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加教育研究院今日看点教育
曾经的教育孤岛与可预见的未来

曾经的教育孤岛与可预见的未来

作者: 互加计划_陈嘉谊 | 来源:发表于2017-09-27 02:08 被阅读1568次

“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孤岛”一词有着天然的荒凉感,往往引人联想至荒芜的、隔绝的岛屿形象,悖于万物互联的时代趋势。然而,随着快速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是因不均衡的教育资源产生的工作任务强度和与之不匹配的经济基础收入,另一方面因农村学龄人口的持续流失致使越来越突出的农村空壳化现象,乡村教师群体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

“在数量、质量、结构、职业认同、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发展全面滞后,使得农村教师在城市与农村两个社会生活空间都找不到自身的归属,面临双重的社会挤压和文化区隔。而且,农村教师很难通过制度化的路径参与城镇化进程,这个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城镇化浪潮中的“孤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强有力、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农村教师将逐渐成为社会变迁中被遗弃的群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廷洲博士

作为此次“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联合发起单位,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是致力于改善西部农村教育和促进社区发展的民间基金会,以热情、专业、诚信、务实的工作理念秉持着“每个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机会”的愿景。

9月23日“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第四讲时,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赵宏智老师与全国乡村青年教师分享—《农村小规模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当前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究竟处于怎样的现状,这又对中国的乡村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未来如何发展,尤其是教育的未来,如何用教育真正激活乡村。

“在这些学校,重要的不是硬件坏境,重要的是老师,老师才是中国乡村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有这样一些数据引人深思——

农村小学现状-官方数据

当我们将视野折返乡野间,那些“一个人的小学校”是否触动着我们的神经?今天,我国仍有111420所学生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而且大部分小微学校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山区县。虽然面临规模小、资源不足等诸多发展难题,乡村小规模学校却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起到了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所以,回到赵宏智老师分享的主题:农村小规模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谁来做”和“怎么做”?

离不开的群体依旧是乡村教师。

马正文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中咀岭小学的一名老师,2007年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2008年被聘入中咀岭小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而这一教,就是十年。作为一名代课老师,马正文老师的工资并不高,虽然从最初的350元一个月,已经涨到了2300元一个月,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来说,生活并不宽裕。“我想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我想多帮帮自己家乡的孩子。”马正文老师这样说。引用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王芬《从这里,看到乡村学校的希望》

中咀岭小学面对的问题是乡村学校共性存在的,例如匮乏的教育资源,难以开足开齐课程。新学期学校联通了网络,马正文老师尝试带着班级的孩子们加入了“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借助互联网探索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的方式。“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是互+计划联合夏加儿美术教育、鲨鱼公园儿童科学等机构、优秀名师开设高品质素质类课程,共同组成一张全国通用大课表,乡村学校可以根据大课表的时间选择本校学生所需要对应的课程。通过实时教育互动平台CCtalk,只需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即可接入免费公益同步课程,乡村学校音乐、美术、科学、阅读、二十四节气等极其稀缺的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投影链接网师,本班教师担任助学,共同构成跨越时空的网络“双师课程”。

“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表

马正文老师就这样成为了美术、音乐、科学、网络素养、财商甚至是韵律舞蹈的“全科乡村教师”,让村小有了色彩,让田野里飘扬着歌声……

他用这样三个“改变”分享着他的喜悦——

一、精神面貌的改变:清凉的早晨,孩子们陆续来到了学校,最轻快的当属三年级孩子,他们早早地来到学校,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表情,见了老师就问好,嘴里念叨着上周在彩虹花晨读中学会的《小老鼠上灯台》,自信满满!

二、学习态度的改变:这种由“填鸭式学习”向自主学习的改变得益于互联网双师教学模式。我在课堂上时时提醒,要想在网络直播课上表现好、上麦跟网师互动好,那就得课后多多努力,要有充分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嘛。让孩子们课后多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如何引导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要尊重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承认个性差异,听听不同的声音,听听最微弱的声音。

三、课堂表现的改变:孩子们预习的好,课堂中积极思考、发言了。做配套练习也不用每题我都讲,自己独立查阅书本都能完成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在课堂上孩子们更爱表现自己了。

中咀岭小学参加夏加儿网络艺术课堂 孩子们正在画下“我最尊敬的人”

上溯五年,互联网教育或许仍然是难以落地的空中楼阁,或者说在很多人的主观感受中是只有教育发达地区或名师名校才有能力去实践的“高端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论身处何地,我们的下一代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互联网原住民”,同时越来越同步的理念和越来越普及的硬件设备为互联网教育,尤其是乡村互联网教育,降低门槛,打通了必要条件。互联网的力量打破了传统中交流沟通的边界,让跨校际跨区域的交互成为现实。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自古至今的诉求,互联网教育促使这成为可能。

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同样这是我们正在拥有的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格局,这并非对立的两个方面,却有些“触目惊心”。回到赵宏智老师分享的内容里,当我们“智能手机App学习系统”时代或许即将告一段落,有多少的农村孩子在走出大山前从来没有过网络技能和素养?当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我们的农村教育依旧如数十年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用过去的知识教未来的学生?

