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就是说在粗布被中,能够酣然入睡的人,能得到天地间平和的精气。
在粗茶淡饭之后,心满意足的人,能领略到宁静淡泊的人生真谛。
的确,一个人只有保留一份平和的心态,才能在布衣被窝之中享受天地冲和的气息,心中无虑,外在自然能够安宁。心无杂念,自然有平和的心胸。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场过往,更是一堂功课,年年岁岁,花草树木,是人间的风景,亦是命运的风景。
世间百态都有规律,人间万象皆有定数。顺其自然,是一种心灵的洒脱;不计得失,是一种人生的豁达。
岁月总有待,山水总无私,你有一个宽阔的视野,也就收获一份命运的自在。
人生沉沉浮浮,如若能淡然处之,生活就会展现优雅的笑容。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心态平和,方能致远。
就如我们今天的诗人黄公度有诗云:“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
这是诗人受秦桧构陷,以莫须有的罪名革职罢官,在返乡途中,正值初夏时节,望着这风景如画的江南田园风光,诗人发出的感慨。
只是这感慨中并没有失落和孤寂,有的是解脱、淡然,闲适容与及随遇而安的乐观与豁达。
初夏时分,枝头花开凋谢,随风飘落,莺啼声声清脆,渐渐稀疏;绿树青翠,郁郁葱葱,桑蚕开始吐丝作茧了。
梅雨阴晴不定,道路总是忽干忽湿,麦子丰收在即,那时的天气也总是乍暖乍寒。
停留小憩,饮酒村中酒店,轻松惬意,偶尔墙上题诗。心境怡然,抛却尘俗杂事,悠然自得其乐;粗衣淡饭,无忧无虑,洒脱旷达度日。
欣赏着江南的美景,品读着黄公度的这首小诗,忽地,心就静下来了,一种恬淡闲适、宁静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个人内心没有杂念,才能保持清静平和的内心,只有内心平和,方为淡泊之慧。
当内心持守淡泊时,才能洞察世事,平衡欲望在人生中的份量。
是啊,即便是穿布衣,吃粗粮,粗茶淡饭过日子,如果内心是平和的、舒畅的,生活自然就是幸福的。
我们今天聊黄公度(1109~1156) 字师宪,号知稼翁,今福建人。
黄公度是南宋诗人,绍兴八年在省试中拔得头筹,后来特旨免于廷试,赐进士第一,也就是状元。
虽然他的起点很高,但仕途却十分坎坷。
当时的宰相赵鼎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品德,有心提拔他,可惜的是,赵鼎因为力荐岳飞抗金,被秦桧等人构陷,被迫辞去相位。
而黄公度与其来往甚密,因此受到牵连,遭到奸相秦桧的妒恨,所以仕途坎坷,极不得志,
绍兴十五年(1145年)9月,他及第后的第一份工作任职期满,被从平海军(今福建泉州)节度判官任上召回。
对于此次回京,他极不情愿,因为与他同声相应的丞相赵鼎已被贬出京,秦桧党羽把持朝政,他不屑与之为伍。
“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在沧海。”,从泉州回临安途经分水岭时,他作《题分水岭两绝》以明志,抒发不与秦桧等人同流合污的决心。
一语成谶,果然,回京没多久,因为不愿意依附秦桧一派,黄公度就遭到其党羽的陷害。
在外放任满返朝后被授秘书省正字,不料才数月,秦桧又暗使言官弹劾,将他罢官还乡。
与其违心,不如释怀,对于此次罢官,黄公度并不在意,倒如同解脱了一般,在回乡途中还作《道间即事》以抒怀,来表达自己随缘自适的乐观和豁达。
不久他又被朝廷起用为广东肇庆府通判,兼摄恩平郡印。
任职期间,他增学廪,择秀民,政绩斐然。恩平自唐贞观置郡,到这时才有人登第。
秦桧死后,黄公度被朝廷召回,高宗询问岭南有何弊政,公度言:“广东小郡,有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驰,民受其害。”
高宗当即下诏任命黄公度为考功员外郎。入对时,黄公度乞请高宗总乾纲,厚风俗,被嘉奖采纳。不久,黄公度因病逝于任上,年仅48岁。
《道间即事》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宋•黄公度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写旅途所见,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
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枝头的花已经开败,莺啼的声音也渐渐稀残;桑树上叶子渐渐稀疏,蚕也作茧三眠。
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
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
次句又转换镜头,映出“桑叶渐稀”的画面。
“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
“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夏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三四句的意思是梅雨的道路总是忽干忽湿,麦收时节天气常常乍暖乍寒。
乍寒乍暖:忽冷忽热。麦秋:麦收,粮食成熟为秋。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
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上两联写景,突出了时令特征,而且用对偶句式,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将江南乡村的初夏景色刻画得鲜明生动。
作者还把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摄人诗中,不仅丰富了季节感,同时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五六两句的意思是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旅店的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
村垆(lú):乡村酒店。邮:驿站、旅舍。
下两联转入叙事抒怀。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
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
“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
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
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
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最后两句的意思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
方寸:指心。怡怡:和悦顺从。
粗裘(qiú):粗布衣服。粝(lì)食:粗米饭。
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
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
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成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
此外也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