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子学说显赫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有句话,叫“非儒即墨”,足见墨学在当时的影响。
韩非子在《显学》中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意思是说,世上显赫的学说,一是儒家,一是墨家。儒家最牛的人叫孔丘,墨家最牛的人是墨翟。
而孟子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孟子·滕文公》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这天下学说,就是杨朱和墨子的啊!
【画外音】
主持人用半生不熟的弗兰普通话深情地朗诵:崇尚“为我、贵己”,提出“人人不损一毫”的快乐哲学,杨朱学说在中国传统中几乎完全遗失掉了,直到晚明,快乐哲学才因世俗主义有所抬头,却因清兵入关又被一脚踩到泥中,殊为可惜。若是有机会得闲开个小篇说说杨朱。
墨子曾受教于儒家,但除了在仁爱角度上的价值观一致外,墨子几乎全盘否定了儒家的各种做法。
作为从一个底层来的人,他对底层积蓄的力量有充分的认识;
作为一个行动派,他对自己所持信念怀有无比的信心去宣扬;
作为一个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的人,他看不上儒家的坐而论道……
儒家要走的是说服上层贵族的道路,而墨子却汲汲于下层平民的诉求,于是行动派墨翟,这个最初的儒者,走上了和儒家完全不同的道路。
【画外音】
还是弗兰普通话:如果非要比较,西方那个叫耶稣的人,和墨子的风格很类似。不同的是,耶稣说,孔子云,句句都是后世遵从不二的圣经。而墨子的学说,能说上几句的人,今天却不多。
哲学是谋万世的。站在哲学的高度看,一种学说的高低成败,并不争于一时,而在后世。
很可惜,和儒学相比,在当时同为显学的墨学,最终成了末学。
墨子,宋人。
宋人是商人的后裔,所以,墨子也算得上是汤武一脉。只是先祖已经将显赫声势败落,墨翟只好算个平民。住的地方也不在城里,而是比郊外更远的边鄙之地。按当时的说法,就该叫“鄙人”(按现在的说法叫“乡下人”,带有鄙视的意思——对了鄙视的鄙,就是从这引申而来。)墨子从来自称鄙人,却不是后世自谦的说法。
“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儒家当时的盛况。
而墨子着褐衣、履草鞋,外面套着未经加工的翻毛皮“马甲”,行走天下,广收弟子,布道于民,亲信门徒远超孔子的七十二亲传门徒,有数百人。
【旁白】
作深情科但这样强大的牛人,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墨家怎么就只显赫于一时,不能广播诸后世呢?
和学术无关,和能力无关,甚至和其他学说的强大也无关……欲知究竟,请随着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近科学》!
先公布正确答案:原因当然有很多,可以写一本或几本学术论文,但关键的就只一条——
屏幕上打出字幕(配乐上)
犯忌!(老师敲黑板)
一、宗教狂热下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
墨子在布道之初,就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这个组织叫墨家,成员称墨者,头头则是墨翟自己,叫“巨子”(也叫钜子、矩子。矩,尺也,度也。执掌法度的人。英文的rule和ruler大约也是这么来的吧)。
所有的墨者,不分国别,不论阶级,不管职位,都得接受巨子的指令,“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哪怕这项指令和国君的旨意相悖。
这个就很可怕了是不是,有没有联想到前些年的轮子?
第一任巨子是墨子,继任者有孟胜、田襄子、腹等。墨家内部,行的不是国法,而是比国法更严的“墨者之法”(好眼熟的桥段……),由“巨子”负责执行。
腹是墨者巨子,住在秦国。他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秦惠王决定卖墨家一个面子,借着腹已年老,只有一个儿子的由头,赦免了。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墨者之法就是“天下之大义”,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
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但家法大于国法,巨子一言胜过国君旨意,国君会怎么想?
当时墨家的根据地已经转移到了秦,而秦是法家聚集的所在。
法家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威权,强调的是令行禁止,强调的是整齐划一。如果说儒墨两家的恩怨是学术纠纷的话,那么墨家与法家则是势同水火,不能两立。
墨者的存在,不仅影响到儒家的社会实践,更严重的是,因为法家的崛起,墨家的存在已经危及到法家的统一尺度。
墨家的存在,不利于君王的权威;
墨家的存在,不利于王国的动员;
墨家的存在,不利于大一统……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仅这个理由,已经足够墨家后来的巨子们喝一壶了!
