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乞力马扎罗·艺术汇群青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推荐好文
【大师与名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高更

【大师与名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高更

作者: 流云清 | 来源:发表于2022-12-07 00:30 被阅读0次

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以《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为名首发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美少年》期刊2022年某期。


碎碎念: 本文初衷针对的读者是高中生, 又有篇幅限制, 所以这篇文章的视角突出了高更为了艺术敢于舍弃一切回归原始的高尚的追求。

历史上的名人, 就像悬挂在天空的明月, 有光彩照人引人遐思的一面,也有终年阴冷难以示人的一面。

希望明亮的月光能够引领成长的少年们追逐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篇同主题文章《月亮的背面》会在近期完成。这篇文章会揭示大师作为一个普通人, 他的纠结、彷徨、对人生的思考和令人唏嘘的结局。敬请关注。


正文:

在一百多年前的1897年,在太平洋上远离文明社会的塔西提(大溪地)海岛的丛林里, 一个男人刚刚喝下了一瓶毒药。 他在痛苦中挣扎, 在意识渐渐模糊的时候,他在想:

我从何处来?我是谁?我往何处去?

这个男人, 就是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

塔西提的丛林

这几个问题,人类祖先们在刀耕火种的时候就懵懵懂懂地发问过。千百年来,人类繁衍生息,朝代更迭交替,这样振聋发聩的拷问一刻也没有停歇。直到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人类已经飞向火星,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学习人类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非但没有明确的答案, 反而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高更自画像 1889年 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1848年, 高更在法国巴黎出生。在他一岁的时候,他的记者父亲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带领全家逃亡秘鲁,却不幸在途中染病身亡。高更的幼年在秘鲁度过。 遥远神秘的南美洲的异国风情, 为高更后来的遁世嫉俗、毅然决然回归原始埋下了一粒种子。

1855年, 高更的母亲带着他回到了法国。进入青年时期的高更不能安分地在学校学习。 他加入过海军,当过海员, 周游世界。母亲在他远航的时候过世了。1871年,23岁的高更弃船登岸,在他的监护人阿罗萨的帮助下进入了证券交易所,从事证券业务。

高更天资聪颖,证券经纪人生涯非常顺利。 短短时间, 他的年薪已经到了惊人的三万法郎。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高更后来的好基友梵高一生唯一卖出的一幅画只卖了600法郎。而这几百法郎已经足够维持梵高在阿尔勒创作和生活大半年的时间。

这时候的股票交易员高更,金融行业的高富帅, 春风得意马蹄疾,醉心于研究股市风云。在1873年, 高更结识了来自丹麦的一个大家闺秀,两人结了婚,后来十年陆陆续续有了5个可爱的孩子。

高更的监护人阿罗萨是个造诣颇深的收藏家。在他的影响下, 钱多到花不完的高更开始收藏当时的名家作品。阿罗萨在巴黎艺术圈人脉很广, 经他介绍,高更认识了许多前卫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经常和印象派前辈大师毕沙罗在一起, 受他的影响,高更开始学习绘画。

本来只是附庸风雅增加点业余爱好,谁承想一旦拿起了画笔, 高更的天赋就开始一发不可收地展现出来。 此前从没有经过正统绘画训练的高更进步惊人。两年多之后的1876年, 他的作品居然入选了很多职业画家梦寐以求的沙龙展!

维罗夫莱的风景 高更 1876年 丹麦哥本哈根 新嘉士伯美术馆

这个沙龙画展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在那个时代代表了绘画的最高水平。 多少画家以作品入选沙龙为终极目标。要知道, 整个印象派的诞生就是由于一大票天才的画家多年无法入选沙龙展, 愤而把落选作品送去参加了一个“沙龙落选作品展览”,才最终引起世人的注意,印象派正式宣告诞生。而高更从零开始, 学画两年就入选了正统高尚的沙龙画展!他的作品不但被传统画派接受,同时也被离经叛道的印象派所喜爱。1876年以后, 他连续参加了最后4次印象派的画展。

这时候的高更, 已经彻底放飞了自己的艺术天分。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虚度了小半生的时间, 高更仿佛刚刚意识到什么才是他生命中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股票交易员不是他的梦想,他要当一个画家。 

虽说这时候他还只是个业余的绘画爱好者, 但他心中的绘画理念已经开始形成。高更对以雅克.路易.大卫、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极致写实的学院派虽然喜爱却并不追随,对如日中天的印象派也觉得不过尔尔。 学院派精致却毫无活力,印象派貌似前卫,但是过于追求现实世界的光影变化这些表面现象, 本质上依然是对客观存在的简单表述。真正伟大的画作, 应该是有思想的, 不为现实中的光影色彩所束缚, 应该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类的感情和对世界的认知。

对于绘画已经痴迷的高更,业余的时间对他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到了1882年, 一场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金融市场, 高更所在的经纪公司也遭受沉重打击。 高更索性彻底辞去了工作, 一心一意地画画。

他的职业画家道路却是荆棘密布。艺术市场不景气, 也没有收藏家接受高更的艺术理念。全家失去了收入来源,无法维持奢侈的生活。他们不得不辞退了佣人,从豪宅搬出, 一次次搬家,最终搬到了丹麦哥本哈根高更的太太的老家。为了养家,高更则开始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甚至做过防水材料推销员和猪肉批发商。低收入不断激化了家庭矛盾,让高更难以承受。 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高更便无法继续下去,他决定逃离这一切,去追寻他的梦想。他不只是离开了家,他开始逃离整个喧嚣热闹的文明世界。

他只身来到了法国布列塔尼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风俗的阿凡桥, 和聚集在当地的一群艺术家组成了“阿凡桥”画派。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 这个时期代表作就是《布道后的幻像》(又名:《雅各与天使摔跤》)。

