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410492/04c2591185c69042.jpeg)
林若跟在方锦后面不久进了饭厅。约完何晨阳,方锦想了想,给林若打了个电话,让她也来参加聚会。
她一眼就看出林若也是经过了郑重打扮,和她如出一辙地举重若轻。毕竟是出差几个月都住酒店的主,带的行李有限,但林若今天衣衫挺括,连个褶子都没有,脚上是双低调的裸色菲拉格慕低跟鞋,拎一只宝格丽小包姗姗而来,风度尽显。
方锦招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心想,果然是亲闺蜜,为了见这个Linda,彼此的用力都心照不宣。
何晨阳和Linda随后就到,那女孩跟在高大的何晨阳身后,像个没出学校门的学生。何晨阳也像个学生,学长样的那种,穿T恤衫运动鞋。以前的何晨阳是从来不在乎牌子的那种人,工作后也像模像样穿用起品牌或,但简单挺拔,没来由地,方锦想起蒋司卓,蒋司卓日常倒不怎么挑,偶尔用个品牌,往往贵得郑重其事。
林若在桌下轻轻碰了她一下,提醒她把目光收回来。方锦这才反应过来,方才看Linda,实在是太像面试时的审视。倒是Linda,听何晨阳介绍完,主动跟林若和方锦打招呼,开口就说,方锦姐,我可是你的粉丝哦,我觉得你超有品味的,特别文艺,早就让晨阳推你微信给我,他还不乐意。
方锦只觉莫名尴尬,不知是否是那声“晨阳”有点刺痛她,本来这时候应该顺水推舟掏出手机,互加微信,但她只是扯起一个牙疼的微笑,说Linda你好,早听说你大名了,百闻不如一见。
这寒暄说得糟糕,她自己也知道。她仔仔细细地打量眼前这女孩,是那种普通的女孩子,一头紫波浪长发,一身的轻奢品牌,说漂亮比不上林若,说利落会来事儿,方锦觉得也不比自己强,说有钱,似乎也并不有钱。
正好那位要介绍给何晨阳和Linda的学长走过来,见到方锦主动打招呼,说好久不见啊方锦,最近这么忙吗,好久都没见你来。
方锦忙含笑去握手,一边道,再忙也是瞎忙啊,不比乔学长,一出手就是大生意。
之后便介绍林若和何晨阳,说这是跟我一届的,林若之前在深圳,最近来北京做业务,何晨阳是做建筑设计的。这是乔学民学长。
之后的客套、交换名片交给几个人去做,方锦掏出手机回复了一阵信息。之前她跟蒋司卓说,自己要来参加聚会,蒋司卓还体贴地问,要不要他陪同出席或去接她。方锦说不用,林若也来,估计聚完我们要开第二轮,我都俩月没理她了。蒋司卓说行吧,周末我去加班。果真到了周末,委屈巴巴地发来一张图片,地三鲜和蛋炒饭的外卖盒子,配文是“周末还得吃加班外卖,空虚寂寞热啊寂寞热”。
方锦不由地笑了,点一个星冰乐外卖送到他办公室,截图给蒋司卓,说,给你降降火。
饭局开席之后,来来回回交流的人就更多了。先是出钱的大佬发言,座中众人鼓掌之后,菜都没夹上几口,就开始端着酒杯满屋子乱窜。
方锦倒是坐得踏实。除了绕桌给几个相熟的年长前辈敬了敬酒,剩下时间便坐着,等其他人来敬。倒不是辈分职位多高,应酬这一套规矩,她早烂熟于心。年长的、相熟的,要敬,而且要痛痛快快地喝,至于那些年纪和资历差不多的,看到你跟压场子的人熟络,有心的自然会来找你喝一杯。一个单身女人,酒场上要稳,满屋子飞着敬酒,不是菜鸟也被人看轻了。
Linda显然还没有搞明白这一套,主动跟乔学民去碰杯聊天,半天都没回来,隔着一桌看过去,认真得好像是在面试一样,就差直接从包里掏出简历来。乔学民一边应付着,一边不自觉地瞧过来,眼神都丢在林若身上。
方锦轻轻碰了一下林若,说乔学民看你呢。林若是高手,今天她进来时,方锦一眼就看到,她手上订婚的钻戒取了下来。林若回头,对上乔学民目光,笑了一下,转过头撇撇嘴道,没啥业务可往来。
何晨阳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看自己小女友去攀交情,眼里甚至还有些欣赏的意思。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老师,看着自己的爱徒初出茅庐般的鼓励和怜惜。过会儿转过头跟方锦感慨,你这工作也是了不起,这么多人你都认识?
方锦说你想多了,我又不是中国黄页。
何晨阳调侃道:于我们而言,你就是中国黄页,找什么人都能找见。你真太适合这个工作了,维护这么多关系,看着都觉得累。
方锦想了想,说,那倒也不是,大部分交情其实不是维护出来的,而在于双方有等价交换的价值。那些值得维护的交情,肯定不是这么个维护法。
何晨阳笑了,这些词真不像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
方锦问,你还记得咱们那届那个学霸不?就考清华那个,姓李那个男生。何晨阳说记得,他咋了?方锦回答,我以前给他点赞点得可勤了。
那时她是真抱着一腔热情去做这份工作——维护公共关系、塑造公司形象、传递公司价值观——她其实并不那么理解“公关”的要义,反正,就是真诚地去社交。
“多个朋友多条路”、“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小城的父母和老师,在有限的视野里能教予的最朴素和恳切的交际素养。往前推几年,她是真拼尽全力去实践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没什么靠谱人脉,以为发自内心地与人为善、主动散发关心,就能打通社交圈里的种种关系。
李学霸确实是个很有风度的人,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形容绝不夸张。能认识这样的同学,方锦一度觉得很荣幸。后来有一次,李学霸罕见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表达失意的状态,方锦想了好几条评论,碍着有共同好友,终究没发,她打开私聊,以一种夸张的、打鸡血的形式说:“你怎么了?没事吧?遇到困难了吗?加油啊,你那么棒。”
那时她也是真以为这种话是有用的、有力的、真诚的;是真相信“在灰心绝望中收到一条安慰鼓励的话能让人振作起来”这种鸡汤,李学霸礼貌地说谢谢,我没事,现在好多了。从那以后,她就再没看到过李学霸的朋友圈,也不是一条灰线,但总之,就是再没见过他的任何动态。
她用了几个月才反应过来自己越界了,又用了更长的时间才领悟到,不管自己点多少赞、写几次评论,在李学霸眼里,不过就是一条消息提示而已。她不是人家那个圈子的,也不是那个“优等生”阶层的,换句话说,不管她多用心地去维护这点关系,李学霸都未必看得上这点用心。直到工作几年后她才意识到,所谓高超的共情能力,不是傻兮兮地对那些自己不了解的内情的事奉上关心的问候,而是抽离出来,远远看着就好,看那人需要什么形式的支持——像李学霸这种一向骄傲的优等生,尤为不喜被人看到软弱失意,真正尊重的做法,就是当做没看见这条状态。
方锦也不知怎么就说起这档事,她开玩笑说,你看,像我这种不太聪明的人,什么都得交一茬学费,要不是这事,没准我跟李学霸关系还挺好的。她想她可能想表达的是,人人成长都是要交学费的,凭什么Linda和关怡,她们这样的姑娘就可以走捷径?哪怕是男朋友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