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跟着过来讨钱的乞丐,或者是街边的各色乞讨者,无论他们看起来有多惨,年纪有多么的小或者多么的老,或者多么需要凑一点钱买张回去的车票和一些盘缠,我一概置之不理,绝计不会给出一分钱。
我并非一直抱有如此的态度,铁石心肠般地冷眼望着那些可悲、可怜、可叹之人。我也曾经遇到乞丐的时候,给出几个硬币,最多的,我印象中是十块钱。也许,我将自己那种怜悯的表情写在了脸上,要么是本身就长了那么张脸,乞丐看到,以为我会施舍些小钱。和朋友出去,在街上走,我总是被乞丐看中的那个人。我甚至有时候会陷入那种情绪,就是我给出的那点钱到底能够帮助他们多少,但是我又不肯倾其所有,全然不顾自己的掏光所有的钱,内心中有些小小的煎熬。
若干年前,我在汽车站排队等着出发。那时候汽车站的候客厅里,还没有实现凭票进入,小贩、乞讨者、黄鱼车司机都在四处活动。一个老太婆,脑后梳着一个发髻,穿着那种土布的葡萄扣老式衣服,来到我排的那个队伍面前逐个乞讨,到我面前的时候,她唠叨了特别长的时间,大概的意思是要回老家,需要点钱。同行的同学暗示我不要给她钱,我觉得要拒绝一个年纪这么大的人,而且她就是为了凑点路费来乞讨的,看上去和那些脏兮兮的乞丐不同,所以就给了她点钱。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次出发到排苓(浙江千岛湖的旧称),正是雨季,所以车子误点了将近4个小时。那个老太婆总共出现在我面前三次,问我要了三次,根本记不得我已经给过她钱。就算是这样的情形,我仍旧没有任何的生气,以为是年纪大或者实在是想早点回去,所以不停的在乞讨。在几个同学家轮着连住带玩了大约半个月,我回到了出发的车站。让我惊讶的是,那个老太婆还在讨钱。当她走到我面前的时候,同样地又说出了要凑钱回去的那套,我瞪大眼睛看着她,最终确定是同一个人。
十个乞丐,八个是假。这个就是我经历这个事情以后的结论。
过后,我试着去分辨这些乞讨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但是很快就停止了。我发现,人们并不是因为要帮助乞丐而给他们钱。人们给钱其实是一种消费行为,是为了消费一种叫做“怜悯”的感情。乞丐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当这些人缺胳膊断腿来到你的面前,他们的可怜激起了你的怜悯,所以这些乞丐不能称之为骗子,而是种职业。这种职业通过祈求别人可怜的形式获得收入。他们有些人可能老家有了三层楼的房子和五头猪,都是乞讨的收入,有些人在一天的辛苦之后,到麦当劳来个当季的巨无霸汉堡舒缓一天的疲乏,最高端的我听过的,是开着一辆价值超过平均水平的准豪车,到另外一个地方开拓新业务。
还有一个情况是,出于全然的无差别的怜悯,而不管对方是谁,有没有在骗你。有一个人坐火车的时候,掉了一只鞋子,紧接着他把自己剩下的那只鞋子,也朝着掉鞋的地方扔过去,就在这么几秒钟时间做出的这个反应一定是不假思索的。他对此奇怪行为的解释是:如果有个流浪汉捡到了一只鞋,那么他现在就有一双了。可惜的是这个人早就死了,现在也没出现过他这样的。
但是,我仍旧不想出任何钱给那些职业乞丐,如果错过了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怎么办?我也有些不安。
我的邻居曾经有一次在门口把自己家的菜和饭都给了一个年纪很大的乞丐,而且有一盘菜基本没吃过,就都给了那个人。我认为这个就是我应该遵循的帮助方式。
乞丐在我们家有另外一个专门的称呼:讨饭子。就让那些乞丐,回归到真正的道路上去——讨饭。一个人,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沦落到要伸手乞讨的地步,那么就满足他,人最基本的东西——食物。如果乞丐,走到我面前,问我要钱,我会告诉他,钱我一分都不会给你,但是如果你饿的话,我可以给你买点吃的。我就凭着这点,过滤了大部分的乞丐,我的良心似乎对这种方式也大加赞赏,不再让我难过。
真正说自己饿的乞丐很少,我这么久,只遇到过没几个,绝大多数都是掉头走了,有些说几句给了钱他自己去买,我自然是一口拒绝。所以我现在还记得几个。
一个还是在车站,汽车东站,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典型的乞丐装束。当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非常快的答应了。我领他去了一个三轮车上的早点摊,他想直接拿烧饼和油条,被摊主呵斥,拿着擀面杖吓唬,我和摊主说了,摊主也不相信,最后只得我买好后拿给他。
一个是在清晨五点遇到的。一个中年人怀里抱着大约两三岁的孩子,坐在人行道边上,蓬头垢面,前面放着搪瓷碗,里面已经有点钱了。小孩子剃了个光头,可怜的样子让我难以自持。主动问他是不是饿了,他说先给他的女儿买点吃的,我当即穿过马路到对面的包子铺给他买了三个,他把她的女儿弄醒了,然后喂着吃掉了一个。别人施舍钱,我施舍的是包子,哪怕多花点时间。
我也知道,我可能仍旧遇到的是职业乞丐。他们也许是恰好真的饿了,也许是想讨来的钱也要去买吃的,反正都是要用钱,不如就让这个傻瓜请个客。
我可是不这么想。如果每个人,都只施舍吃的,那些职业乞丐,就不再会以此为生了。但是真正丧失劳动能力的乞讨者,仍旧留着一口气,饿不死。还未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是否可以因为知道自己肯定饿不死,而在此基础上,去尝试一些工作机会,哪怕辛苦点。
即使我这样的想法得逞,即使我帮到的是真正的困苦者,给吃的和给钱都一样,是妇人之仁。要得到真正的改变,必须要着力社会的各种保障体系,这是每一个公民需要为整个社会成员推进的,公民需要负起责任来,而不仅仅是往搪瓷碗里丢几块,要救的是更多的人,而不是偶然在街边的一两个乞丐。
网友评论
请关注,洞香春酒肆,专题,每周更新话题
或许我的社会经历还太少,思想还不够成熟,但这就是我的看法,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施舍,捐助,做慈善,说到底,收益最大的,是捐助者,而不是被捐助者。捐助者捐出的是物质,得到的是开心(在不受骗的情况下)。有钱难买开心。
慈善不能靠政府,政府最靠不住。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从你兜里拿钱(纳税),然后也不免被贪,被滥用(养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