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从1939年到1946年,何兆武先生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7年,从18岁到25岁,一个人成熟的时期。
对于这7年的时间,何兆武先生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最值得怀念的就是西南联大做学生的那7年了,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好时光。
在每个人的生命当中,都有最惬意的一段好事。
那是童年时代,有的是少年时代,也有的是中年时代,无论哪个时代,都是生命中抹不去的痕迹。
何兆武先生的青春时光,在西南联大度过的。
对于西南联大的印象,来自于电影《无问西东》,那样的场景,那样的氛围,和何兆武先生笔下描述的,不无二致。
~~
在这一段时光当中,有很多读起来让人心尖发颤的感受: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
何兆武先生认为: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个人的创造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学术自由非常重要,或者说学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自由。
那时候可真是自由,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
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会侵犯到别人,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个人的自由越大越好。
~~
何兆武先生身体不好,动不动就休息在家,没法上课了。
所以,更多的时间就是自己看书,感觉这何兆武先生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读书自学来的。
说到读书,那么就离不开图书馆。在何兆武先生的笔下,图书馆又是怎样的呢?
在西南联大有个大图书馆,每个系也有自己的图书馆,这在那个时期,是极其难得的。
最为难得的是,这些图书馆全部开架,学生可以自由进入书库,愿意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随便什么时候待上一整天也没人管。
读到这样的文字,心生极大的羡慕。
想到我们学校的图书室,也是整天大门锁着。只有在上机检查的时候,才会让某些班级的老师带着学生去借一下,完善一下借阅信息。
想到我们县城的图书馆,整天大门锁着,可以说就没有看到大门开过。
想到市里的图书馆,倒是可以进去捧着书读。但毕竟距离远,时间上也有限。
何兆武先生说,图书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应该尽最大的可能,把书让大家看到。
~~
读完了这一部分内容,心里边生出了许多的感慨。
关于自由,要在纪律保证下,要在安全保证下,可以实现那么一丁点。
记得在很多年前,经常把学生带到室外去,春天的时候去辨析刚刚萌芽的花花草草,夏天的时候去寻找各种枝叶密集可以乘凉的大树,冬天去捡拾各种落叶,捡拾各种果实,拼摆出各种图案。
如今,因为安全的因素,就出不去了。想想那些曾经走出校门的日子,就像做梦似的,成为遥远的回忆。
从10多年前开始,一直带着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这种阅读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了孩子们口语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孩子们的写作水平。
现在也没有书读了,在2017年的校建中,教室里几百本书全部丢失殆尽,再也没有了共读的机缘,再也没有了购买新图书的心境。
~~
又想到幸福这个话题。
何兆武先生说,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这美好希望,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整个社会越来越美好,一个是自己的未来越来越美好。
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启动,成为一种校本研修的模式,无论是整本书导读的研修,还是习作教学的研修,都在告诉我一个信息,学生阅读的春天来了。
按照这样说,应该是比较幸福的。
期待这样的幸福,能够持续下去,不要中断。
~~
自由,是一种幸福。
阅读,也是一种幸福。
能够自由的阅读,就是一种幸福。
这个世界上,最纯粹的幸福,其实是种简单。
这种简单,就像何兆武先生一样,生病了,可以躺在床上阅读;就像联大的学生,想听什么课,就听什么课,只要拿到学分就可以毕业;就像联大的教师,围绕着教学大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一样。
幸福,是一种作为人的自由,是一种活着的简单状态。
幸福是一种知者的自由,可以阅读,可以书写,可以观影,也可以啥也不做,坐那里发会儿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