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坛群星璀璨、大咖辈出。
明朝人搞了个古文作家排行榜,有八个人上榜,其中六个就是宋朝人(唐宋八大家)。
众所周知,宋代「重文轻武」,这些文坛大咖不仅学问做得好,官也做得大。
像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曾做到副总理(参知政事)。
但宋代文官却经常掐架,一言不合就在会议上互相开撕,撕逼失败的人经常落得一个流放的下场。
有的人今天还在金銮殿上激情演讲,明天就不知道被流放到哪个少老边穷的地方。
不怕你不犯错误,就怕找不到突破口、抓不住你的小辫子。
有的是因为在写给皇上的报告中用词不当,于是「因言获罪」,如著名的乌台诗案,一代大文豪苏东坡被降级为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团练副使)。
当然,写报告出错是难免的事,毕竟文字这东西,大家用法不一样、理解也就不一样,有人想要搞你,也总能鸡蛋里挑出骨头。
还好宋代在「文字狱」这种事情上相比清代来说宽容了许多,不至于让人满门抄斩、家破人亡。
而对付政敌杀伤力最强的武器,就是扒出你道德上的污点,比如与某些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利用人民群众的舆论力量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大家都熟知的《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就曾有过这种「待遇」。
据南宋人王铚的《默记》 记载,欧阳修有一个姓张的外甥女,叫她张氏好了。
说是外甥女,其实跟欧阳修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是欧阳修的妹夫与前妻所生的。
但7岁那年父亲去世,便跟着继母,也就是欧阳修的妹妹住在了欧阳家,后来就嫁给了欧阳修堂兄弟的儿子欧阳晟。
欧阳晟也是公务员,有次在某个职位上任期届满,就带着妻子张氏和仆人陈谏高高兴兴踏上了回家乡的路。
万万没想到,路途的艰辛并没有浇灭夫人和仆人两颗炽热的心,两个人竟然搞在了一起。
不巧的是,还被欧阳晟发现了,欧阳晟可不管家丑外不外扬,直接把二人送去官府。
张氏为了减轻处罚,在公堂上「招供」说自己当初在欧阳修家的时候,跟欧阳大人也有一腿,真是爆炸性的新闻。
因为案子是在首都开封审理的,欧阳修的这一「丑闻」迅速传播开来,还惊动了皇帝。
躺枪的欧阳修再三辩解,虽然最后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欧阳修与张氏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但欧阳修还是被从中央下放地方,做了滁州市长(知州)。
显然,这是一起政治阴谋,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打倒欧阳修,让他远离中枢。
到滁州后,欧阳修给皇帝写了个报告,名叫《滁州谢上表》,详细说明了张氏与他欧阳家的关系。
欧阳修说,张氏投奔欧阳家的时候才7岁,出嫁时也才15岁,怎么会与自己有不正当关系呢?
显然,是有人要搞欧阳大人,只是借张氏之口搞掉欧阳修罢了。
当时,范仲淹、韩琦等人正在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也算是一名改革派大将。
但凡改革总会触动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想必欧阳修早已在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黑名单上了。
当然,可怜的欧阳修还不止这么一件「性丑闻」。
有的人躺枪一次就会对人生彻底绝望,而有的人却接连躺枪,这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欧阳修都60岁了,还被监察部官员(御史)爆料与自己的儿媳有染。
事情还得从宋仁宗去世、宋英宗即位说起。
宋仁宗赵祯没有儿子,死了之后就由堂哥赵允让的儿子赵曙即位,这就是宋英宗。
英宗即位后,就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自己已经去世的亲身父亲赵允让应该享受皇父的待遇还是皇叔的待遇。
皇帝、太后、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太后和大部分官员认为应该按皇叔的待遇,而皇帝和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小部分人则主张皇父的待遇,史称濮议之争。
最终,因为太后的妥协,这一争论以宋英宗的胜利而告终,但欧阳修却因此得罪了朝中大多数官员。
很快,御史蒋之奇就弹劾欧阳修与自己的儿媳有不正当关系。
欧阳修当时都60岁了,还是北宋文坛一面大旗,竟然被人这些诬蔑,估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气炸了。
虽然最后也是查无实证,蒋之奇本人也被贬,但欧阳修却对朝廷风气彻底失望,连上几封辞职信,终于回到地方工作,5年后病逝。
很明显,这两起所谓的「性丑闻」事件并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而那些始作俑者想来是没有找到打倒欧阳修的突破口,才想到从私生活方面找个「莫须有」的罪名,即使不能置欧阳修于死地,也能将他逐出权力中心。
应该说,那些政敌的目的已经达到,但历史愈久远,真相愈清晰,欧阳修在北宋政坛、文坛的地位愈显重要。
一千多年来,有一点却从未改变,要搞掉、搞臭一个人往往从个人私生活方面最容易取得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