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之于西方,就像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辛苦了一年,需要彻底放空一下,久不相见的亲人朋友也要趁着这时候聚一聚。圣诞到新年,在加拿大,虽说法定假日只有12月25、26日和1月1日这三天,也没有黄金周之说,但多数人都会主动休假,于是从12月中旬到新年这段时间,办公室里人气都不怎么旺。到了圣诞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到岗的人已经不足三成,约定俗成,只上半天,提前下班。
今年的圣诞节落在了星期一,因此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不是圣诞夜,而是之前的周五12月22日。不需要忙着准备圣诞夜大餐,比之往年,这一天上班的人略微多了一点。我所在的部门有好事者组织,这一天不如大家都把小孩带去办公室开个派对,热闹一番。
回家征求我家小姑娘的意见。
我:星期五你要跟爸爸去上班吗?
她:要!
......
她:爸爸,我可以跟你去上班吗?
我:可以。
她:妈妈也去吗?
我:妈妈不去,妈妈去她的公司上班,我们不在一块儿。
她:那我跟你去上班。我会上班。我去过你公司的。
她“会”上班,是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跟我去上班了。几个月前的一天,我挑了一个许多人休假办公室里不太繁忙的周五带着小姑娘去上班。虽然第一次进入这样一个人人一本正经的环境,我家小姑娘倒也表现得镇定自若,见到陌生的叔叔阿姨甚至还能打个招呼。这一天,小姑娘除了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空座上自娱自乐,还跟着我开了两个会。会议室里,我跟同事讨论工作的时候,她就静静地坐在一旁玩她自己的玩具或是看书。当然,我敢带她去开会也是因为这两个会议都不算要紧,只是一般的工作讨论,如果小姑娘出什么状况我完全可以随时中断会议。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小姑娘完全无拘无束,到我办公室就跟在家一样自在。而这一天带孩子到办公室参加圣诞派对的人还真不少,大大小小的孩子有十几二十个。组织者安排得颇为周到,空出最大的一间会议室给小些的孩子们做手工,大些则在一块开放的区域做游戏。到了中午,所有小孩在一台放着《功夫熊猫》的电视机前席地而坐,边看电影边吃批萨。
欢乐的一天。
其实,带孩子去办公室在加拿大的大公司里面不算新鲜事,至少有三种情况。
临时应急
一种情况是临时有事,孩子没地方去。我们小时候脖子上挂个钥匙,大人去上班,小孩自己在家。在加拿大,这可不行。小孩子没有大人看管独自在家是违法的。如果临时有事,小孩无法正常去幼儿园或学校,父母总得有一个人看着孩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允许甚至鼓励员工在家工作。遇到这种情况,在家一边工作,一边看孩子,是一个选择。
有的公司还提供免费的临时托儿服务。我的公司曾经专门拿出半层办公楼做临时托儿所,遇到紧急情况,不用事先打招呼,员工可以直接把孩子带到公司里,放在这个临时托儿所。后来托儿所取消了,公司转而与一家专门的临时托儿机构合作。他们有遍布各个社区的分支机构,于是作为员工福利的临时托儿服务就变成了就地解决,而不是带孩子到公司。
这种服务当然很好,不过也有它的局限性。做父母的都知道,小孩子去一个新的托儿所或学校总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临时抱佛脚,把他们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熟悉的老师和朋友,他们未必肯去。而且这种服务一般只针对学龄前的小孩,大些的孩子,遇到老师进修学校放假之类的情况,还是得另想办法。于是少不了时不时地看见大人带着孩子到办公室上班。
节日聚会
加拿大的职场,同事之间的交往通常只局限于办公室以内。中午聚餐或是下班以后在办公室附近找地方喝喝酒,这几乎就是私人交往的极限了。相互串门,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出去玩儿,虽不是闻所未闻,但极为少见。
人性都是相通的,私人感情在哪儿都是团队合作的润滑剂。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大的团队,所有人都能合得来谈得拢,并不容易。在加拿大这样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尤其难得,因为种族、宗教等各种原因,谈话是有很多禁忌的。没有禁忌的就是小孩。孩子们酣畅淋漓的游戏带来的也是大人之间感情的增进。尤其是在过年之前这样一个所有人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工作日”,组织这样一场派对,损失的无非是一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的工作时间(比如圣诞节前人人无心工作的时间),换来的却是一个更有粘性、更加合作无间的团队。
一本正经
还有一种带孩子上班,却是成规模的一本正经。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三是“带孩子去上班日”(Take Your Children to Work Day)。公立学校系统和许多大公司都参与这项活动。这一天,许多九年级的孩子会跟随父母或其他长辈到单位体验工作的一天。
九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但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有所不同,小学和初中连在一块儿,从一年级到八年级;而九到十二年级,一共四年,都属于高中(High School)。高中阶段的学习类似于大学,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从学校开出的课程表中选修。
一些人误以为加拿大没有高考,高中阶段的学习很轻松,其实不然。没有一锤定音的高考,压力更大。要想进一所好的大学,除了在入学资格考试中需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之外,高中四年特别是最后两年的成绩必须一直保持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入学申请时学生需要提交几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每所大学都不一样,但都要求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阐述对所申请的大学和专业感兴趣的原因、自己的人生规划以及大学教育在其中所占的地位。
因此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们除了繁重的课业和课余活动之外,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十几岁的孩子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或者人生规划,当然有着不成熟之处,但这也推动他们接触社会,对未来人生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探索和思考。
带孩子去上班,显然是帮助他们进行这一探索的有效手段。从2003年左右美国的一家公益组织发起这一活动以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公司参与进来。
我工作的银行对这一项目极其认真,每年都有专人负责组织。除了跟随父母到办公室体验他们的日常工作之外,公司还会举办一些讲座,向这些孩子介绍银行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如何运作。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市场部也许是最有趣的一个地方。我们不但向他们介绍种种广告出炉背后的具体工作流程,还会安排孩子们到有合作关系的广告公司参观,甚至让他们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一个广告。
我进大学的时候,多数同学,包括我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更谈不上对专业的深入理解,职业规划对那时候的我们更是闻所未闻。加拿大的孩子在这方面显然有很好的优势,十年级十一年级的孩子通常对想要上的大学和专业都已经经过了几轮的思考、否定、再否定,对于未来四年的大学学习,多数人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较为清晰的目标。带孩子上班当然不是他们了解社会的唯一途径,一天的时间能够见识的内容也很有限,但这显然是一种独特的、从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体验。
我家女儿还小,谈不到这些。不过带她接触一下父母的工作环境,对“上班”这件事有一点感性的认识,绝不会是一件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