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之义 04

作者: 小鑫芝士 | 来源:发表于2019-11-26 06:26 被阅读0次

宪问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评述: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是个粗人,因此孔子对于他没有要求他很完美。完美是什么?上述四个人,臧武仲、共龊、卞庄子、冉求是从内而外的。而对于并非完美的人,是外界环境出发的。即只需要他在外部环境需要慎重选择的时候能够考虑到什么事情是应该的,什么事情不应该就可以了。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评述:这里讲的还是对于收获和利益,到底是应该拿的还是不应该拿。其评判标准就是“义”,即事情正确的方法和准则。

卫灵公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评述:这里给出了“义”的反面,即“小慧”。什么是“小慧”?例如八卦、玩笑、小利益、小聪明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述:“义”作为君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每一个希望成为君子的人所需要修炼的,也就是掌握在社会中行事的基本准则,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听起来很轻松,但是当面对一个个具体事情的时候,就很不容易了。而且需要一直做,不松懈。

相关文章

  • “五常”之义 04

    《宪问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

  • “五常”之义 01

    《学而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评述:这里没有对“义”有展...

  • “五常”之义 05

    《季氏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评...

  • “五常”之义 02

    《公冶长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评述:这里再次强调了...

  • “五常”之义 03

    《颜渊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

  • “五常”之义 06

    《微子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

  • “五常”之义 总结篇

    对于义这个字,我们通常听到的词汇有“正义”、“义气”等等。那么义在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含义?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义呢?本...

  • 联合国五常为什么被叫做五大流氓?

    嗨,来看看大型耍流氓现场! 场景一 非五常和五常石头剪子布。 非五常:石头 五常:剪刀 非五常心中窃喜,嘿,赢了嘿...

  • 目录(暂定)

    前言 第一卷·阴符真义 第一章·字图之义 第一节·名字之义 第二节·图案之义 第二章·结构之义 第一节·双结构之义...

  • 传统文化之仁义礼智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五常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常”之义 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eo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