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时节,冬雨潺潺,时间的脚步,一眨眼就走到了年终岁末,不禁令人唏嘘:又快过年了!是啊,又快过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62422/10960903de24b7de.jpg)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爸妈去广东打工,我和妹妹寄住在小姨家里,那时候,座机不是特别普及,手机也不像现在随处可见,微信视频就更无从谈起,一年到头难得回来几次,就盼望着过年能一家人团圆相聚。
这种期盼从年后爸妈离开外出开始,随着时间,慢慢积攒,与日俱增,到了腊月更是看着日历,数着日子,心心念念。
终于,在某个不经意转身抬头的时候,两个身影从脑海里站到了面前,爸妈回来了!他们脸上挂着梦里反复出现的笑容,手上提着的大包小包的糖果、玩具和漂亮衣服,我们一看到飞快地跑过去。
渐渐地,过年的气息浓厚了起来,很多外出打工的亲戚朋友都陆续回来,镇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冷清的街道集市上也变得人头攒动,街上商店也开始挂起了红色的灯笼。
腊月初几,家里会打黄元米果(类似年糕),那天爸妈四点多钟就起床了,把浸泡一天的尖禾米(土话音)装进木蒸里蒸,蒸到半成熟,抬起,倒到大竹篮里,摊开,滚烫滚烫,用黄尖水(土话音)拌匀后,再蒸上气,待到清香四溢,两人把它抬到机器上,机制出来,切成一个个方砖大小的方块,金灿灿的,很好看,刚做好,热腾腾地,来不及吃饭的我们,早已迫不及待沾点酱料吃了起来,软糯清香、回味无穷。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62422/79c9bb190c41cb8b.jpg)
腊月十几,妈妈就会开始炸酥子、麻圆,酥子、麻圆是由米粉面炸制而成的,可口酥脆,百吃不厌,除了酥子、麻圆,还要做沙炒花生、沙炒庆片,一炸一炒就是一整天,满满的一箩筐,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准会摆上满满一大盘,让大家吃个够,这些自制的零食,有时可以一直吃到来年的二月。
腊月二十几,全家就开始来打扫卫生了,天花板的蜘蛛网、桌边角的粉尘灰,家里的门窗玻璃、做饭吃饭锅碗瓢盆,总之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每一个角落,用得到的用不到的每一件家什物品,都会被认认真真地擦拭一新,妈妈说,说新年就要有新气象。
大年三十那天,是一年中忙碌的一天了,从早上开始,大人小孩,合作搭手,杀罗鸡、做扣肉、煮鱼丸、炸鱼莆,鸡鸭鱼肉,缺一不可,样样齐全,白斩鸭、炖鸡汤、煮福菜、腊香肠、米粉肉、红烧肉、红烧鲤鱼、小炒腊肉、梅菜扣肉……都是最新鲜的食材,都是最正宗的家乡菜,满满的一桌,在配上年前酿好的米酒,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晚饭过后,一家人从8点开始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0点报时,点响早已准备好的爆竹,家家户户又想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这时,爸爸妈妈就会从口袋里掏出准备好的压岁钱,我们一定要说上几句吉祥话,才可以接过来,心里高兴坏了,常常压岁钱攒着不愿意花!
大年初一,有很多规矩,穿上新衣、不要扫地、早上吃素,早饭过后,便开始了一天的朝仙敬神,人们带上香火、成群结队、有说有笑,镇上有契真寺、天南山有天南寺、村里有祖宗祠堂、不远的白鹭乡更是有闻名遐迩的宝华寺。虔心所至,脚步所至,只要你愿意,哪里都都可以去。一柱柱香火许下新年的愿望,一声声爆竹燃响馈赠虔诚的敬畏。
大年初二到十五,便是走亲访友,外婆舅舅、叔伯姑姑、姨娘表侄,每到一家,都要停下来吃饭喝酒拉拉家常,说说往年的旧事,谈谈来年的打算,有时较远的亲戚,还会留下来住上一晚。
……
许是自己长大成年,或是生活圆满了平时的希望,对于过年,好像不再像儿时那么期盼。
人们不再守着电视看春晚到《难忘今宵》,人们也不再走街串巷问候,取而代之的是群发的电子祝福,年越过越稀松平常,年味也越来越寡淡了!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兜兜转转,我儿时的年味,便攒成了心底的记忆,久久不肯褪去……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写在后面
关于过年,你有哪些难忘的记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网友评论