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8分钟家庭幸福课宝宝溝通的藝術
教孩子规矩,从“背黑锅”开始

教孩子规矩,从“背黑锅”开始

作者: 球爸小新 | 来源:发表于2016-12-27 13:22 被阅读838次

    昨天圣诞节,球球闯祸了,居然欺负了好几个比他大的多的孩子。

    昨天,球爸球妈高高兴兴的带球球到“申之家”华德福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不要问为啥十个月的孩子,会去幼儿园参加活动)。

    本来以为球球刚来一个陌生环境,和一帮大孩子在一起,会怕生。谁曾想十个月的球球,表现的非常奔放。他会毫无顾及的强行插入别人的游戏中,还抢其它小朋友的零食,玩具,甚至还在别的小朋友脸上乱抓,还抓哭了几个二三岁大的孩子(OMG)

    好在其它家长都比较友善,对球球这种“小霸王”的行为都是一笑而过,安慰一下自家孩子,也就过去了。

    本来以为是一件小事儿,回家以后,我们是当一个笑话跟球球的爷爷奶奶讲,谁知奶奶的反应却非常激动,“这怎么可以,这种行为必须管教,不然没规矩了”。

    其实,对于球球的行为,我和球妈是能够理解的。对于十个月得低龄宝宝来说,还没有形成“他人”的意识。在他们的意识里,整个世界都是围绕他在运转,他想吃的时候就有妈妈的奶头,想睡的时候,就有温暖的床,拉屎了,就有人自动的给他处理……在他眼里,其它小朋友的零食,玩具,本来就是他的,他只是拿回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已。用武志红老师的话说,这种心理叫“全能自恋”,在婴儿期,是很正常的。

    但这种道理,跟6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讲的通,再加上球妈本身就是火像的急脾气,立马就引发了家庭大战。“啥叫管教,管教有啥后果你知道吗……”。但最后奶奶并不管这些,“你们这样就是溺爱,纵容,不负责任”。

    为啥我和球妈会不赞同对球球施以管教?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强迫性内疚”,即通过对孩子的施加外部压力(管教),让他被迫认识到错误,并产生表面的内疚。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外部压力造成的认错,和“正在形成的对错误行为的认知感”,完全是对立的。

    对于这种行为的危害,有很多心理学的研究,这里谈谈两个我自己的观点:

    1、孩子过早学会“察言观色”,反而丧失学习规则的能力。

    通过父母的管教让孩子学规矩,反而让孩子学不会这个世界的规矩,在他们眼中,只需要察言观色,揣摩父母到底让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父母没说的,就是可以他们自由发挥的地方。

    2、“共情缺失”,让孩子更不容易参与社会交往。

    通过对父母“察言观色”学习来的“规矩”,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对别人的“共情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因为弄疼了对方,而自己心理产生愧疚。这种人通常只懂得自己的感受,却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

    在成人的社交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跟你好起来,让你觉得都不好意思,但一旦对你不满,那就是彻底的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人,就是共情缺失得一种表现。

    但道理归道理,奶奶的指责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孩子犯错,父母总不能无动于衷吧。今天还好遇到的是一些通情达理的父母,改天遇到一些没那么nice的家长,该怎么办?

    人智学创始人,奥地利社会学家史坦纳说,“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既然有难题,球爸就开始想,以后遇到这种事儿是“管”还是“不管”呢?

    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球球奶奶的一句话帮我理清了这个问题的逻辑本质,她说:

    “你就不怕别人说我们家球球没教养?”

    “没教养”看似是每个家长都会提出的质疑,但往深想一层,这句话的背后,到底是谁的需求需要被满足呢?

    但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判定问题的归属”,这个问题,到底是父母的,还是孩子的?

    骂孩子没教养,看似说孩子,实则说父母。教养,是父母的责任,而我们因为受不了这种指责,而去管教孩子。这估计也是球球奶奶这么在意这件事儿的原因。

    在“管教”和“不管教”这个问题上,显然不是球球的问题。

    而同时,我和球妈又是接纳这个问题的,“我们可以接受球球在外面闯祸”

    但有可能,球球闯的祸,影响了别人,而别人并不接纳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要处理的是我们和其它人的矛盾关系,而不是要不要对球球管教。

    后来我就跟球妈达成了共识,我们得时刻做好“球球犯错,我们得背黑锅”得心理准备,跟人赔礼道歉也好,接受批评也好,陪损失也好,但这种压力,我们得自己扛起来,不能因为受气了,就转嫁给球球。

    具体做法是:

    1、父母要对“被害方”态度要主动、诚恳。毕竟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和麻烦,是事实,当爹妈的就得挺身而出去背锅;

