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美女对萧伯纳说,如果我们结婚了,我们的孩子会有你的智慧,有我的美貌,那这样的孩子就无敌了。萧伯纳回绝美女的方式很有趣,他说:“如果孩子继承的是我的容貌和你的智慧,那就糟糕了!”
玩笑归玩笑。其中的意味却很明显。自恃美貌的女人从来无法让人生笑到最后。只有那些内心蕴藏着智慧和力量的美人,才能真的做到“岁月从不败美人。”
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女明星们,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各自上演命运的浮浮沉沉。她们辉煌过,美丽过,消沉过,落魄过。想要一生笑容不改,做自己的掌舵人,必定是有智慧在心的人。胡蝶无意是这样一个人。
一、电影皇后是如何炼成的?
190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特殊的一年。那一年,大清王朝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前后仅隔一天。一时之间朝野和民间议论纷纷。
但对于胡少贡夫妻来说,这一年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夫妻俩的女儿胡蝶在这一年出生。冥冥之中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位出生在“太后和皇上驾崩那一年”的女孩,二十多年在电影行业以另外一种特殊的方式成功“封后”——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代“电影皇后”。
1924年,胡蝶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生广告:中华电影学校首期招生。那个时候的胡蝶,已经16岁了,出落得美丽动人。她身材修长,气质优雅,双眼闪动着光,脸上一对酒窝。她一站在电影学校的考官面前,几位主考官的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好苗子。
中华电影学校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学校,其创办者和工作人员都是当时电影界的大咖人物。学校比较系统地开设了戏剧、电影、表演和编剧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给胡蝶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并让胡蝶为此热爱一生。学习起来,胡蝶沉浸其中,得心应手,初显自己的表演天赋。
胡蝶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表演事业中。她对事业的态度和投入程度,可以成为行业楷模。她为了更好的呈现出荧幕效果,专门学会了骑马。据传,胡蝶骑马的风姿令人过目不忘,显得英气勃勃,一扫柔弱的脂粉气。她在电影《火烧红莲寺》中的马上风姿上个世纪老影迷心目中最经典的电影记忆。
胡蝶除了骑马,女演员也需要学会开车。那个年代,女性开车是个稀罕物,也没有专门的培训学校。胡蝶和朋友为此专门租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在郊外找了一块地广无人的地方,请司机做他们的培训老师加以指点,胡蝶认认真真地学习,很快就学会了开车。
胡蝶出名后,对待工作依旧是勤勤恳恳。出了名处处有人捧的明星很容易就会忘了自己的本分,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轻视别人,随意敷衍合作伙伴。当时的电影导演张石川对明星迟到、摆谱和不听从导演安排感到非常头疼。但张石川很快发现胡蝶的不同,她很看中自己的事业,非常配合导演的安排,善于揣摩剧中人物的心理和特点。因此,张石川很喜欢胡蝶,对其进行不遗余力地栽培。
胡蝶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对自己的事业助力颇多。胡蝶的童年时期随着父亲工作调动在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等地区生活过。丰富的经历,让她更加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融入新环境的能力很强。更为重要的是,童年时期接触到不同地方的人,让蝴蝶能够很快模仿各种口音。这一点对她的电影事业尤其有很大的帮助。在电影进入有声片时代,胡蝶适应起来就更加如鱼得水。而同时期的演技担当、默片女皇阮玲玉则显得要吃亏的多,杨耐梅则直接被有声片时代抛弃,落得一个无片可拍的结果。
民国时期,胡蝶拍摄了大量的电影。这些电影包括《狂流》、《火烧红莲寺》、《春水情波》、《盐潮》、《姐妹花》、《空谷兰》和《女权》等。胡蝶凭借这些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绕不开的传奇人物。1948年,胡蝶和丈夫移居香港。1959年丈夫逝世后,阔别荧屏十年之久的胡蝶再次回归影坛,加入邵氏公司拍摄了《街童》、《两代女性》、《后门》、《孝道》和《塔里的女人》多部影片,更是凭借《后门》成为第七届亚洲电影节的“亚洲影后。”
1966年,胡蝶觉得自己真的到了该退的时候,她正式告别影坛。1989年,胡蝶在加拿大病逝,生前她说了最后一句话:“胡蝶要飞走了!”
胡蝶墓纵观胡蝶的电影生涯,你会发现她的成功在于她对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在她心目中,演戏不仅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梦想和热爱的地方,更是她愿意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地方。所以,她成为一个跨越默片时代、有声片时代和彩色片时代的传奇演员,并且还能够在老年之际复出影坛实现自己年轻时站在国际电影节上的心愿,绝对不是偶然。对事业的诚恳勤劳,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更不要提当下的某些流量小花了。
二、那么多的女明星中,为何胡蝶能够“岁月静好”?
