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咱们庄户人!老家故事简宝贝
《在辛庄》(已刊枞阳文艺)

《在辛庄》(已刊枞阳文艺)

作者: 林建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2:41 被阅读59次

    我第一次外出打工是在常熟市一个叫辛庄的小镇上。坐的是枞阳到南京的轮船,那时叫“南京班”,再转火车到到苏州站,“轰隆轰隆”声中到苏州的时间是午夜十二点了。

    出了车站就是站前大广场,大理石的路面很是气派,身边走过的人像是在行走在自家的稻场上,皮鞋踩得“叮当”响,只有我俩的布鞋踩在上面像小偷般无声无息。广场上空几盏高高在上的大灯泄着银白色的光如同白昼,远的近的大楼窗户透出的,墙上挂着的也是无颜六色的光环。凌晨时间在老家已是一片寂静,偶尔会有一两声犬吠,在这里依旧是人来人往,城市好像是不分日夜的,漆黑的夜只在老家。只是路虽阔,灯虽亮,我却不知道怎么迈腿,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往哪里?

    同行的建说,平门汽车站晚上人不多,还是到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去,人多暖和点,还有几个小时天才亮呢。

    对面宾馆,旅社的霓虹灯在闪烁,“彩电,空调”的字幕闪了又熄,熄了又闪。

    我收回眼光,听他的,我们是打工的不是旅行者。

    熬到天亮,建说,去买点吃的吧?吃点暖和些,天还有一会才亮。跟在他后面穿过一条小街,眼前是一排门面房,虽然简陋却也热气腾腾的。探头探脑间有人过来,问我们吃面吗?建摇摇头。我没看见,跟那个人到了旁边的摊位上。

    一只吊着的灯光下,一个老太太面无表情的在忙碌着,我问:多少钱一碗?

    那人笑嘻嘻的:一块伍。

    清汤面上漂着几匹青菜叶,还没有什么油水,只是味精放的很多,吃完,掏出口袋里的钱,还有七块五。给他一块五,老板给你钱。

    那人接了钱:还差四块五。

    我一颤:不是说好一块五的吗?他说:是啊,一块五一两,一碗四两,六元。

    这时,他的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两个彪形大汉。

    我立刻就软了。

    默默的跟在建的后面去平门车站,建说,和你走路都作孽,今天要是和三鬼在一起不给那个摊子砸掉才怪。我说,甭提了,等会到辛庄也不要再提这事,丑。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低,低得像自言自语,也不知道建听到没有。

    我们买的是蠡口的票在辛庄下的,买全程的票钱不够了,幸亏人多,售票员没注意。不过真抓住了也没办法了,因为口袋里比脸上还要干净了。

    辛庄是苏州到常熟之间的一个小镇,那时候的乡镇企业已经非常红火了,造房子人家很多,外地来这里打工的人更多。我们住在辛庄窑厂北面,一个生产队的队屋里,西边是条大河,大河从队屋后面伸进一截被队屋东面一条南北走向的路拦住了。队屋很大,进去就看见西墙边稻草铺的地铺,被子也是五颜六色的绞在一起,东边拉了两道铁丝,搭着几件洗好的未洗好的衣服,地上乱七八糟的放着或大或小的塑料盆还有撕开大口子的洗衣粉。

    我们所干的活叫“挑天桥”,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却是一般人干不了的活。

    房子一层造好了,四周毛竹架手也围好了,门前开阔地带便搭起了长长的跑道,下面四根长毛竹自上而下,横档是一米多点的短毛竹连接,再在上面铺层竹排,这就是所谓的“天桥”了,我们的工作是将砖头,瓦片挑上去。

    那里的人特和气,一个队里有一家造房子,其他人都来帮忙,东家只请十几个师傅,打灰的拎灰的都是隔壁邻居的,一个屋场二三十人,天好的时间三天就上瓦。我们三天内就要将两万多砖,一万多小瓦从这“天桥”上挑到两楼上。

    我们得提前一天干活,不然就会给房东造成损失:师傅们的工资,还有这么多人的伙食开支。看看他们一担都挑三十二块,我问建有多重?建说,一块砖浇了水大概六斤多点,你自己看着办。我码了二十四块,平地走还差不多,上了“天桥”就吃力了,竹排在脚下“咯吱”响,扁担一头高一头低,老是觉得迈不上步子。建说,上去的时候要冲,不能停,越慢越爬不动。

    第一天总算熬过去了。回到队屋面,肩火辣辣的,人也像散了架似的。看到建脱了衣服去河里洗澡,我也跟了下去,还没准备游只觉得四周像射过来万千支箭,吓得赶紧上岸,建在水里看我哈哈大笑。

    干了一个礼拜,结了一百四十元,是半亩多地麦子的收入,寄了一百二回家。心里想着女儿在她娘怀抱中的照片,想着她就在面前对我笑,越发感觉这无形的重担比那浇透了的砖头要沉。

    慢慢的有点适应了,这里有很多老家的人:工地上,厂里,还有许多在常熟附近做服装的,没事也去老乡那里玩玩。到五月了有家要我们去抬楼板上去,我们已经习惯了运送任何建筑材料,只是快收工时出的一件事让我心里想想就怕。

    最后一块楼板是靠东边一间前面的,牛腿最外面。我个子小上天桥自然在前面,上了屋面也在前面,那牛腿其实就是混凝土浇的挑梁,一米五宽,容下三块楼板。人走在牛腿上前面的人得慢慢朝后退,后面的人也得跟着退的人的步子,不能赶更不能打横,否则前面的人就要掉下去,楼板就会砸在身上。我们都习惯了这种活,动作一直都很协调的,可这回偏偏就差点出了事故。我后面的人被钢筋绊了一下身体一歪,我身子也被肩上的竹杠带歪过去,走运的是,我身边有个人眼快手快拉住了我。楼板“轰”的一声重重的落在脚边的牛腿上,我只觉得汗已湿遍全身。

    第二天早上他们上班的时候叫我,我没起床,说想家了要回去,辛庄虽好,常熟虽好,但不适合我,在这里我只是个过客,不是我长久的地方。

    《在辛庄》(已刊枞阳文艺) 《在辛庄》(已刊枞阳文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闲庭絮:好家伙~面馆敲你们竹杠,你们逃票~!:joy::joy::joy:不过,感觉到哥哥年轻时候吃的苦,很不容易~!:sunny:
      • 拾麦穗的路人:做建筑工人,很辛苦。

      本文标题:《在辛庄》(已刊枞阳文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i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