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7:49 被阅读31次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时空对话]

这一章主要论述修德的好处,老子首先用夸张的手法这样写道:个人修身,修炼得很高深的人,把“德”蕴含在自己的身心里,而且积蓄得十分深厚,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就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状态。

达到极高修养的人,就像无知无欲的初生婴儿,毒虫、猛兽、恶禽都不会去伤害他,同时他也不会去伤毒虫、猛兽、恶禽,所以不会招引毒虫、猛兽、恶禽的伤害。

老子进一步描述了初生婴儿的特征,以及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道”和“德”的原理,他讲赤子的特点是柔弱不争和精力未散,他形象地说婴儿的生殖器勃起和大声哭喊,这是由于婴儿精力旺盛和保持平和之气的缘故。

最后老子把上述现象和原理归结为“和”的作用,进而告诉人们:

1、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

2、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

3、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总之,老子认为“和之至”是心灵凝聚和谐的最佳状态,因此老子主张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危害自己,也危害别人。

可见,老子希望每个人都要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这样与己与人都有好处。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五十七】真正的有德之人,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解读。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

  • 厚德者如婴儿般健康平安

    走马观花道德经(55) 55.道德经第五十五景点——赤子之门 第五十五章 找回赤子心 纯真无邪 含德之厚, 比于赤...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章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

  • 初识《老子》第55章

    第五十五章八十三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蜂虿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道德经55物壮则老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道德经学用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

  • 百字瞻瞻1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道德经 . 第五十五章》 保...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k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