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俗(蒸馒头)

作者: 鸽子不想飞 | 来源:发表于2022-02-02 17:34 被阅读0次

每年年前蒸馒头,我想在很多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年前风俗吧!

俗话说的好:“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挺多地方都是在这两天开始准备蒸馒头,然后从大年初一到十五都不用再蒸馒头了。这些馒头不光自己吃,而且过年时候过来走亲戚的亲戚们也是吃的这些馒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过年蒸馒头象征蒸蒸日上的意思。

记得特别小的时候,有一次快过年的时候,大约是年前腊月十几,(我们那里蒸馒头要早上几天,都是腊月二十左右就蒸完了。)外面的天还很黑,我被屋里的爸妈还有爷爷的谈话声给吵醒,醒后才发现自己睡觉的地方却不在原先的屋子了。我爷爷住西堂屋,这个屋子冬天有土炕,在炉里烧上煤,整个炕会特别的暖和,所以我冬天特别喜欢睡在爷爷这个屋里。至于为何被挪走,是因为这个炕的温度高,发的面容易开。

我无奈起床,也不得不起床,因为爸妈已经开始剁菜馅了,刀砍案板的声响“哒哒哒~”的没完没了,根本睡不着。大葱被剁的很碎,屋里散发着浓烈的气味,味道太重了熏得也受不了,外面又太冷所以只能在屋里剁馅,虽然泪流满面可是总好过被冻着强吧!还有白菜胡萝卜馅的包子那个馅也很麻烦,胡萝卜和白菜需要先抄一遍再脱水,我们这里这个馅的包子都是肉馅的,刚出锅的时候吃着特别香,味道极好。

天亮了吃过早饭以后,我就去上学去了。我们家的婶子、嫂子们手里都拎着菜刀、小擀面杖、还有放馒头用的那种使用高粱杆做的双盖(箅子),没准谁的手里还拎着一个自己用着得劲儿的凳子,她们一个个错落而至,只要在家都不会缺席。在婶嫂们过来之前面已经发好,被放进了一个超大个儿的和面缸,用双盖盖着。

她们收拾停当以后就开始调包子馅,还有枣馅的豆包(枣馅是用大枣还有黄豆、红豆再加上些黑糖来增加甜度和颜色,我小时候最不爱吃的就是这个)。我爸和爷爷开始和面,将面放在一个长一米多宽六十的大案板上,两人一同拿着一根大擀面杖,差不多一米五左右,站在案板两边抓着擀面杖用力压着面,先将它们粗略的活上一遍。活好以后,将面剁成小块放进和面缸里,然后小块的再活一遍就可以做馒头和包子了。现在有那种和面的凳子,高约一米,上面有一块和平时切菜用的案板一样大的厚木块,前端有插锁,连接一根有不到一米长的压面杖,以供人上下用力压挤,和和面一个道理,而且效果更佳,速度更快(将小块的面放在案板上,一只手按这个压面杖,另一只手翻面,很方便。)只是这工作是个体力活,一般都是本家的年轻少壮来干,我一般回家后都是很荣幸的充当了这个角色。

家里的大婶做花糕(就是莲花形状,用枣点坠的那个糕点,外观很漂亮),还有刺猬、鱼(它们的眼睛用黑豆点缀,后背用剪刀剪出鳞片或者刺来,嘴巴剪开横着放一小条面,大人说它们的嘴里衔的那是元宝往家里拉财的)、小蛇(用高粱籽点缀眼睛,身子盘成好多圈,头部翘起,嘴巴同上)、小莲花等等模样的糕点,她的手很巧,做出来的东西惟妙惟肖很是好看。小时候记得有一会放学回家我出于好奇的摸来摸去,最后发现上面都是黑手指印,心虚的我躲了起来,不过到最后还是被大婶指了出来,没少挨骂!!!

素包子弄成圆花形的、肉包子都是那种半月牙形的、少许的糖包是三角形的,还有馒头和花卷。农村女子过年蒸馒头都检验本家媳妇手巧不巧的机会。我记得结婚第一年,媳妇包的包子形状挺不错受到了不少婶嫂的严重夸奖,令本就自带脸红的媳妇更是脸红。也让有些心虚的我放下心来,当时心说怪不得她那么主动,原来是个中老手啊……

等第一锅馒头出笼大约是孩子们放学的时间,小孩子们都会赶到我家。我妈会端着筐子里面放着刚出笼的包子,挨个走到婶嫂们的面前,给辛苦忙活了半天的她们来吃,小孩子都是凑到自己妈妈那里,等包子送到,都是不客气的拿上一个自己想吃的包子开吃,就和在自己家一样都很放的开,各个吃的都是肚子溜圆才肯罢休。

我从学校回来都是先和我爸抬笼,在屋子的床上铺着一个大包(用几个肥料袋子做的那种,用来打包东西用的塑料包。)或者凉席,然后将笼里的包子馒头倒到上面,等灶上的笼倒完了,然后将馒头包子分开,以防它们粘在一起粘掉表皮了样子不好看。

“嗯!肉包子挺好吃。”

“是吗?叫我也尝一个。”

“确实不赖,真好吃!”

现在想想她们的话语,很朴素,很真实,也很甜……

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家里蒸馒头的事情依旧很清晰。现在蒸馒头都蒸的少了,记得以前的时候一蒸就是十七八笼,甚至有厉害的都是二十多笼,馒头都够放好几水缸了。

………………

现在我孤身在北京,却还是放不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昨天和家人视频,我妈还说:你们那里管的太严了,都两年没回家了。我是一阵苦笑,若不是现在压力太大,我也想和以前的人们一样,一到过年的头两个月都会回到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都能看到父母的笑脸,这是谁都想要的天伦之乐。而不是和我现在一样,一人在北京,亲人却在天边,倘若思念可以化成愿望,我希望他们每天都开心健康,也不要为我身在乡外的事情所牵挂,而神伤。

相关文章

  • 乡村‖民俗(蒸馒头)

    每年年前蒸馒头,我想在很多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年前风俗吧! 俗话说的好:“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挺多地方都是...

  • 二十六蒸馒头

    今天是农历二十六,传统民俗是蒸馒头的日子。 一般会蒸些馒头,枣花,包子,备着过年用。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巧人是拙人...

  • 【妖约秋我】20180211

    南乡馒头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蒸馒头。现在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这一南乡特有的民俗...

  • 家乡美食——胶东大饽饽

    过年蒸大饽饽是山东胶东地区约定俗成的民俗,这个民俗流传了上千年,至今仍在沿袭着。 饽饽是胶东人对于馒头的称呼,但是...

  • 蒸馒头

    春节将近,各地都在为春节做准备,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

  • 蒸馒头

    快过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里都要蒸馒头,我家也蒸馒头。 今年过年的时候,妈妈说他要做馒头,蒸馒头,我听了很开心,对妈...

  • 蒸馒头

    女人昨晚临睡前,把面盆从阳台挪进了屋里,那时面团已经膨胀了大半个面盆。直到今天下午一点多,看小宝午睡正酣,女人才决...

  • 蒸馒头

    闺女爱吃我自己蒸的馒头,嫌买的馒头不好吃,假期里我隔三差五就蒸一锅馒头。这几次蒸馒头时,我在面里和上熟的南瓜...

  • 蒸馒头

    上周六,一时心血来潮,想自己亲手整个馒头。难得家里正好有一袋面粉,又难得我自己在家闲得无聊,于是说干就干。 ...

  • 《蒸馒头》

    籽入田垅禾苗青, 沐风历雨经隆冬, 待到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民俗(蒸馒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sr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