和官府作对,很容易被回炉再造二、义之所在、视死如归的侠义精神
墨家是极简主义的早期倡导者,是苦行僧、清教徒的之前的极简主义倡导者和实践者。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跟随墨子数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无所欲的墨者很能战斗!
无所欲的墨者有着与生俱来的侠义情怀!
无所欲的墨者重道义、轻生死!
请随我们的镜头来看看下面这个和墨法相争多少有点关联的故事!
巨子孟胜是楚国的阳城君的好友兼顶级门客,阳城君不在领地的时候,将玉璜分成两半,将一半交给孟胜,由他负责守护,“符合则听之”。
牛人吴起在出国的变法,自然也伤及了墨家在楚国的生存。支持吴起的楚悼王去世时,包括阳城君在内,那些深恨吴起的大臣群起作乱,要杀这位名将。牛人吴起确实是牛,中箭后故意伏在楚悼王遗体上,贵族深恨之,不肯放过,吴起最终被弓箭射杀,但有些箭也射中楚悼王的尸身。
中箭的吴起如此镇定,以至于临死还在想如何报仇按楚法,毁坏王尸,罪连三族。
楚肃王继位,誓言要杀光“射吴起并中王尸者”,共有七十余家涉案(吴起纵死也拉上众多贵族垫背,不服不行!)。阳城君立即逃跑。
阳城君跑了,楚肃王要收回封地,然而并没有阳城君的玉璜符令。
巨子孟胜受阳城君所托,却无法守护其属地,只有一死。
【镜头回放:孟胜采访实录】
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
其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说“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孟胜不听,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
【镜头回放:孟胜采访实录】
吾於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於墨者矣!求贤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
孟胜于是令人传令,将巨子之位传给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一百八十人。
尤其可怕的是,给田襄子传信的三人,在告知田襄子继任巨子的消息后,要回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巨子身份令三人留下,说:“孟胜巳传巨子于我”,三人“不听,遂反死之。”
这种行为超越义利之辩和侠义之道,足见墨家已经是一个狂热的宗教性势力集团。
墨守成规这个成语,都说是从禽滑厘守墨子的守城方法而来。我看不。墨子已死,而墨家规矩却这么被一直一丝不挂苟的执行下来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对墨者之法有着宗教般的狂热和信仰。不管这行为符不符合正义,不管这种行为会不会让利益受损,说到一定做到,做不到就以死相报,决无半点迟疑。
我不管你怕不怕,反正当时的贵族是很怕这个也很可怕是不是,有没有联想到这些年身背炸药包的温穆?
三、挟奇技淫巧而不为我所用
墨子流传下来的《墨经》,涉猎广泛,涉及面太广,从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到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甚至兵法,无所不包。
貌似语文课本曾有《墨子救宋》一课,说的是公元前440年前后,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墨子独身救宋的往事。当时,楚王请来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筹备攻宋。
29岁的墨子正在宋讲学,得到这个消息,当即安排大弟子、曾经的孔子门徒禽滑(gǔ)厘带领三百墨者帮助守城,然后立即出发,前往楚国。
十天后,墨子到达楚国国都,先找到鲁班,说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鲁班不敢不造,也不敢得罪墨家巨子,转移矛盾,带着墨子去见楚王。
劝谏君主,按当时习惯,自然是“隐语”先走一波——
楚王此刻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我想静静”【镜头回放】楚宫中,一场对话正在进行
墨子说:一个人自己有华丽衣裳,却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此为何若人”?
楚王答:这个人一定有毛病吧!
墨子趁机对楚王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而宋国疆域狭窄,资源贫困。两相对比,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粱肉与糟糠。大王攻打宋国,可不就是有“窃疾”吗?墨子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逻辑学的开创者之一,口才便给,一番话说得楚王心中呼号“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想怼回去,却不知从何怼起!
楚王想半天,说善哉善哉,说得好呀说得好!然后借口鲁班已造好攻城器械,怼了一句:“必取宋”。
墨子执着,怎会轻言放弃,对楚王说:鲁班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胜的法宝。大王如果不信,就让我与他当面演习一次,看我如何破解!
楚王召来鲁班,两人演习各种攻守战阵。鲁班组织了多次进攻,都被墨子击破。鲁班攻城器械用尽,墨子守城器械还有剩余。
墨子与公输班的攻防演练看着墨子的坚定的小眼神,楚王表示很委屈……【镜头回放】还是楚宫中,公输班大汗!
鲁班认输,沉默片刻,正色道:“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
墨子胸有成竹,答:“我知道你如何赢我,我也不说。”
楚王莫名其妙,问:“你们在说啥啊?寡人怎么听不懂!”