红尘中的每一个人,都难逃时代潮流的裹挟,身不由已演绎的“所谓宿命感。”
纵观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女明星,演绎悲剧命运的人多,能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保持一生从容的人少之又少。阮玲玉不堪舆论中伤和情感受挫,在二十五岁最好的年华含恨自尽;宣景琳带着声名嫁入豪门,却遇人不淑,从此心灰意冷;杨耐梅倨傲奢华恣意任为,败光财产,最后生活无着,一度沦落街头乞讨为生;更不要提诸多在后来的政治浪潮中被迫害惨死的女明星了。
胡蝶无疑是后者。她的一生中最难得可贵的是能够及时地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努力帮助自己适应新的生活。胡蝶的这种性格应该源于她童年幸福的家庭生活。
胡蝶的父亲胡少贡为人宽厚,性格开朗。母亲是传统的家庭妇女,为人简朴,很懂得为人处世。胡蝶的父亲在胡蝶长大之后曾经纳妾,也让胡蝶了有了弟弟妹妹。但小时候她一直都是独生女,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但从不骄纵溺爱。胡蝶坦言,自己性格中有很多酷似父母的地方,这帮助她度过了人生中的诸多坎坷。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随之很快就有了女明星这种产物。她们可能享受着鲜花和掌声,也承载着最多的恶意和非议。追逐女明星的各种生活细节,用各种鄙俗不堪的文字做出种种不负责任的评论和妄测,满足大众天生的八卦心,夺人眼球,是各种小报最爱做的事情。胡蝶也曾遭遇过类似的情况。
1935年一家小报刊登了一则只有几十个字的评论,但其中的恶意和挑拨之意,令人惊叹执笔者的功力。内容是:
阮玲玉民国二十四年胡蝶笑了两笑
刻薄朋友说:“阮玲玉死,蝴蝶一笑;林雪怀死,胡蝶笑了两笑。”
阮玲玉和胡蝶私交不错。那时,胡蝶正和其他电影人在莫斯科进行海外电影考察。阮玲玉的死讯传来,胡蝶既愤怒又伤心,让她生出浮生如梦的感叹,对小报的愤恨长留心里,一生都没有离去。林雪怀则是胡蝶的前未婚夫。两个人情变之后,对簿公堂,闹得沸沸扬扬,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成了上海滩有名的八卦事件。
胡蝶对此的态度就是不理不问,她的态度是这种事情不能辨别,越辨越说不清,不辩反而可以自清。一旦出口自辩,反而是给别有用心的小报提供了更多的内容和作妖的机会。
这种关于个人生活的恶意猜测,是女明星的必备经历。但胡蝶经历过更多恶意的流言蜚语,已经上升到是非取舍和民族大义了。她也一一熬了过来。
1931年9月,胡蝶在北平(今北京)拍摄电影《啼笑因缘》。当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因为对形势错判,张学良下令十余万东北军不予抵抗。侵略日军在东北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东北领土尽入日军之手。面对国土沦丧,山河巨变,国人群情激愤,称呼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11月底胡蝶从北平回到上海之后,才发现上海都在谣传九一八当夜不抵抗将军和女明星胡蝶在六国饭店欢歌共舞,好不快活。
国难加上女明星的风流韵事,使得这条绯闻迅速传开来。一时之间,关于胡蝶“红颜祸水”、“商女不知忙国恨”的罪名传得沸沸扬扬。面对这种情况,胡蝶和自己所在的明星公司迅速发表了义正言辞的声明,才对谣言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这段“不曾有”的公案,还是跟随了胡蝶达半个世纪之久。
除了这段“红颜祸水”的谣传,另外一段粘在胡蝶身上最为扑朔迷离的事件就是胡蝶和戴笠的关系。
1943年底到1945年秋,胡蝶一家都在陪都重庆生活。据传,当时的军统头子戴笠贪图胡蝶的美色,利用职权把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安排到昆明做生意,自己则与胡蝶同居。戴笠飞机失事之后,胡蝶重拾自由,才与丈夫潘有声回到上海,再移居香港。
这段公案到现在都是雾里看花,没有定论。我的个人看法这也不过是针对一个大红女明星的谣传罢了。首先是传言中戴笠和胡蝶关系持续时间与胡蝶在重庆落脚的时间并不同。其次,如果真的有支开丈夫被迫委身于戴笠的经历,胡蝶和丈夫潘有声重逢之后,感情肯定会有变故,起码夫妻感情会受到影响。但胡蝶和潘有声的感情很好,夫唱妇随,同甘共苦,一直过着怡然自得的日子。潘有声从来都是胡蝶的支柱。
和胡蝶同时期的女明星,人生更加大起大落。但胡蝶在时代的变迁中,还能够复出影坛,重铸辉煌;家庭生活稳定平凡,度过了平凡安稳的晚年。她相对比较顺遂的人生,得益于年少时期家庭生活给予的安全感、自身强大的内心和适应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睿智。
三、爱对了人,比什么都重要
