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者智:[人]即以人类的角度,所产生的对于世界和生命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指对[他人]的认识。比如科学、哲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心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知识)、信息学、宇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都可以归纳到[人]的范畴。因为,正是[人]在依靠[大脑思维]在学习、研究、探索、发现这诸多领域的知识和规律。但不管如何包罗万象,只要探索的对象不是自己生命最本原最质朴真相,那么就都可以归入[知人者智]的范围。这一范围所得到的认识、知识、经验、技能、成果等,皆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智],即现代我们所说的[知识]的范畴。
自知者明:这一领域与上面所说的完全不同。这个领域只有一个研究对象,那就是自己生命的真相。自己生命的真相,并不是某种知识,而是一个鲜活的存在。当我们真真切切地搞明白了自己生命的真相时,就达到了老子所说的[自知者明]。即见到了自己生命的本来面目,见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道],这才是[明],即真正地明白了生命的真相,真正地明白了[道]到底是什么。
胜人者有力:这里的[人],是指[对境],即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人、事、物,包括我们心里所感知到的念头、情绪、情感、思想、感受等等。如果我们能战胜所有这一切[对境]的诱惑,那么就可以说,我们的心是有力量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定力。[胜人者有力]和下一句[自胜者强],是对[自知者明]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自胜者强。自胜,即自己战胜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仅仅具备战胜[对境]诱惑的定力还不够,这只是[自知者明]的基础,只有自己超越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光明、智慧。那什么是超越呢?这就需要通过深入的观照和体悟去发现[心]的真面目,否则是无法超越的。当我们通过深入的观照和体悟,最终发现,原来这个所谓的[自己]、[自我],仅仅是自己的一种[分别]、[执着]而形成的一个[心相],而心真实本然的样子是没有这些[相]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放下分别,放下执着,安住于无形无相、虚静清明、自然朴素的那个本然状态之中,在那个状态里,所有的一切混然一体,至小无内,至大无外,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边无际,同时又生机盎然、生生不息、周遍一切......这种状态,本无名字,本无名相,老子为了引导我们达到这种状态,不得不勉强为这种状态取个名字叫做[道],因为这个状态无边无际,所以又称之为[大],因为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干扰,自然天成,所有又名之为[朴],因为具有无穷无尽的生机,所以老子又称之为[谷神],因为天地万物都是这种生机的显化,因此老子又将其称之为[玄牝],因为这就是天地人一切万物最深层的秘密之源,因此又称之为[众妙之门].......当真实地进入了这样的状态之中,豁然明白了自己生命真相的时候,即名为[见道]。之前所有的在进入这种状态之前为进入这种状态而所做的一切,即为[筑基],佛教密宗又称之为[前行]、[聚集资粮]。当进入这种状态后,在四六时中,时时刻刻地安住于这种状态,发现离开了这种状态,就及时警觉及时返回,这就是[修道]。当再也不用警觉,再也不同提醒,而已经能够时时刻刻自然地安住在这种状态中,而且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处境,比如[疾病]、[饥渴]、[梦中]、[死亡]等等,都无法改变这种状态,即可名为[得道]、[成就]、[无修]。如果还达不到这样的状态,就继续[修道],直到达到这种状态为止。
知足者富:只有见到了[道],才会有真正的[知足],为什么呢?因为[道]本自圆满,具足一切智慧妙用,具足一切变化创造的潜力,是一座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宝藏,这才是真正的[足],真正的[富]。
强行者有志:在见到[道]之前,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精进努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以这样的精神进行修行,争取早日见道,这样的人是真正有志气的人。
不失其所者久:当见到了[道]之后,行住坐卧,工作生活,皆不离此[道],就可以健康长寿,生活和谐,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死而不亡者寿:当自己与[道]已经彻底融合为一,连死亡也不能分开的时候,[死亡]就成了[梦幻泡影],得道者已经成了道本身,本自无生无灭,无来无去,这才是真正的无量寿,这样的人,这样的生命,儒家称为圣人,道家称为真人,佛家称为如来,名号虽有不同,然其所指皆无异也。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