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5月,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有一种友谊叫马恩”。
两个伟人在19世纪中叶相遇相知,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也有着共同的信念。两人的结识,源于一本叫做《德法年鉴》的杂志,因同一期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作品发表,并且两者不谋而合。
同为作者又互为读者的二人,第一次隔空有了惺惺相惜共鸣,两个人也因此为引,彼此终于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
真正的友谊必然是超越世俗,不记得失,不被挑拨,彼此珍惜,相互信任,天长地久,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友谊。
1844年8月28日,26岁的马克思和比他小两岁的恩格斯,这一对书友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见面了。这是一次能够改变历史的会面。,也是两个伟人的第一次握手。这一握,握出了资本论,这一面,见出了政治经济学,这一说,说出了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从此,两人为了共同的共产主义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第一次会晤之后,共同的赴英国的调研和考察,让这两个年轻人在做人做事方面更加成熟,也掌握了工厂、工人的生活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要改变工人阶级受苦受累的现状,就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二人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结论,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随后两个人通过多方调研,实践,反复修改,马克思和恩格斯接受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最终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共产党宣言》。
接下来的生活状态,马克思在恩格斯的不断指点和经费支持之下,研究社会,潜心经济,通过二十年如一日的书信往来,维持着共同的心愿,也使得他们的友谊之树长青。
每一封书信,都有两个人对社会、对文化、对哲学、对经济、对军事的各种看法,也往往在这一封封的书信中,二人的研究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相识二十三年后的1867年,马克思完成了影响世界的《资本论》,但第一卷完成时,马克思仍然是第一时间通知了好友恩格斯,已经五十一岁的马克思如同孩子一般,雀跃着,用简短的话语“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印张刚刚校完……这样,这一卷就完成了……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表达了对好兄弟无怨无悔的支持的真挚谢意。
这种兄弟情谊,没有势力,没有利益纠葛,也陪着马克思走完了最好的时光。当穿梭的时光不断前行停滞到1883年3月14日时,马克思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很安然地离开了他现有的生活,留下来了恩格斯这个伟大的人继续秉持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辛努力,恩格斯也是忍受着失去好友的痛苦,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废寝忘食但依然坚持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整理和出版。在《资本论》第二卷出版前,恩格斯特意选择5月5日马克思生日这一天撰写了序言,作为对逝去的老战友的最好纪念。
人生而为人,离不开友谊之水的浇灌,两位伟人用一生的信仰浇灌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么伟大的社会科学成就。这种前行,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只有兄弟齐心,才能其利断金。伟大的友谊总是如此引人入胜,感谢两位老人曾经的不离不弃,才有我们今天上下齐心的享受生活曾经的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