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村庄》10

作者: 苏怀亮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22:26 被阅读26次
《木石村庄》10

拉 个 子
秋天,收割庄稼的时候,要顺便把庄稼捆成一个个的捆子,以便装载拉运。捆庄稼不用专门弄绳子,就把庄稼头对头或者根对根打个结,庄户人叫打“腰子”(腰,读去声)。用腰子捆庄稼,可以说是典型的同类制约。让人想起一副古对联:“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这一捆捆的庄稼就叫做“个子”。在鄂尔多斯的方言里,“个子”被说成“杠子”。老作家魏巍在一篇战地通讯中就有“敌人像谷个子一样成排地倒下去”的描写。有的庄稼难以捆成捆子,比如荞麦,胡麻,黑豆等等低矮的庄稼。这些庄稼收割以后,就垛成一个个小垛,这种小垛也叫做个子或“卧子”。我们乡下人把秋天拉庄稼就叫做拉个子。
拉个子老早以前用二饼子车,后来用小平板车和大车。为了拉得多,就需要扩大车厢的面积,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车厢的四周绑四根椽子,方言叫做“掖杆”,像一个放大了的“井”字。个子装在车上,像一个巨大的草垛,装好后,用车大绳捆绑牢靠。捆绑个子只用手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捆紧的,必须用一种专门的工具叫做“绞锥”才能捆死。“绞锥”其实是一组工具,由绞锥、绞把、吊鞅三件共同组成、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件捆绑的营生。
在车厢前面的辕头上拴两根车大绳,车的后尾吊一截弧形或者像一个“v”字形的木棒,这个木棒就叫做“吊鞅”,个子装好后,把前辕上的车大绳从垛顶绕过后面,把吊鞅扶起,插入绞锥,将车大绳结扣套在绞锥上,将绞把伸入绳扣内以绞锥为圆心绞动,车大绳就缠绕在绞锥上,越来越紧。最后将绞把固定住。一车个子就牢靠了。拉个子,装车是关键,装不好,捆得再牢靠,走不了多远就会塌散在地上。
拉个子一般都是成年男人的营生,这种活儿不十分累,到了秋天,有的男人嫌收割的活儿苦重,就找生产队长说好话,要求做拉个子的营生,当然也讲许多客观原因,说腰也疼啦,腿也疼啦等等。有和队长关系不错的,就答应了。拉个子的队伍里有时也有年轻小伙子,乡下人称十六七、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为“二砖头”,意思是说他们比较轻狂,胆大,不知深浅。他们赶着空车往田地里走的时候,坐在车上把车赶得飞快,秋天,是牲口最怕出汗的时候,这时,队长或老年人看见年轻人赶车的样子,就免不了训斥。
深秋,大片的庄稼收割倒了,天地间一下子显得空阔起来,田里或者村里的大路上,拉个子的车辆三三两两,像一座座小山在移动。刚刚收割后的庄稼地里,个子一行一行排到地的尽头,从个子的大小就能看出收成的好坏。好的年景,田里的个子密密麻麻,个头也大,远远望去,像军队操练的阵容。这样的景象,即使你看上一眼,肚子里就有三分饱了。

相关文章

  • 《木石村庄》10

    拉 个 子秋天,收割庄稼的时候,要顺便把庄稼捆成一个个的捆子,以便装载拉运。捆庄稼不用专门弄绳子,就把庄稼头对头或...

  • 《木石村庄》5

    马拉碌碡牛踩场 碌碡是给庄稼脱粒的工具。它的形状像碾磙子,只是比它小得多。秋天,将成熟的庄稼收割倒,拉回场上,...

  • 《木石村庄》6

    连枷声声 一根约2米长的木杆,顶端烫一个指头粗细的圆孔,横穿一根五六寸长的木棍儿作轴,轴上绑一个三四寸宽、一米多长...

  • 《木石村庄》14

    围 磨石磨同碾子一样,也是一种古老的用具,它的用途也只有两种,一是磨面,二是将豆类磨成馇馇。石磨有大小之分,家庭...

  • 《木石村庄》13

    推碾子碾子发明于何时,一时难以考证,不过它的确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工具。虽然它的用途只有舂米和压面(用磨叫磨面)两种,...

  • 《木石村庄》17

    打墙板上下翻“打墙板、上下翻”,这是我们村子里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本意说的是筑墙的营生,又是一个比喻,意思是...

  • 《木石村庄》17

    打墙板上下翻“打墙板、上下翻”,这是我们村子里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本意说的是筑墙的营生,又是一个比喻,意思是...

  • 《木石村庄》16

    清早起来拾粪砍柴春夏秋总算忙完了,尽管没打下多少粮。冬天说是农闲,在那个年月,人照样得大干特干,修渠打坝造梯田。人...

  • 《木石村庄》15

    怀抱叉叉山头上转北方二人台戏曲里有一出戏叫《五哥放羊》,说的是19世纪中叶,一位穷人家排行老五的小伙子给地主当雇工...

  • 《木石村庄》19

    油坊里的油耗子在我的记忆中,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没有吃过葵花油和菜子油,更不用说今天的色拉油、香油,二十年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石村庄》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c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