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国学文化经典39. 历史人物、典故
读《论语》学做人1·10|温、良、恭、俭、让

读《论语》学做人1·10|温、良、恭、俭、让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2-03-23 09:26 被阅读0次

    《论语》中出现子禽、陈子禽、陈亢各一次,一般认为是同一个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无陈亢,但有“原亢籍”,排在第68位。东汉郑玄注《论语》,以及《礼记·檀弓》也都说他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篇》把他列入孔子弟子,说“陈亢,陈人,字子元,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名列第28位。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皆孔子弟子。或曰:‘亢,子贡弟子。’未知孰是。”朱熹不确定陈亢是孔子的弟子还是子贡的弟子。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的字,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把端木赐(子贡)列在第8位,说他“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口才比较好,孔子都说不过他。田常在齐国作乱,为转移齐人注意力,想先伐鲁国。孔子听说后,对弟子们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孔子的弟子仲由(子路)、颛孙师(子张)、公孙龙(子石)请求出使齐国,孔子都没同意,最后同意端木赐(子贡)出使齐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还记载说“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但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对于端木赐(子贡)太过于偏爱,所记并非均为事实。《孔子家语》大量记载了端木赐(子贡)的言行,其中的《七十二弟子解》篇将他排在第6位,说他“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诎其辩”,“子贡行贩,与时转货。历相鲁卫而终齐。”端木赐(子贡)是与孔子关系亲密的弟子之一,《论语》记载端木赐(子贡)的言行共38章,仅次于仲由(子路)。孔子死后,弟子皆服丧三年,只有端木赐(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这一章记载的是陈子禽请教端木赐(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会早就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向人家问的呢,还是人家告诉他的呢?”端木赐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会知道一个国家的政事。老师知道一国的政事的方法,大概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吧?”从陈子禽对孔子称呼“夫子”来看,他是孔子的弟子则是比较可信的。但是,在《子张》篇第25章,陈子禽又直呼孔子为“仲尼”,真如朱熹所言“未知孰是”了。

    本章通过陈子禽与端木赐(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人格魅力,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并且会主动向他请教为政之事。孔子在鲁国的时候,鲁定公、鲁哀公、季康子等多次向他问政;在齐国,齐景公向他问政;在卫国,卫灵公向他问政;在楚国,叶公也向他问政。之所以有这种情况,都是因为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学识。

    温、良、恭、俭、让,与巧言令色正好形成了对比。温是言语、形貌温和敦厚,温和的语言、敦厚的外表往往能给人踏实的感觉,有这种性格的人,也更能亲近他人,得到别人的认可。良是心地善良,心地善良的人具有仁的情怀,助人、达人,内心真诚,在人际交往能够能够得到人们的真正认可,也最能真正得到知己。恭是恭敬、庄重,自己能够自重,也性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俭是节约、勤俭,不奢侈,保持勤俭的生活态度能让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时候养成优良的品格,避免划向堕落的深渊,古语说的“勤以持家俭以养身”就是这个意思。让是友好、谦让,以谦让之心待人,能与人更好沟通,避免争执。

    不管是做小事还是做大事,内心保持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是基本要求,是为人处世应当具有的基本品格,但这样的品格,并不意味着懦弱。孔子不仅具有这些优良的品格,他身体高大健壮,可以驾车、射箭,做官、领兵,是个文武全才之人。我们应当去学习并力行这些品格,这才是立于世而不败的法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做人1·10|温、良、恭、俭、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cc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