    2、事后对孩子只讲事实,不讲道理。既然背锅了,就不要在转移到孩子身上,等球球再大一点,可以跟他说事实,比如“爸爸跟别人道歉了”,“XX很生气”……这些都是事实,其它的事儿让孩子自己去理解;

    3、逐步教孩子“边界感”。小孩子闯祸,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清晰得“边界感”,他们不知道“东西原来不全是自己的,有些东西也是别人的”,“别人也会疼,疼是不好的感受”,“伤害了别人,别人是会难过的”……让孩子有了边界感,他们自然就知道,规矩在哪。(关于这点,后面还有精彩的实操案例。)

    其实,这种方法,球爸原来管理公司的时候也用过。

    球爸当年创业,招来一名刚毕业的小姑娘,做文案。因为资历浅,文案老写不好,球爸也想,人家刚毕业,写不好也正常,就开始手把手的教,有时候基本就成了我口述,她只用写下来就行。久而久之我发现,不对啊,每次都要我指导才能写,我是雇了一个智能打字机吗?

    后来遇到一个项目,我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把她叫到办公室,先鼓励她一下“你来公司也有几个月了,进步还是很明显的”,然后给他一个担子“最近有个项目计划书,我觉得你能承担,就交给你了”,最后再说一句“你放心做,项目丢了,黑锅我来背”。

    结果,这个小姑娘跟打鸡血一样,男朋友也不约了,大姨妈也不疼了,连着加了好几天班,每天比我走的晚,来的比我早,一周后,她交给我得计划书,虽然还有些问题,但作为独立完成的第一份方案,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

    后来这个小姑娘,一年就干到项目总监的位置,年薪十几万,她后来聊起那件事儿,说我提出给她背黑锅,让她更有勇气独自面对问题,并让她在做的过程中,才认识到“原来丢掉拐杖,自己也是可以站起来的”。

    直接的管教,是替代了孩子认知世界的能力。

    我们给孩子的规则,也是孩子的拐杖,让他们自己不用学习,就能按这个社会的规则行走。因为我们害怕他一旦违规,我们就要承担“黑锅”的责任。但“拐杖”毕竟不是他们自己的腿,我们只有让他们长出自己的腿,他们才会奔跑。

    小泽爸爸有话说:在游戏中,帮孩子学习规则。

    这几天,球爸和小泽爸爸最近琢磨着做一档两个老爸聊育儿的音频节目,在跟小泽爸爸聊天的时候,无意聊到一个在游戏中建立规则感的方法。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泽爸爸是个运动青年,经常会带小泽(2岁半)参加体育活动,在家,也经常会父子两玩“打架”的游戏。

    “打架”过程中,难免没轻没重。如果小泽打疼爸爸了,小泽爸爸说,他会稍微夸张一点,做受伤的样子,说“哇,好疼好疼,小泽打得爸爸好疼”,如果爸爸打疼了小泽(并非有意),他也会真诚的跟他道歉。

    我说,这不就是在帮孩子建立规则边界嘛,

    首先,他打疼了爸爸,他知道爸爸也会疼,别人也会疼,我的行为伤害了对方,

    其次,爸爸打疼了他,他也知道疼是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不能弄疼别人。

    很多时候学规则,并不需要管教,游戏本身就是很好的手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牛马罩西风:学习啦,备用
      • 王华华华话:共情 好像有点没理解透彻 好的时候很好突然有天不再理你 这个点请楼主指点一二 :wink:
        王华华华话:@球爸小新 我常常会有这种朋友 醍醐灌顶 。
        球爸小新:@王华华华话 就是能感受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孩子有情绪上的变化,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不只是看到他行为上做了什么。
      • Mia米亚米:共情?感觉自己的悟性不够,我想我可能就是作者举例子的那种人吧,没有共情能力
        球爸小新:@Mia米亚米 直白的说,就是感受他人的感受,其实这种能力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很多人都自认为很懂对方,但实际并不是。用高晓松的话说,我们这个民族不太会用正常人的方式交流,只能是要么你给我跪着,要么就是我给你跪着。
      • jimmyfool:感觉很实在,规则,规范不是由父母的管教指定的,而是现实存在的,确实需要给小孩子一点时间去体会这个边界
        球爸小新:@jimmyfool :pray:
      • 洋溢的后青春:真心很有用的一段话!
        球爸小新:@洋溢的后青春 :kissing_heart:
      • 苏晓汐: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学习了,谢谢分享。
        苏晓汐:@球爸小新 这种育儿观点还是第一次听说,感觉很厉害。
        球爸小新:@潇潇落花 你的意思是不明觉厉吗 :stuck_out_tongue:
      • 东寒君:受教,
      • 诗琴画书久远世事:受益匪浅!
      • 0eb14f1e27cc:很实用
      • lekli:鼓励鼓励

      本文标题:教孩子规矩,从“背黑锅”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as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