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次偶然机会,我在视频号中看见冯唐老师为他的课程做宣传。正巧他所宣传的内容深深触动了我。于是,当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
因为课程只有一年半的期限,所以第二天上午我就催促客服尽早发货。晚上,我终于能听到心仪的课程啦。
本来我报名学习的课程是《资政通鉴》,可是,目前我还没买书,只好先学习赠送的50本经典之一——《论语》。
其实,说句实话,以前我对《论语》并不感兴趣。因为我听一位讲经的师父说儒学是小学,道学是中学,而佛家是大学。因为生命无常又短暂,所以便打算先学佛学和道家的领典。然而,近来,我因在生活中不懂得人情世故,接连遭受打击,这才决定要跟着冯老师一起学习《论语》,希望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更多的人情世故。
今晚,冯老师在解读《论语》时,首先提出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第一,语言简洁、准确、清晰、有趣,是最好的汉语之一,他几乎用尽所有的形容词,《论语》中的文字清澈、优美、有力、明确,因此,他建议我们要认真读,反复读。
第二,《论语》表述了人类核心智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人类发展的合适阶段出现,身体力行,勤学不倦,不断学习和思考,《论语》中多处体现了孔子思考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类核心的智慧。据冯老师粗略估计《论语》中应该蕴含了人类核心智慧的30%。
第三,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成事。假如你是一位成事修行者,可能听说过“半部《论语》安天下”,读通《论语》是否真的能够安天下呢?不一定。但是假如你每年能抽空读一遍,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力量,闻道解惑,它虽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一定可以帮你解决一小半。由此可见,《论语》不仅能帮你做心理建设,而且还能给予你无尽的力量。
后来,老师又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孔子,给他打分。而我对这部分不感兴趣,直接跳过。接下来,他挑选出《学而第一》中最喜欢的句子和我们分享,而我则和大家分享我印象最深的几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从十五岁起,就立下要学有所成的远大志向,三十岁时,他学有小成,四十岁时,他的内心变得特别强大,不轻易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五十岁时,他才弄清楚自己是否带了先天的使命而来。六十岁时,他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思考修炼出了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忽视外界一切刺耳的声音。七十岁时,他发现自己所有的行为都符合伦理道德和礼仪规范,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将那些内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听到这里,我才发现:我之所以常常会感到烦躁不安,是因为缺乏学习啊!所想的太多,而拥有的知识太少。而作为伟人的孔老夫子却一直学到四十才能做到不惑,而现在的我,智慧和学识都不及他老人家,却妄图不学习而不惑,是不是有点痴人说梦啦?当然,我学习《论语》的目的,只是将其当成一种识人和与人交际的工具,从而识破身边的小人,免被其算计和打扰,真正做到像庄子那样内心淡定洒脱和逍遥。说得更彻底些,能够借假修真,超越六道轮回,无惧生死,最终明心见性。
在冯老师的讲解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要尽量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这种交友观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以前我觉得要和诚信善良的人做朋友。可现在看来,光有这两点还不够,因为我们的生命极其有限,常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为伍,能够不断地激励自己成长,学到更多的人生智慧。
当然,《论语》对于宇宙万物的真相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而我认为只有弄清楚真我和宇宙的本质,才不枉此生。因此,浅学论语只是学习的起点,而并不是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