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不是不犯错误,而是懂得自省。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就如同人每天都要照照镜子,唯有在镜子面前,人才能够真实地看清自己、发现缺点、扬长避短。
通过镜子折射出光辉,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一个勤于思考、喜爱读书、善于自省的人,他的身上一定有着更高的自我,这种自我既明亮而又不刺眼。
而一个不成熟的人却恰恰相反,怎么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
不久前一个朋友出国旅游,拍了几张照片发朋友圈。
(微信搜索 新正述传统文化 公众号 看更多好文)
在众多的评论里有一条很有意思:
真搞不懂你们这些崇洋媚外的人,有钱去国外潇洒,还不如捐给贫困山区。
朋友惊愕,这个评论者是他不久前加的,平时也不怎么聊天,今天突然评论这个。
这个评论为什么说很有意思呢?因为太符合当今社会一些不成熟人的性格了。
去国外旅游,这些人称之为崇洋媚外。而去山区捐款,这些人则会称虚情假意。总之,在不成熟人的眼里,做什么事情都会让他看不顺眼,与这种人交友,无益于自己。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曾国藩曾言,一个人不成熟有三大表现,若身上出现一个,便需要及时改正!
1、祸福之门——言多必失
子禽请教老师墨子:“多说话和少说话,哪个更有好处?”
墨子回答:“苍蝇、青蛙每天不停地乱叫,叫到口干舌燥,然而没有人愿意去听,你看那雄鸡,每天虽然只是在黎明时啼叫,但却天下震动,多说话有什么好处?重要的是说话要切合时机!”
子禽问曰:“多言与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与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多说话,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正如墨子所说,说话也要注意切合时机,找准场合,哪怕是内心确实没有伤害别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场合中,若不能加以节制,喋喋不休,最终只会使得别人厌烦你。
实际上,曾国藩年轻时脾气也不小,平时经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时争论到激烈处,还动用拳脚。
后来他在日记中记载并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错:
一是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不把门;三是明明因为话多得罪了人,却坚持跟人强辩。
也正因为此,曾国藩清楚的认识到了“言多”的害处,每日反省,最终改掉了这个恶习。
我们常常评价一个人成熟稳重,其实就是因为他懂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给人难堪,同时也让自己显得大方得体。
口即祸福之门,懂得“少说”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2、人生之病——狂傲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二十岁,为风华正茂的年纪,狂即自信,没有人会介意一个二十岁的少年狂傲。
三十岁,即为孔子说的而立之年,这个年纪为事业自立,学识自立,人格自立,应当成熟稳重,若再狂妄傲慢,那便可以看出这个人心智差、不成熟。
曾国藩曾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有两大凶德和弱点:狂傲和话多。
而这其中,狂傲排在话多前面,更是比话多更为严重的不成熟表现。
所谓的“狂傲”=“高调”,因此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但凡高调,必会引来他人嫉恨,严重者还会影响生命安全。
因此曾国藩主张一个“浑”字,用现代解释就是学会低调,懂得内敛。
王阳明曾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
王阳明与曾国藩对于“傲”的看法一样,所不同的是,王阳明认为傲慢的人是没有朋友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
狂傲,不止是不成熟的表现,更是人生之大病,若不能及时改正,身边的人最终会一一离去。
王阳明3、投机取巧
在不久前网上流传着一副点击量很高的漫画:
人生的路途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十字架艰难的前行。
有一个人觉得很累,心中默念:“上帝啊,我太累了,就先把十字架砍断一截吧。”
于是这个人将十字架砍了一截,顿时轻松无比,继续前行。
不久后,他再次感到累,就又砍断了一截,于是就这样走走砍砍,十字架也越来越小,他十分轻松,最后还哼起了小曲。
只是前方突然出现一道很深很长的沟壑。
这个时候其他人把背上的十字架取下,搭在沟壑上,做成桥,从容的走过,而他的十字架太小无法搭建,只能永远地留在原地叹气。
做事走捷径、投机取巧是典型的不成熟表现。
曾国藩其实不算个军事家,他打仗靠两个字“稳”和“笨”。
他说:“打仗一个稳字就够了。”
他一生打仗是——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他打仗不投机取巧,稳扎稳打。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任何事物一旦到了极致,便会由量变发生质变,“笨”到极致就是“聪”,“拙”到极点就是“巧”。
“笨”、“巧”便是求稳,不求快。
在人生路上,所遇之事,所碰之人,我们都不会一帆风顺,有些黑暗,我们独自承受,有些孤独,我们自己品尝,但请谨记:人生没有捷径,投机取巧只会自毁前程,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稳”,成功之路便会大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