斩蛟龙。周处同蛟龙一起搏斗,三天三夜都没有出来,当地百姓都认为他死了,高兴地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蛟龙后,从水中出来了,听说乡人为自己已死而庆贺,方知大家把他当作祸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后来他寻访有修养的名人陆云,听从他的教导,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最终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电影中的周处自然和文言文中的不同。电影中的他是吴郡的一个英俊少年,他做事果决,一身正义,专爱打抱不平,但是由于他太果过顽皮,行事鲁莽,所以总是会闯祸太多。
正因为如此,大家给他编了一个顺口溜:
毁东墙,拆西墙,
鬼见愁,神见慌,
十里八方称霸王。
尽管他帮助大家降妖除魔,但在大家眼里他却是一个灾星,所以他一直很受排斥,只要看到他经过,马上就会关闭门窗,避之不及。
大家越是这样,周处越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
有一次他路过一座庙看到一只虎妖和一群小朋友在一起,他救人心切,于是他毫不留情地杀死了这只虎妖。
正因为如此,他又惹了滔天大祸,虎王听说自己的儿子被杀,一路追来,把周处打成了重残,还摧毁了他身上的天晶石,使他成为了一个废人。
没有人同情他的遭遇,甚至很多人依然在埋怨这一切的灾难都是因他而起的结果。
英雄,我们永远都欠他们一个道歉。
直到虎王对吴郡展开了大肆杀戮,恶虎当道,生灵涂炭,此时大家开始想起周处,想起他的英雄行为。
这就是人性。
和平时代的我们总是感觉不到英雄的存在,我们总是会凭空生出很多的不解,就如周处,他总是为了救一人而伤害一群人,但是大家只记得他伤害了一群人,忘记了他的本心是想救人。
和他不同的是程将军的儿子,同是少年,但是他选择投靠虎王,为虎作伥。与周处相比,泯灭人性才是最可怕的恶,是真正的灾星。
你不需要被理解,你需要被成全。
周处作为叛逆少年,他一直渴望被认可,被理解,他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正向确认,可是他等来的是人们把他视为“三害”,值到那一刻,他才明白自己应该去做出哪些改变。
面对不公正,有些人选择改变自己,有些人选择改变别人,不同的选择书写不同的人生,很多事情就是这样。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我们总是会在得到或失去之间纠结 。周处虽然叛逆,但是他骨子里的英雄主义始终没有变,他内心的善依然闪亮。
穿上父亲留下的盔甲,周处再一次被赋予神力,此时的他已经不再与人为敌,而是选择为正义而战,为保护黎民苍生而战。
仿如一夜间,他长大了。
天星石固然能赐予你神力,但仁者无敌,唯有信念能产生一切。
虎王的恶是因为他心中有恨,它最初追求众生平等,他希望自己能被善待,但是最后等来却是人类的屠戮,于是他坚定了一个信念 ,那就是一定要强大,要以暴制暴,去不断征服。
征服,是最可怕的,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正是自己。
我们不能把虎王定义为绝对的恶。世界上很多事都是因果循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用绝对的对错来定义善恶,有的只是因与果。
我们必须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拳打过去那样简单。
在实力不允许的条件下,我们需要忍,必须把头埋在沙子里忍辱负重,积蓄力量。就如周处,他没有了神力,他就得重新修炼,重塑自我,这是他的修行,也是他的成长与蜕变。
但我们要相信正义从不缺席,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对虎王来说,他想让天下苍生臣服,他想做最大的王,不想臣服那就只有毁灭,这就是霸权主义。
但对于周处而言,他心怀百姓,他为天下苍生而战,他是一个孤勇者。我们总是看到英雄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世界。
在我看来,这不公平。
我们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
国家的事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人人有责的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担负责任的能力,而不是只会在旁边做吃瓜群众。
正义总是能打败邪恶,这似乎成了电影结局中不变的主题。电影的最后周处与虎王同归于尽,这个结局很是扎心,似乎英雄只有牺牲才能拥有更加高大的形象,才更具英雄色彩。
英雄身上更多的是使命与担当,这似乎是他们的宿命,没有选择。但成功通常是用代价书写的,牺牲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面对挑衅,我们从未输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