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格局 学习系统更新时代

将我们的视野落在黄土高坡。

李家堡学区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南部,距离市区18公里,包括八所小学和一个学前班。“我为什么要做阳光课堂,因为我想让这样的孩子有学上、有课上,像城里的、镇里的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邵锦堂校长说。“现在在李家堡的阳光课堂逐步做起来的,有国家课程中的音乐、美术,有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校本课程中的阅读等方方面面的。”利用国家配齐的硬件和网络设备以及免费的平台CCtalk,搭建“阳光课堂”并以“一校带多校”的形式让乡村教学点不再匮乏素质类课程资源。

其中,就有一所只有三个孩子的小学——鹿马岔小学。

正在上网络手工课的三个孩子

鹿马岔小学有一位校长,当然,也是全校唯一的老师,冯平校长,若在过往我们以“教育孤岛”来定义他的身份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然而他却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孤单”。

“农村学校也有一颗树,孩子们爬上了树,照样望得很远。农村学校有得天独后的教育土壤,它传承文化的根、传承教育的根、传承民族未来的根,乡村是真正的前沿阵地,是主战场,是不可回避的一隅。给一线的乡村教师一根线,他将放飞教育的希望;给底层的农村教师一片阳光,他将绘制出未来教育的蓝天!”

“阳光课堂”由一个乡村学区给所属七所村小开设网络直播课堂,彻底解决乡村学校/教学点难以持续开设素质类课程的教育难点,在历经短短一学期后,大胆地又迈了一大步、砌了一个新台阶,周围的宁远学区、杏园学区正式加入成立“共享阳光课堂联盟”。因为有了互联网,地域界限造成的教育资源壁垒被彻底打破,而更重要的是,教师与教师互联、学校与学校互通,村小真正地实现了抱团取暖,实践乡村教育的底部攻坚。

共享阳光课堂联盟-网络直播课程表

“阳光课堂”究竟有怎样的价值?

解决了农村教育的瓶颈简而言之,如何开齐国家课程的问题。目前,李家堡学区的各村小借助“阳光课堂”,均能常态化地开展美术、科学、音乐甚至是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等国家课程,并与此同时落实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阳光课堂”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促进了农村教学的效果:“阳光课堂”反对囿于学生成绩,更多地关注乡村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阳光课堂”并没有选择语文、数学、英语进行网络教学,但经过完整一学期的实践证明,孩子的核心素养上去了,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开设“阳光课堂”的初衷是为解决教育短板。

改变了农村教师的面貌:“阳光课堂”让学校所有硬件资源——电脑、麦克风、音乐美术器材等,都无一例外地每天使用起来,同时建立的学区微信群,随时随地进行“即惑即答式”的培训,这样使学区的所有老师,包括老教师,都跟上了互联网的步伐,都链接了起来。学校充满了歌声,学生喜欢上课了!校园里能听到那些稚气的孩子大胆的、发自内心的玩耍声,老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老师的状态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欢笑声更是感染着老师,这其实是“阳光课堂”最大的收获!

找到了农村教育的根基:“阳光课堂”在打造的过程中,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完美地与国家课程结合起来,彰显了教育的张力。鹿马岔小学入围“寻找小而美学校联盟”,制定乡土文化实施方案,编写乡土文化教材,努力寻找乡村文化元素。

带动了村小的个性化发展:李家堡学区链接了如沪江互+计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幕天公益等教育公益资源共同打造“共享阳光课堂联盟”,村小已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点,已羽化为教育的一片云。

村小已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点,已羽化为教育的一片云;乡村教师已不再是孤独坚守乡村的守望者,而是借助互联网联结更多力量的链接者,与整个世界站在一起。

仅甘肃省,仅有一位学生的基础教育学校存在219所,百人以下的乡村小微学校达到了7892所,占据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76%。原甘肃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嘉毅先生曾有这样一连提问始终振聋发聩:“甘肃是一个贫困省,但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是84.11%,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比例63.88%,估计到明年超过80%,我们互联网的普及水平不算差,但为什么还缺资源?我们质量还不高?公平还不能完全解决?核心就是我们现在在共享机制上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我们找到了一条途径,和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中咀岭小学不是一个个例李家堡学区不是一个个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也通道了大部分乡村学校,互联网正带给乡村教育的巨大改变,乡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对优质课程的需求让我们正在改变传统扶困帮贫的模式。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可以拥有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课程资源吗?他们可以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名师吗?答案是肯定的,互联网的本质是“心”联网,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在我们面前打开!