墨子有恃无恐,用惯有的小眼神看着楚王:“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但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守城,即使你杀我,也无法取胜!”
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就是墨子救宋的典故。这个故事展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展示了墨子的善辩,表现出了墨子的器械制造能力和兵法造诣,但同时还暴露了一个问题:有大能而不为我所用。楚国不是弱国,更不是小国,以一门之力敌一国——
这个就更可怕了是不是,有没有联想到前些年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有没有想到建立ISIS的那个基地组织的分支?
墨家巨子拥有偌大势力和声威,若是不能为我所用,“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自然是要铲平才好安睡。
以上三点合成两个字:犯忌!(划重点,再次敲黑板)
这就是墨家沉沦的最主要的原因。
秦强大以后,法家在各国统治阶层都获得普遍的支持。
“武以侠犯禁”说的是墨家,“文以儒乱法”说的是儒家,在法家势大的战国时期,儒墨两家都不得不因此消沉下去。
不同的是,经过汉初的黄老无为之后,儒家在汉武帝手上重新崛起,并统治中国思想主流二千年。
而墨家,一蹶不振,沉沦至今!
【画外音】
你听!主持人明显有些不耐烦……欢迎收看本期《走近科学》,我们将在周二首播,周五重播。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周同一时间播出的《走进
管他科学不科学》!
北棒怎么看现在的中国?文末乱弹
0、
墨家的沉沦是中国的憾事,也是中华大一统主流下的必然。1、曾经看到这个段子,很感叹:
墨子见人染丝,叹曰:“青色染丝变青,黄色染丝变黄。染料变了,丝色也随之而变。所以对于染丝不可不慎重啊!”不仅染丝如此,治国处世也如同染丝一样。
人性如丝,必择所染。2、大家都熟悉墨子救宋的故事,却鲜有知道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句的: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同纳)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大功者无功,这个典故与“治未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还能看出墨家思想中的老庄的因子——墨家其实是个大杂家。3、墨子死后,墨家弟子仍“充满天下”、“不可胜数”。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他们都传习《墨子》,但有所不同,互相都攻击对方是“别墨”。
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看到上面这句,有没有想到穆罕默德的弟子们?现在在清真寺里的炸弹,大约都是“别伊”安放的吧。
还有,那些年,相互指责对方是修正主义的大国们……不说了,说多犯忌。4、曾试过读墨子原文,实在太晦涩,自认文言功底还过得去,但实在读不下去,只好在这里贩卖二手知识了。但关于墨家沉沦的观点,我自认还是原创。
我的其他文章:
《后方》湖南大学抗战时期西迁辰溪的一段往事
《生子不举:残酷的杀婴习俗》看政策是如何极端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
《超短篇:直播杀人》死亡直播,偶尔兴起的脑洞戏作
《性,婚里婚外的求索——评《大开眼戒》》一篇凌乱的影评,NSFW
《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看电影截图的偶尔鸡汤
《【商王武丁】《王宫的阴谋》目录》我会说其实写文末乱弹很过瘾么
《儿时关于死亡的记忆》忆起儿时隔壁住的那个憨憨的同学
《【野史春秋】士会的隐忍》喜欢专出二货的春秋以及那些人和事
《音乐天堂&诗&武侠江湖|杀手·酒仙游》醉后草就,南蛮文子的命题作文
《【野史春秋】瞎子师旷为什么被孟子尊为亚圣》第一次学习标题党
野史春秋,会说到战国也是没法子的事。因为这是命题作文,所以,先放在这个大框架里面吧。
另外,看到这里了,各位看官顺手把左下的❤给点亮吧,谢谢!拜托!
网友评论
我突发奇想,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是不是有墨家的影子?
呜呼,吾尝有幸观墨氏之书于馆内,真难求之文也虽非词采华茂之章,然分条理析,井然有序,属智者之文也,况后世俱不识墨者乎,若此则何以千字有文墨悲丝染,诗赞羔羊,何以明清之流源求墨氏蔚然成风.
悲哉,墨学之衰,亦非他人之故也,难成其变墨守成规,如裹足封步何以远行.然若可变通,效儒释之流,贱行于世,背原道而谄于君下则墨学何以为墨,由此观之,墨学之衰,本固已然,非他祸所致.
诸子学问,明秀前史,俱非显若墨亦俱非隐若墨,然后世起墨氏之学,竟称其西教之主岂非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