蝴蝶一生最为重要的情感有两段。一段是和前面提到的林雪怀,一段就是和自己的丈夫潘有声。
胡蝶17岁初入影坛的时候,遇到了林雪怀。他当时是胡蝶参演电影《秋扇怨》的男主角。在拍片的过程中,林雪怀对胡蝶非常照顾,让本来就对林雪怀颇有好感的胡蝶更加心动。在电影中扮演情侣的两个人因戏生情,在电影结束后两个人可以说得上是形影不离的真情侣了。
涉世不深的胡蝶对林雪怀投入了全部的感情。成为情侣之后,胡蝶的发展前途一片大好,天资有限的林雪怀则选择弃影从商,但在商业上林雪怀也没有多大起色。两个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在情深意浓之际,胡蝶不顾亲友的劝阻和反对,义无反顾地同林雪怀订婚了。
林雪怀吃了定心丸。按照中国传统,订婚仅次于结婚。订婚了,一只脚已经踏入婚姻的牢笼中。民国期间的法律对订婚是予以法律保护的。要解除订婚,有一定的难度。
订婚后,胡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节节高升,和林雪怀在事业上的不如意形成强烈对比。加上胡蝶夜以继日的拍片和应酬,两个人之间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胡蝶出于感情,出于愧疚,在物质上对林雪怀说一不二。只要林雪怀开口,胡蝶都一一满足。但与传统家庭中相比,颠倒过来的经济支柱关系让这段恋情危机重重。
胡蝶林雪怀为了疏散内心的抑郁和自卑,开始拿着胡蝶的钱流连赌场,出入舞厅,成了一名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胡蝶得知后,劝说争吵皆无效,决定付诸法律,要求解除婚约。
消息一出,上海滩的媒体都振奋了。大明星状告未婚夫,多好的八卦素材。林雪怀和胡蝶的解约官司前后持续了一年,被各大报刊炒得滚烫。有的媒体同情林雪怀,用尽各种评论挖苦讽刺胡蝶;有些报刊同情胡蝶,与其他报刊大打口水仗。这场官司让胡蝶身心俱疲,对于媒体来说,却是一场绝佳的狂欢盛宴。
这一点,我觉得胡蝶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张恨水评价胡蝶“性格深沉、机警爽利、情明练达”,是她比阮玲玉更加高明的地方。阮玲玉面对和唐季珊情感纠纷,出于对小报舆论和风言风语的担忧,首先想到的隐瞒和哑忍。不堪重负的她,心理防线最后崩溃,含恨而去。胡蝶面对情感纠缠,首先想到的公之于众,宁可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官司,免得日后束手束脚受其困扰,把各种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胡蝶和阮玲玉胡蝶最终赢得了自由身。尽管解约官司闹得满城风雨,但对于胡蝶来说,也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胡蝶和林雪怀闹到这个地方,除了遇人不淑,胡蝶还是有一些责任的。在不确定对方是不是自己的Mr.Right的情况下,草率订婚,是不成熟的表现。但经过此事,胡蝶对自己的感情、对舆论和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也学会了如何同之后的丈夫潘有声相处。
我喜欢胡蝶,还有一点,就是她对财富和虚名有更深的认识。女明星和豪门的组合,一直都是世人眼里的标配。不仅是那个年代,现在多少女明星,都是把娱乐圈的历练和名声当做是嫁入豪门的跳板。但胡蝶不是。
胡蝶选择了潘有声当自己的丈夫。潘有声和林雪怀有一点很相像,那就是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上都没有办法和全盛时期的林雪怀相比。但林雪怀谦和豁达,很有事业心。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商人,但是对于自己经手的事业,不想林雪怀那样浅尝辄止就希望挣大钱,他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肯钻研,肯动脑筋。面对女强男弱的事业差距,潘有声并不会猜疑记恨,这一点太难能可贵了。
回过头来看胡蝶的婚姻生活,你会发现她的选择是对的。这段感情的初期,按照传统社会来看,带有女强男弱的属性。但潘有声做丈夫是非常合格的。他赚钱养家,对胡蝶充分给予尊重和爱护。她对局势也有充分的理解,对胡蝶的一生影响颇大。1945年,日军投降之后,胡蝶一家回到上海。面对新的政治局势,未知的动荡和不安,潘有声决定带着全家移居香港。潘有声对家人的出路安排,了解大陆和台湾在战后几十年的政治风云,你就明白这个决定有多么正确。
时间会带走青春,会带走美貌,但带不走的只有内心的力量。如果把美貌当做资本,而不是靠内在,美人的路迟早走不远。胡蝶虽然飞走了,但是她的经历、她的人生智慧依旧对人有着很强的启示。这大概是除了电影上的成就,这位上个世纪初期的美人,在今天依旧吸引我的原因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