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关系论

作者: 托尔驴心灵 | 来源:发表于2022-01-08 15:58 被阅读0次

    哲思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人这一生,都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度过。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关系的复杂度和重要性愈发突显出来,并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理解关系的本质,对于进入人生的顺境,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作者由浅入深地剖析了关系的成因、根源及解决方案,见解精辟独到,编辑细读并特别推荐。


    行走于世间,任谁都无法依靠一己之力而独自存活。不说别的,单论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就不得不仰赖大自然和社会体系的供应方能获取。

    即便是与世隔绝的人,也少不了阳光空气等自然元素的供给和滋养。因此,无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那有涯的人生,都是在处理与人,以及与包括人这一类别在内的万物的关系中度过的。

    认真论起来,关系这桩事情的本质,其实和烹饪无二无别,同样都是将不同的素材或需求加以调和,再统一成一个看似单一,实则蕴含了多重面向的结果,然后呈现出来。

    不得不说,倘若仅仅运用自以为是的客观分析、理论推演或所谓的实践经验,做为维持关系的基础和风向标,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物、场景如何变化,遭遇的挑战大约跳不出往昔翻版的范畴,而结局也大概率就是昨日经典的重现。

    在我看来,关系一说有点像个悖论,因其本身不但先入为主地确立了主、客双方,而且基于这个大前提,供双方平等交集的、全然公允的背景和平台,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假如换种说法,一旦关系确立,即意味着其出发点选择的是“分”,而非“合”。若是进一步向内察看,大约还不难发现,矛盾和对立的因子,由于关系初始的分裂特性,也早已隐匿其中,只待遇机触缘便会伺机发作---这无疑于在关系的开端,便为有朝一日的不合谐埋下了伏笔。

    如此情形之下,不论以何种方式体察事情的全貌,或者以何种立场来照拂对方的利益,关系双方之间,始终还是被一层无形的纱幔阻隔着,并隐隐透着格格不入的疏淡与距离感。遗憾的是,这样的感觉,既便对于再亲厚的关系,也鲜有例外。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习性,它们不仅强韧有力,而且还不易被外力所左右和改变。因此,关系双方在经历了相互观察、影响和浸润的过程以后,难免不会生出分歧和嫌隙---或大或小--横亘于两者之间,要么引发冲突,要么压抑情绪、而后貌合神离地粉饰太平,自此再无真实可言。

    尽管这样的认知,极有可能让人颇为无奈和沮丧,然而,此情境貌似已被大众视为常态。于是,人们心照不宣地分分合合,且很少关注导致这番循环往复的因缘,更遑论深入探究其本源了。

    想必,这大概也是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彼此才会感觉舒服的根本原因所在。

    正因如此,身而为人才会时常感到孤独。虽然身处于错踪复杂的各种关系网当中,或许还顶着光鲜热闹的亮丽光环,却好像一直独行于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无人长久相伴。

    如果单从形体的层面上来讲,看上去的确就是这么一回事。毕竟人从生到死,身体都是赤条条来去的。只不过,我个人却始终认为,人心之间的间隙与不融合,才是孤寂的根源。

    诚然,做为关系的缔造者,我们若能首先与自己和谐相处,令内心调和柔软,那么,不论与人或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接触,随之而生出来的,也只会是自然又舒适的体验。

    而内里的自在感,无疑还会从自身延展至关系当中,并于滋润对方心灵的同时,使他/她不自觉地放下些许戒备,从而体验到心心相映的喜悦与满足感。我一直以为,这才是关系的实质和本然。

    我们知道,人无法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所以唯有在心灵上多下功夫,令其气息专注而温软,如此方能使各类关系齐整和谐,并连带着提升生活的品质,使顺风顺水成为生命的常景。

    其实说穿了,与万物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和自己的关系,至于所有关系的调控,仰赖的无非就是自己的心灵。

    而内心的一体化程度,或者说协调一致的比例,则决定了自我将会制造出何种特性的关系,以及引领这些关系的方式,和从中体悟到何种经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 ‖ 关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mq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