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是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我相信陈老先生的初衷,定然是勉励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法。
如今,社会上大部分人却把这句话变成对教师的一种绑架。
应试教育下,人们往往产生理解偏差,认为教好学生就是让学生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而教好学生的任务就交由教师把握。这就忽视了孩子七岁之前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把重担完全交给教师来挑。
有时,领导们也会气急败坏地指责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绩考的不理想,只能说明老师不用心,不努力”。
此话一出,必然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凭着良心和成就感的驱使,老师们哪一个不尽心,又有哪一个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都是败类?
同时,因为学生差别,即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仍然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是合格的成品。
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老师绝不能以此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或许他品行端正,或许他能言善辩,人生而有用。
因此,如何理解教好学生,就涉及到教育评价的问题。纵向来看,学生只要比之前的自己有进步便是好,横向来看,学生在某一方面突出也是好。
现实是,我们一直处在矛盾之中。 一边批评老师应试教育,扼杀孩子天性,一边又不愿意看到学生多方面发展,认为是不务正业。
当前,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教师承受着一切压力。零次品的产能要求,把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咎于老师不会教,这本身就是失之偏颇的。
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职业的神圣化快把教师也变成了神。可实际上,教师就是人。没有谁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就能赢得哗彩一片的。教好每一位学生,只是教师的职业理想。
我们可以用神来摆渡灵魂,但决不能用神来束缚教育。如果基因是容易改变的,老师必须首先学会这一课,把家庭的影响完全剔除。然后虚心听从你的批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希望大众能还教师自由教学,宽心教学的公正,别拿这句话当借口,把责任推给一方。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