分享的尾声,赵宏智老师与全国万名乡村青年教师这样说,“我愿意和各位老师一同寻找未来教育的路径”。我们创造着一个可预见的未来,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乡村教师群体还会始终成为“教育孤岛”吗?

农村小规模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赵宏智

注:“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是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各教育类公益组织、教育类企业、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等30多家组织机构,针对乡村青年教师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乡村教育公益领域的现状,借鉴国际上“集合影响力”的理念,呼吁教育部门及各机构发挥各自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解决乡村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升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本计划初步定为三年,目标群体为乡村新入职教师、特岗教师、师范生顶岗教师以及所有有需求的乡村青年教师,从试点、扩大到全县覆盖。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助力乡村教育精准脱贫,为中国乡村教师成长、为乡村教育的底部攻坚提供大规模、低成本、高效能的解决方案。

乡村教师课后分享——

丁道勇教授:《好学好用的教育原理——差生的社会建构》

朱旭东教授:《乡村青年教师的教育自信养成》

相关文章

  • 曾经的教育孤岛与可预见的未来

    “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孤岛...

  • 可预见的未来

    每次参加完一间|时光乐园的【慢生活读书会】,心头都会洋溢着一种幸福感,浸润着整个身体,说不出的舒畅。(没有广告植入...

  • 可预见的未来

    9月,新的开始了。从这个时间开始,我的身份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生了。为人师表,是很严肃的事...

  • 担心可预见的未来

    未来半年预计自己特别需要帮助 虽然总在修行自己,可是长进很慢 二胎需慎重啊,身边人都会被拖累 睡眠极差,怕自己这半...

  • 创造可预见的未来

    忙碌中,东北的夏季已来临。绿树红花,欣欣向荣。N师最后一课也如约而至。李老师的话题是对话未来,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之...

  • 选择可预见的未来

    人生没有彩排, 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我们总是在寻找前进的方向, 却时常在现实中迷茫。 也许你历经多次失败, 却依...

  • 无标题文章

    朝着可预见的的未来前进并付诸实践,遇见未来。

  • 就此接受可预见的未来?

    2016年10月17日 至今日,参加工作已有1539天,从懵懂无知充满期望,到一知半解满腹牢骚。受各都市剧的影响,...

  • 过往与预见

    <过往与预见> 渐渐的对未来越来越多充满了未知的以及可预见的恐惧。或许是因为一无所有,或许是因为太过孤单...

  • 托普朗宁(iEnglish)之未来教育、未来商业高峰论坛武汉站

    未来的魅力在于无限可能 未来的魔力在于似乎不可能 未来已来 只是尚未流行 未来的教育追本溯源 未来的商业预见趋势 ...

网友评论

  • 共享阳光课堂邵锦堂:因为沪江传授了填海技术,曾经的孤岛已经连成了大陆。
    互加计划_陈嘉谊:@共享阳光课堂联盟邵锦堂 您是桥梁!
  • 77226d6467a9: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将教育孤岛链接在一起,资源共享的时代,才是落实教育公平的时代,咖喱老师的视角高而远,让我们对未来教育充满期待和信心!
    互加计划_陈嘉谊:@麻君琳 因为有你们,我们充满信心!
  • 马正文:互联网的介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互加计划的引入给我们的乡村教育带来了变革,为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带来了捷径,乡村小学老师弯道超车已经实现。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会被认可,只因为它适合目前中国乡村教育的实际,孩子们的需要,就是我们互加计划和乡村小学老师正要做的事
    互加计划_陈嘉谊:@中咀岭小学马正文 我需要向您更多学习!
  • 青椒编辑冯平:正是沪江,使农村学校绝地重生。现在,可以说乡村学校是彩虹,不光自身斑斓多姿,也照耀着祖国大地。也可以说乡村学校是春笋,在阳光下,在雨后,这将是未来教育的蓬勃之景!
    互加计划_陈嘉谊:@李家堡学区鹿马岔小学冯平 阳光课堂就是未来的共享教育!
  • 凉水井中学吴舸名师工作室:可复制,大规模,普适性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新方向。那些高大上,应付领导检查的假互联网教育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互加计划_陈嘉谊:@凉水井中学吴舸 的确是这样!太对了。
  • 羽花石:当孤岛连成大陆,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就奇迹般的发生了!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颠覆式创新的能量,它超越地域、金钱、权力、背景,而真正体现了公平,普适与多元,只有拥抱它,才知道改变可以看得见!

本文标题:曾经的教育孤岛与可预见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me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