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看八千年前匠工制陶

作者: 正广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8-01-12 22:55 被阅读55次

磁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因首先于1972年在河北省武安县(1988年撤县建市)磁山村被发现而得名。遗址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

1976年~1978年对部分区域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遗物6000余件。

其中陶盂及陶支架、石磨盘及磨棒堪称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据碳14法测定年代,距今约8000年至前7600年,与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磁山文化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成型,绝大部分属于夹砂红褐陶,少部分为泥质红陶,以素面为主,烧成温度在700~930℃左右。

新石器 磁山文化红陶小口瓶

高23.8cm 口径5.2cm 底径5.6cm

瓶撇口,束颈,颈以下渐广,至腹中部直径最大。腹部置双系,腹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以手制成型,胎体薄厚不均,具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从这件小口瓶的陶质和形制分析,可能是一件盛水器。

新石器 磁山文化红陶盂及支座

通高20cm。盂:高9.5cm,口径10.5cm

底径11.3cm。支座:10.5cm

盂(yú 音于),平底,底径略大于口径,口两侧有圆形饰物。夹砂红陶,表面粗糙。支座由三个独立的支架组成,支架上有类似四边形支托,下为圆形圈足。盂可以用来盛放食物与水,当它放到支座上时,就可以被加热。陶土里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急热、急冷性能。在磁山文化陶器中,支撑炊器的支架颇具特色。

红陶出现较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已有发现。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等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均以烧造红陶为主。夏、商以后,红陶的烧造逐渐衰落。

新石器 磁山文化红陶平底碗

高6.7cm,口径18.2cm,底径6.4cm

碗敞口,口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胎壁薄厚不均。磁山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碗是其中较常见的器形之一。此碗制作工艺明显带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3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

新石器 磁山文化红陶深腹双系罐

高14.4cm,口径9.5cm,底径6cm

罐撇口,深腹,平底,肩部置双系。通体刻划纹饰,颈部纹饰为正反三角纹,肩、腹部装饰简单的麦穗样纹饰。这样简单的刻划纹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陶器装饰纹样比较简单的特点。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罐上的双系是为了悬挂或携带方便而设置的。

【 双系 】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新石器 磁山文化红陶盂

高15.3cm,口径15.3cm,底径11.3cm

盂(yú 音于),撇口,圆筒形腹,平底。夹砂红陶,胎壁较厚,表面粗糙。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

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盂是一种盛汤浆或饭食的器皿,红陶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热程度,因此这件红陶盂可能是一件炊器。

新石器 磁山文化红陶三足钵

高8.1cm,口径21.3cm,足距15cm

钵敞口,圜(huán 音环)底,下承以三足。泥质红陶。此钵制作方法比较原始,系采用泥条盘筑和捏塑法成型,器形欠规整,器壁凹凸不平。此种三足钵是磁山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

泥条盘筑法是最古老的陶器制作法之一。将制作陶器的粘土搓成细条状,然后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把缝隙抹平粘合的过程。为了使器壁均匀结实,人们会进一步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拍打,然后再入窑烧制。尽管如此,器形不规整,器壁不均匀仍是泥条盘筑法制陶的最大特点。

新石器 磁山文化灰陶深腹双耳罐

高15.2cm,口径13.8cm,底径6cm

罐直口,深腹,下腹内收,平底。腹中部有对称的圆形饰物,器身有麻布纹。

磁山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少量泛灰色的器物,有泥质与夹砂两种。灰陶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成为陶器中的主流产品,夏商周时期更是大量烧造。灰陶的形成是因为陶器在弱还原气氛中烧造,陶土中的氧化铁不能被充分氧化,因而呈现出氧化亚铁的颜色。

相关文章

  • 磁山文化,看八千年前匠工制陶

    磁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因首先于1972年在河北省武安县(1988年撤县建市)磁山村被发现而得名。遗址...

  • 武安磁山文化寻福源 漳河大文化

    磁山话福 — 武安磁山文化寻福源【漳河大文化】 磁山话福 — 武安磁山文化寻福源 每逢春节,到处可见张贴着...

  •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 1976年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故名,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石器中的石镰不带锯齿刃,...

  • 磁山

    君在磁山南,我在磁山北。 翘首望君君不见,共看仙湖水。 今日,和老丁爬磁山。 ​​​ 跑步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 爬...

  • 8/23周五方桌会(第30场)

    主题:匠工精神

  • 怀念邱工

    "阿陶:上来。″ "上去吧!邱工在叫你。″身旁的班长对我说。"你看邱工对你多好,还叫阿陶。" 这在广东是个很亲切的...

  • 陶出精致的生活

    陶出精致的生活 制陶业工艺显而易见,所以用心思去制陶;生活比制陶更复杂,反而不用心去生活了。不要以为这是古希腊独有...

  • 【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八大主题 匠心传世!

    9月13日—17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制陶、造纸、制茶、苏绣……来自陕西、...

  • 匠师通

    御马前朝过川东, 四方九鼎筑基台。 若就匠工巧夺匠, 匠工就道匠难通。 ...

  • 乐享果玩武安篇—有山有水有水果,璀璨的 “太行明珠”

    八百里太行立地顶天,此地有:磁山粟米,铁海棉田,长寿村落,朝阳沟前,京娘湖畔,天慈山巅,红色圣地有伯延; 八千年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磁山文化,看八千年前匠工制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sq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