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微信,我最最关注、最最羡慕的不是每天朋友晒在圈里的美味佳肴,眼馋是肯定的,但也会激发我去尝试着自己动手,我坚信熟能生巧。事实也证明了我的信念,大部分的“意临”,战场当然是在烟熏火燎的小厨房里,从形似到神似的各种吃食,从偶尔到经常,慢慢地,还是可以拿出来示众的。
那种摆着或叫“V”,或称“二”的姿势,以一脸幸福的样子,展示出来的朋友,刚开始,我还是很羡慕的。只是因为时隔太久,满以为这些好朋友可能“淘换”到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把自己吃得返老还童得一塌糊涂的。起先,满脖子都是褶子的人,褶子没了。皮肤黢黑黢黑的人,白得透亮透亮的。以至于让我常常暗地里思量,是不是以后就不要再出现在这些“大美人”面前,丢人现眼了。
后来,现实中与这些变脸得几乎认不出来了人,重逢再聚在一起的时候,还没太仔细辨认,就马上鉴定完毕,眼前这个人,还是以前那个人无疑。只不过屏幕里面的那个影相,是经过各种“美颜”处理过的,害得我只能象征性、礼节性地埋怨起现代科技,让底版“相当可以”的朋友,“失真”那么一点点而己。
不过,还是得感谢这些经过现代技术处理过的“影相”,正是因为“它们”,才让我也心里少了不少危机和恐惧。
对于晒在圈里的幸福状(或影相、或文字)我却不以为然。因为那都是半真半假的,说得再粗糙一点儿,大部分是装模作样的,甚至连一半的真实都没有。谁都知道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和快乐,大抵都是不可拿出来示人的。
让我最最羡慕的,其实是微信运动的那个“排行榜”。
每天手蹬脚刨地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里,忙活完三顿饭,紧接着就得跑出大门儿去挤公交,或者骑着我那三百六十度没死角、全天窗的敞蓬“小双轮”,风驰电掣往单位赶。
眼瞅着那些微信里运动着的朋友们,成千上万步地“咕咚”,更有甚者,真的叫不走寻常路,一寻常起来便是几万步以上,真是羡慕不得了。
人比人 气死人。️无须为鼻子下面那张嘴奔波劳碌之人,那得称人家为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之后,悠闲散淡享受时光,那是相当地自然而然。从不需要亲自到那个烟熏火燎的厨房,为煎炒烹炸闹心,也很合理。吃饱喝足之后,扛着大旗,腰里别着“嚎嚎响”的玩样儿,横冲直撞地爆走一顿,成千上万,乃至几万步的战绩,轻而易举。
对能在那个微信运动排行榜,显山露水蓄谋已久的俺,暗下决心,从明儿开始,起床就把手机绑在脚脖子上。
俺就不信了,如果把厨房里,公交上的运动步数都加上。再算上脚下踩着的那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敞蓬小双轮,飞驰的时候攒来的运动量,说不定就能混到排行榜的前头儿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