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则各有不同。
杨叔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是位中学教师,为人和蔼,乐于助人,而且很孝顺,所以深得村里人的信任和爱戴。
村里的人们要是有个大事小务或者家庭纠纷问题,只要杨叔在家都会找他商量和解决。
杨婶是位勤劳、节俭、持家的农家妇女,没上过学,有点吝啬,说话嗓门特别大,老远都听得到她那呱啦呱啦的说话声,生气时说话还有点结巴。
杨叔是个热心人,很多时候回家都会带一些糖果之类的东西分给院子里的老人和小孩。每每这个时候杨婶就会特别不高兴,所以院子里的人们也只是杨叔在家的时候才会去他家玩。
杨叔每个星期回一次家,他有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都会高歌一曲,而且通常都是边扫地边唱歌,总是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在家的日子,院子里都是明净的、热闹的。
还记得,我们几个小姑娘都喜欢听他唱“小白杨”,还老缠着要他教我们唱呢!那调子,仿佛还萦绕在耳旁。
杨叔长得高大帅气,为人也能干。那时候,我们几个小姑娘,包括杨叔的女儿小玲,我们都很崇拜杨叔的,还私底下谈论,以后找男朋友就要找像杨叔那样的。
杨叔什么都好,就是他和杨婶两个人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老是吵架,有时甚至还打架。
在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明白什么,只知道杨叔总是责怪杨婶对杨奶奶不孝顺。所以那时我们都会认为:他们俩吵架,就是杨婶不对。
其实,婚姻本身是没有对与错的,一旦婚姻出了问题一定是夫妻双方的责任。
杨叔从心底瞧不上杨婶,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交流,哪谈得上爱情?但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都无法选择。
一家五口人,平时两个孩子随杨叔在学校生活,周末才回家。
杨婶在家也没闲着,除了要照顾杨奶奶外,还种了庄稼,养了鸡、鸭、猪。一个人忙里又忙外,其实也是挺辛苦的。
可是杨叔并不能体会她的辛苦,还老嫌她这没做好,那没做好。
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大多是在吵闹中度过的,为孩子、为老人,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闹得不可开交。
记得有一次,是杨奶奶生日,家里还有来为杨奶奶庆生客人,我和小芳吃完饭在院子里玩耍,突然传来哭闹声:“这——个——这个——日子——没——没法过——了……死了——算了”听得出来,是杨婶的哭闹声。
我拉着小玲赶紧跑进屋去看,只见杨婶站在桌子上,抓着一根吊在屋梁上的绳子就要往上吊,幸好客人们把她给拦了下来。
原来是杨叔当众责怪杨婶,饭煮得太硬,那个菜也煮得不够软,还说一个女人最基本的能力连饭都煮不好,还能干什么。杨叔对杨婶说话的口气总是有些挑剔和嫌弃。
杨婶觉得很委屈,就顶了一句嘴:“你做得好怎么不做呢?就知道张嘴说别人。”
杨叔是个很大男子主义的人,从来就是他指责杨婶的这不是,那不对,哪受得杨婶的还嘴,况且还是当着众人的面。马上气得脸红脖子粗的,随即就大声的吼到:“要是都让我来煮,还要你干嘛呢?不想做,滚啊!”好像杨婶生来就是为杨叔做饭似的。
杨婶没忍住,眼泪流出来了,带着哭腔说:“走就走啊!有什么了不起,反正都活够了。”于是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幕。
没见过杨叔生气的样子,生起气来,说话也这么狠,还这么无理。那为人师表的形象在我心里突然变得那么没品味。
一场战争在亲人们的劝说下停下来了。杨叔回学校去了,杨婶在家躺了一天,怄了一天气也好了,日子照样要过下去。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远去,杨奶奶也病逝了,小玲也到了初三。可是杨叔和杨婶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时间变化而有所改变。
同样是在一个周末,小芳还带了同学来家里玩。在半夜里,一阵吵闹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杨叔和杨婶又吵架了,还打了起来,杨婶又哭又闹,说是杨叔在外面有人了。
在杨婶面前,杨叔对此并没否认,但是话从杨婶嘴里说出来,让他脑羞成怒,他是很想离婚,却又不敢。于是他们两个争着吵着就打起来了,这次杨婶也不示弱。
杨婶整个人已失去了理智,顺手操起一把菜刀,就向杨叔砍去,说是要先砍死杨叔,再砍死自己来抵命。幸好杨叔躲得快,那一刀砍到了卧房的柱子上。
这次吵得很厉害,还请来村支书和本家族的老爷爷,杨叔和杨婶吵架的事闹开了,杨叔在外面有人的事情也不再是秘密。
小玲感到很生气,也无奈,带着同学一大早连饭都没吃就离开了家去了学校。接下来的日子,小玲神情总是恍恍惚惚,上课也没心情听进去,脑海里全是爸妈吵架的情景。那学期的会考,她落下很远。
小玲写信给我说,她宁愿接受她父母离婚,也不想再看到他们吵吵闹闹,相互折磨的样子。
不幸的婚姻,伤害最深的永远是该子。我也替小玲着急,于是冒昧的给杨叔写了封信,把小玲的想法和感受告诉了他。
叔:
你好!小玲有很多想法,想要我传达给你,她说她宁愿远择接受你们离婚,也不想让你们再折磨彼此!都过得那般不如人意,何不选择离婚……
或许是为了孩子,或许是为了声誉,也或许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从那以后,他们不再吵架了,表面上他们都静了下来,其实彼此的心还是隔得很远。
这么多年了,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杨叔都当了爷爷,他和杨婶依然没离婚,一直在一起生活,只是他们一直都分房睡。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熬过那些岁月的,也许没有了爱情,亦然有亲情和责任。我不明白,也似乎有点明白。
后来从妈妈那里知道,那个时代的女人若是订婚后想要退婚,就会被别人说成不守妇道,会被族人瞧不起,会让父母抬不起头,就更别说离婚,那该要受到怎样的嘲讽和惩罚?
我突然明白:杨婶是害怕离婚的,她担心孩子受苦,怕给娘家人丢脸,还怕让父母抬不起头,所有的苦果,独自隐忍。而杨叔也经不起那个时代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选择了痛苦的接受。
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婚姻:没有情感、父母包办、时代造就的专制婚姻。
他们对婚约的履行,也仅仅是维持生活现状,遵守所谓的“规矩”,哪怕是守着不中意的伴侣逶迤前行,痛苦的过完一生,也不能选择离婚。
他们为什么不离婚?无戒第四期90天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