《布道后的幻象》高更 1888年 收藏于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

画面里, 身着传统服装的布列塔尼妇女刚刚结束了礼拜。 她们依然沉浸在牧师的布道里, 仿佛看到了雅各和天使在红色的大地上搏斗。 

此时的高更, 渴望着逃离尘世, 逃离束缚他的家庭和世俗的生活,心中却是对无力抚养家庭的愧疚。 他心中的天使和魔鬼每天都在搏斗,在折磨着他的灵魂。最终, 向往艺术的那一方胜利了, 他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再也没有回头。

这幅作品脱离了对现实世界和虚幻的宗教场景的描绘, 开始描绘人们意识里的虚无和挣扎。绘画第一次成为反映人类思想活动的窗口。在颜色运用上, 高更大胆地使用了对比强烈的黑白红蓝的巨大的色块, 完全忽视了透视和光影效果。对边缘的勾勒和鲜明的色块产生了一种拜占廷镶嵌画似的效果, 又有几分日本浮世绘的影子。

这幅作品体现了分离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征。同时由于高更作品里内容与形式的复杂性,后世的人们又称之为综合主义。他的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纳比派和野兽主义,间接地影响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在布列塔尼时期, 高更的绘画风格逐渐完善, 然而经济状况却并没有什么改善。就在这个时候,艺术品经纪人提奥.梵高, 也就是文森特.梵高的弟弟,开始注意到高更的作品。 梵高兄弟都很欣赏高更。

 1888年, 梵高到了法国南部阿尔勒。 他给高更寄去自画像,并画了一幅又一幅的向日葵用来装点高更的房间。他一次次热切地邀请高更到这里来,和他一起开创一个艺术新天地。

梵高和高更的自画像

在提奥的赞助下,高更终于来到了阿尔勒。这时候的高更, 处于人生最低谷。在这之前的一年,为经济所迫,高更甚至去巴拿马运河当过挖河的苦力,感染过严重的疟疾差点送了命。他来到阿尔勒并不是被梵高的热情所打动, 而仅仅是因为提奥提供了路费和不菲的报酬。

高更虽然潦倒, 但是自信心满满, 每天和梵高的对话都是从批判梵高的作品开始。他毫不喜欢梵高为他画的任何一幅向日葵, 对这一点他毫不掩饰。他时刻都在向梵高灌输他的绘画理念, 希望梵高能够追随他,用作品反映内心的世界而不是停留于光影和色彩。 梵高虽然崇敬高更, 但是在艺术理念上却丝毫不向他妥协。

接下来的故事广为人知:在黄房子里,两个绝世天才经历了62天的心灵碰撞,从争论到争斗,最后在酒精和毒品,剃刀, 鲜血, 半个割掉的耳朵中画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句号。这短短的62天为整个美术史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作为当事人的梵高和高更,这段时间留下的全是无法痊愈的伤痛的贯穿余生的阴影。

《画向日葵的画家》 保罗高更 1888年 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事实上,梵高在高更离去以后,余生已然无多。在此后短短的一年多里, 他创作出《鸢尾花》《星夜》《麦田乌鸦》等等最著名的作品, 在1890年,他开枪自杀了。

高更从阿尔勒仓皇逃离后则回到了阿凡桥。他对这段经历讳莫如深,但是画作里却开始出现了许多拯救类的题材, 比如头戴光环的自画像,《黄色基督》,《绿色基督》等等。

《与黄色的基督在一起的高更自画像》高更 1890年收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

怀念着对幼年时期南美的异域风情的向往, 青年时代浪迹天涯的回忆和对繁忙喧嚣的工业时代的痛恨,高更决定彻底离开尘世去寻找他心中的乐土。1891年, 高更拍卖了自己三十幅作品, 历经数个星期的航海, 第一次来到了远在太平洋上的法国殖民地塔希提岛(大溪地)。

相对巴黎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 大溪地的充满原始气息的山川、河流、蓝天、碧海, 还有岛上淳朴的土著姑娘都让他着迷。 

高更的作品变得纯粹, 新颖, 神秘,还有一些堪称野蛮的异域气息。

在他的远方的妻子的帮助下,他的大溪地题材的作品开始在丹麦和法国展出。人们开始关注这个舍家弃子远赴他乡的画家, 他的作品开始被人们关注,坊间也开始流传着关于这个神奇的画家的故事。

而真实的高更, 此时在大溪地贫病交加。渐渐严重的疾病让他不得不大量服用吗啡, 视力也下降了。 

他的创作没有停歇。经过了对生命的深刻地思索,他开始创作这一幅巨作,堪称他的生命总结, 这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高更 1897-1898 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画面从右到左, 从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 到行将就木的老妇,昭示了一个人的一生。

画面里的人们, 或是交头接耳, 或是忙忙碌碌。画面中间的人伸手采摘一个充满寓意的苹果, 而画面中间偏后张开这双手的神明, 则冷漠俯视着人世的一切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 仿佛昭示着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创作这幅作品时候的高更, 走遍了天涯, 经历了人情冷暖,仿佛已经参透了人生。 然而, 当远方他最心爱的女儿的死讯传来, 旧事前尘让他无法再淡定,他终于还是崩溃了。他喝下了毒药, 走进了茂密的树林……

万幸的是高更并没有死, 他只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了一圈。 经历了这个轮回, 高更坐回画架前,终于完成了这一幅作品。

但是他是否找到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后悔抛弃了家庭和亲情,为了绘画而放弃了一切?如果让他再做一次选择, 他还会抛弃一切选择绘画吗?

在1903年5月1日, 高更在贫困和病痛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和梵高一样, 他至死都相信他的作品是伟大的, 却没能活着看到作品被世人承认的那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师与名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高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vp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