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邻居英姐,是一位42岁的少女。
这几天,英姐比往常都高兴。
因为,国庆、中秋双节同期,远在城里的弟弟妹妹,包括邻居的弟弟妹妹们都举家回到了村里,邻居两个妹妹还带着六七岁大的孩子,拎着包装豪华的月饼到英姐家串门。
英姐从小到大都喜欢热闹,加上她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家里常常都是两三个老人来找她聊天,三五个孩子在跟她玩耍。
在我和妹妹还小的时候,我家老宅子和英姐家同住一个四合院,父母外出的时候,经常都是英姐帮照看我们。今天来的梅子和秋妹,就是年龄和我差不多,曾经也托了英姐看管的“远房邻居”。
“英姐,我给你送来一盒月饼,提前祝你中秋快乐!”梅子正说着,她急性子的儿子已经丢下手提袋,打开月饼盒,把一个月饼递到了英姐手里。
英姐双手拿着月饼,细长白皙的手指沿着月饼的塑料包装摸了摸,然后拿右手拇指捏了捏。
小男孩一把抓过月饼,说:“英姨,我帮你打开。”他麻利地撕开包装,将月饼掰成两半,又递给了英姐。
英姐接过月饼嗅了一下:“嗯,真香,是五仁叉烧味儿的哦?”“对,你好厉害!一闻就闻出来了。尝尝看。”小男孩说着,把一块月饼放到英姐嘴边。
“好吃是好吃,不过跟我们小时候吃的月饼比,还是差了味道。呵呵呵呵……”英姐尝了一口,说着,发出她爽朗的笑声。
梅子和秋妹跟英姐拉家常的时候,秋妹的女儿正在旁边画画,梅子的儿子又是急不可耐地催小女孩儿快一些,英姨快等不及了。
英姐听到了,问道:“是有人要给我画画吗?”
小女孩嗲声爹气地回答:“英姨,我要送你一幅蜡笔画,你猜猜我画的什么?”
“嗯,你能不能给我一点提示呀?比如是什么颜色的。”
“好吧,我只能告诉你是蓝色的。”
“那我知道了,是天空对不对?”
“耶!英姨猜对了!”小女孩手舞足蹈起来,又问:“英姨,除了天空还有什么?”
“月亮肯定是有的,不过,月亮出来了,星星肯定就躲起来了。那,有流星吗?”
“流星?”
“是呀,有流星就可以许愿了。”小女孩挠了下耳朵,说道:“好的,那我现在就把流星画上去。”
“好的,谢谢宝贝!”
秋妹仔细打量着英姐。
她梳着一把粗又长的辫子,由于头发过于浓黑,其间夹着的一些白发愈发显眼,当年白里透红的脸蛋,现在已经暗淡许多,双颊还明显看到了斑点和细纹——我们的英姐已不再年轻。
“你还知道流星呀?”秋妹问英姐。
“知道呀!我和流星之间还有传奇的故事呢,呵呵呵呵……”
英姐与流星的故事,要从她小时候说起。
在英姐读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她得了眼病。经过各种治疗都无济于事,家里人只能有病乱投医——找算命先生问问。
算命先生说,英姐是因为上学路上看到一户人家建新房,人家落下一块大石头定地基的那一刻,她刚好看到了,而那时候又是她的生辰,眼睛就这么受到触犯了。算命先生还说,英姐出生的时候,天空飞过一颗流星,在我们那里看来,流星就是扫帚星,英姐只有双目失明了,才能躲过这一劫。
那时候,英姐的父亲已经去恳求建房子的人家把那块石头挖起来,并请了道士做法,但是英姐的眼病并没有好转。在那个年代,家里人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认同算命先生的说法了。
英姐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是她依然勤快,行动敏捷。后来,她也慢慢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
平常日子里,英姐除了烧饭、喂猪、洗衣服、踩碓舂玉米,还在家里处理家人从地理收回来的农作物,剥玉米棒子、刮木薯皮、摘花生。总之,不用出门就能干的活儿,她几乎都能干。
我妈经常在英姐一人在家的时候,悄悄走到她家门口,看她什么反应,她会慢慢走过来问:“二姑,有什么事呀?”我妈笑出声来,问英姐怎么知道是谁来了,她说:“你经常这样逗我,我凭着影子的高矮胖瘦就能判断出来了。”
英姐最大的业余生活就是听电视。她家电视机旁边放着一张太师椅,那是她的专座。每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她都是跟我们面对面地坐着。
九十年代播放的那些经典电视剧,我们看得不忍心眨眼,英姐更是听得比我们专心。没空看上电视的人,过后都会来找英姐“重播”,英姐像是有了使命感似的,每部热剧都一集不落地收听,然后又一集不落地给大家“重播”。
小时候,我第一次听到“流星”这个词,就是英姐说的。
那时候,我曾担心,流星会不会成为英姐内心永远的痛,因为流星的说法,父母替她认命了,她也失去了原本该看到的多彩世界。
现在看来,流星的确藏于英姐内心深处,并且一直闪烁在她大大的双眼里,让她永远像一个少女一般,乐观开朗,纯真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